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任彦 《新闻世界》2008,(4):33-33
印度社会尊敬老人,有着悠久的传统,印度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家拉维吉教授对记者说,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告诫人们: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尊敬老人,是人类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回顾百年中国人的代际问题,回顾当下社会的几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很多人还是活在"小时代""小日子"里。看待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人,代际更替是一个重要的角度。我们都说现当代中国人跟传统中国人是不同的,生活、观念、习俗、社会机制是两个世界;但我们也看到,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中国人也有差异,近几年读书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民国风范要高于当代中国人,在人格气象、心智开放等方面,被拍死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八个中国人中就有一部《新华字典》如果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凡是识字的,都和商务有关系。”或者说:“在中国,不知道商务的,算不上真正的知识分子。”你相信吗?你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那么,就请先看看这样两个数字: 从1897年2月到今年2月的90年间,商务印书馆共出书26000多种,平均每年达到300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又恢复到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 古代出版史不可轻视明清 刘光裕(以下简称"刘"):这些年,章宏伟致力于明清文献与明清出版史,年年推出新作,<故宫问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大概是成果最丰者之一.如今,明清出版史不受学界重视,研究者不多.章宏伟坚持明清出版史研究,埋头苦干,成绩喜人,颇有示范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表明,明清出版业之发达,超过两宋,更超过汉唐,所以我说:"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的鼎盛时期."下面,联系宏伟研究成果讲两个例子.其一是明代著名出版家毛晋.  相似文献   

5.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6.
记得前些年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说的是中国人在海外屡受欺侮,每每忍气吞声,委屈自己。读后颇有同感。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胆小怕事而不敢愤怒呢?这里既有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有人穷志短的因素。此事说来话长,暂且不表。那么,胆小怕事、克制忍让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让许多外国人尝到了欺负中国人的甜头,让他们知道了中国人好欺负。于是乎,在日本有人视中国人为三等、四等国民,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相似文献   

7.
"食色,性也。"《孟子》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于人类天性的尊重。关于中国古代房中术,通常形容它的发展轨迹就像马鞍形:源于远古商周,筑基于春秋先秦,鼎盛于秦汉隋唐,阻滞于宋元两朝,徘徊于明清近代,发扬于新建中国。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说: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人的发现”。此谓春秋以前,“天命”主宰一切,天神思想是思想界的统治思想。孔子“发现”了人,提出:“远天道,近人事”,“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思想界的视野从“天”拉向人,拉向现实的人生。孔子的人学思想对于后来儒家思想、中国佛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个大型文学丛刊,为该刊选用的小说评奖,请我和其他一些人题词。我题写的是:“何谓好小说?中国人点头才算数。”到发奖时,我的题词没有刊出。看来,他们不同意我的意见。在中国用中国字写小说,好或不好,中国人说了不算,那么,要请谁来一锤定音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提到"地下",这就类似于中国戏曲中,有一个角色丑角,你把他脸上贴一块白,观众马上就说他是坏人。或者你把曹操这个脸涂黑,大家都说他是奸臣,地下钱庄是一样的。地下钱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私营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刚开始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借贷,后来发展的规模大一些,就有了这种所谓的非法吸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人”作为社会成员特定群体的基本社会特征、新闻人群体出现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代早期“中国新闻人群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观点,而后梳理了“春秋人”出现之后依托不同形态阶段新闻媒介而存在的不同新闻人群体的社会环境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说某事可干,你可以考虑;当两个人说可干,你就快干;当三五个人说可干时,你就不要干了。”这是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大原对他的接班人传授经营秘诀时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我们对中国的无知几乎同样大。为什么不转而亲近中国人?只有亲近中国人,我们才能知道从这个‘天国'我们获得了什么。——威廉·盖洛两个西方人,时隔百年,相遇在中国的长城之上。威廉·盖洛(1865-1925),美国传教士兼探险家。1903年,他首次到中国旅行,为了沿长江逆流而上。他给自己取了个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  相似文献   

15.
新闻周刊:动物有权利吗? 赵南元:当然没有。把权利概念应用于动物的根本问题是动物不可能承担任何义务,比如老虎把人吃了,好多人说要枪毙。不能,因为这是它的本能,它没有义务不咬人。它没有义务也就意味着没有权利。 新闻周刊:你不认为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或者是朋友? 赵南元:任何物种之间都不平等。平等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概念。人与动物是不同的物种,动物也不是人类的朋友,只是养它的那个人的朋友。 邱仁宗教授说,“人类有义务善待动物,向它们提供生存必须的物品或服务”。真是荒谬绝  相似文献   

16.
倪延年 《新闻春秋》2020,(1):4-10,33
本文考察了东周末年春秋时期诸侯封国《春秋》产生动因、名称来源、内容属性、“《春秋》人”的职业秉性及《春秋》发挥社会功能的途径等方面特征后,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封国《春秋》已经具有新闻媒介的主要属性,并因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而成为中国古代地方新闻媒介的起源;从某种意义上认识,也可说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周正碧 《大观周刊》2011,(31):42-43
颜色在不同的民族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自己的色彩审美观念,红与黑这一明一暗.一阴一阳的颜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常常被放置在一起,中国人对它们的偏爱深根蒂固这来源于中国人独特的色彩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单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的转换.汉英两种语言具备不同的特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由于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研究"汉语,在讲汉语的环境中生活,受汉文化的影响,汉译英时就容易产生中式英文.  相似文献   

19.
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个天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2.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行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  相似文献   

20.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