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但若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以下节选自张维迎最新代表作《理念的力量》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当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的时候我们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编辑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西方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熊月之先生在其<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中将晚清百年(1811年~1911年)西学传人中国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1811年~1900年).基督教传教士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1].基督教传教士的编辑出版活动,特别是西方科学书籍的编译.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多从文化传播的的视角出发.而对其编辑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编辑界的贡献探讨较少,本文试略论之.  相似文献   

3.
走出晚清——涉外人物及中国世界观念之研究(第二版),李扬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提到晚清,你会痛吗?相信每个受过中学历史教育的国人,在提到晚清的时候,必定会把它和这些词  相似文献   

4.
作为晚清著名的民间报人,汪康年先后创立过6家报刊,撰写并刊登大量文章,阐明其改革救国的思想,向当政者建言献策。他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产业的发展,而且是晚清时期政治改革思潮的启蒙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汪康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向读者完整展现了汪康年的人生轨迹、思想历程和政治影响。该书的出版是汪康年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为晚清思想、政治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韩红星  陈锦 《兰台世界》2021,(3):121-125
1832年5月,在广州创刊的《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月刊,其内容广泛,包括地理、道德、政治、商贸、文学和宗教,以使在华西方人和西方认识真实的中国,这份报刊因此成了西方人想象中国的重要来源,内中不少文献提及了中国皇帝,议题多涉及中外贸易、中外战争以及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些直接评论与转译的文章,报纸从不同侧面报道了晚清的皇帝,也让我们得以管窥晚清西方视域中的皇帝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华腾 《历史档案》1998,(4):132-133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1905年10月),清政府不惜巨资,调动数万名新军在直隶河间会操.这次会操是晚清军事改革成就的一次展示,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次大检阅,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有大量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教过程中,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培养了英语人才。这些英文人才又为晚清的社会变革贡献了力量。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时期传教士在英语教育中的历史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涛 《历史档案》2011,(3):79-90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清廷颁布官制改革上谕,其中规定:"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这一上谕,拉开了晚清司法改革的序幕,从法律上宣告了晚清全国最高专门审判机关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近代意义的最高法院,它的设立,打破了传统行政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司法权在近代国家机构中谋得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9.
宋云 《兰台世界》2017,(6):70-74
晚清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指绥远城常备军武备学堂和绥远城陆军小学堂的学堂教育。自1901年12月武备学堂创设到1912年清朝灭亡,军事学堂教育共存在10年,文章力图梳理出绥远城军事学堂教育在晚清最后十年的研究现状,并对该地近代化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书回溯了林则徐、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袁世凯等晚清军事人物的人生经历,详细分析了他们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透过晚清政局人事,不但反映出那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档案行政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难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中国档案行政改革是国家行政改革的需要,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文中分析了中国档案行政改革的主要困难:档案行政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改革的实际进程相关;档案部门自身问题的复杂性;现行档案工作体系内的既得利益者。  相似文献   

12.
兰池 《兰台世界》2016,(22):152-155
1910年9月,作为晚清预备立宪产物的资政院成立,直至1912年初被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取代。资政院第一期常年会所议诸多议案,可谓开创了我国宪政尝试之"先河"。本文选取三个重要议案对资政院的议事活动展开考察,进而窥探其在晚清改革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相似文献   

13.
同光时期,清政府治下内忧与外患渐轻,政局趋稳,秩序渐定,政府开始对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制兵和勇营并存的兵制进行调整,以堵塞兵外加兵、饷外加饷的漏卮。勇营本以补制兵之不足,由于在战争中表现远超绿营,由偏锋演变成主力,因此战后如何区处二者关系着实考验统治阶层的政治智慧。清朝中央政府和在战争中崛起的督抚将领,在兵勇去留和继续使用何种兵制这些关键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或出于公心,或出于私意,其中所呈现出的见解与思想十分耐人寻味。探讨此间朝野上下在兵制方面的改革思路与实际做法,可以了解晚清军事思想发展的一般过程,感受军队膨胀与军饷供应之间的矛盾,更能洞见晚清兵制改革的取径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4.
魏娜娜 《兰台世界》2016,(16):117-119
鉴于晚清时期书吏"舞文作弊"的积弊日趋显现,清代统治者对书吏档案管理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晚清"新政"实质上最为关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集权统治,对书吏档案管理人事制度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也在于加强集权统治。总体上来看,晚清"新政"中的书吏档案人事制度改革并未获得成功,但是这对我们今天的档案管理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了6幅晚清人物肖像油画,人物肖像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皇族和权臣。为他们画像的,是一位荷兰画家——胡博·华士。  相似文献   

16.
《奏定女子学堂章程》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题中所称的《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特指1907年(光绪33年)清学部奏定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它是晚清新政诸多改革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女子教育章程。从档案学的角度看,它作为文件,对当时的女子教育现实指导、规范时间不长,晚清新政的一系列改革方案,都随着腐朽的清帝国的灭亡而失去了现实的依托;但作为档案,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那个特殊时代特殊教育形式-女子教育的一个特异的窗口,自有特殊的价值。下文拟从几个方面加以探析。一《、章程》产生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翁同龢是晚清时期的重臣,他在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这两个重大事件当中都担当重要的角色,并最后被作为一名维新变法的倡导者而被革职,有人据此就认为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就接受了维新思想,成为了一个维新派。  相似文献   

18.
“八下卷楼”是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此楼建于1888年,在晚清杭州盛极一时,对杭州历史文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栋辉 《编辑之友》2011,(2):115-118
中国近代是一个动荡、转折的时代,其历史包括晚清(1840—1911)和民国(1912—1949)两个阶段。晚清时期是引进西方文化的阶段;民国以后,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植根与发展的阶段。晚清出版业的变革与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打击和文化侵略息息相关,其中伴随着诸种复杂的斗争与冲突,如国内外政治军事斗争,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斗争。正是在冲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1月9日晚9点多种,一阵强烈的地震波向人们袭来,南通市及江、浙、沪大部分地区均有强烈震感。10年前已有了地震经历的南通人立刻意识到,这次地震非同一般。人们纷纷拖儿带女,冲出家门,他们聚集在马路边、空场上。人们在议论、在推测、在忧虑:地震究竟发生在哪里?震级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