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考点导析1.考点要求①能理解散文材料多样而主题集中的特点,领会散文的中心思想。②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思想。③能理解剧本中的人物语言,戏剧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剧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④能了解诗歌语言形式的一般特点,初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考查方式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方式以主观题为主,题型一般是简答题或填空题。阅读材料一般来自课外。答…  相似文献   

2.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典型的人物形象既有鲜明的独创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又有深远、广泛的概括性,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小说,必须准确地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①分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来揭示主题的。②指认并分析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手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④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认识小说中人物  相似文献   

3.
一、目的:1、认识葛朗台老头贪婪、冷酷、虚伪的性格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2、理解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理解小说中情节对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二、精讲:1、归纳概括主要情节:①梳妆匣的风波②葛朗台太太之死③财产继承权④老葛朗台之死2、重点分析“梳妆匣的风波”与“财产继承权”两节,并从这两节分析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个性化语言与细节描  相似文献   

4.
《芦花荡》是传统名篇,孙犁小说的诗情画意是欣赏的重点。他的小说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情节,作品中富有诗意的环境描写,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所以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成三点:①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②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③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要通过对小说语言的品味悟出)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细节描写的语言信息中,可以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等,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几个细节描写就特别典型,下面就多年来学生难以理解的几个细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学习本单元,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深刻、含蓄的语言。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写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要读懂小说,必须从理解语言着手,理解语言的途径有,参看注释,查阅工具书,特别要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从整体上去理解其深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的与要求:①探索文章主旨,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②揣摩文章质朴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的情感。③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2.教学重点:品味作者忏悔的真情和体悟忏悔的价值。3.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及其认识作用和警醒作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赏析小说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欣赏小说结构上的特色;二是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分析环境描写的精妙及作用。就环境描写而言,要懂得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相联系的,小说意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要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小说提供背景,给人物活动设置场景;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环境与人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理解其含义.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深入小说,感受世情百态,深度思考社会历史现象. [学习重点] 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把握,通过多种描写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神态)去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生平。②理清作者感悟生死和亲情的思路。③体会文章语言文笔优美而坦诚的特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准确地提炼关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扩大学生语文知识视野,拓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2.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即:借事赞人的写作手法。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1.用例文引路,引导学生掌握写人的写作方式。2.以教师的“下水”习作片断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学方法引导→讨论→构思→写作→总结课前准备:1.教的准备:①投影胶片;②录音带;③小黑板;④有关资料;⑤CAI课件。2.学的准备:①复习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有关文章,感悟习作方法。②自…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良苦用心"、"一往情深"等词语。②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①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②通过广泛阅读有关草船借箭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的人物。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④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2.阅读能力:①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人物,并能用一两句连贯的话来概括说明所喜爱人物的特点。②通过深入阅读、协同作业,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研究人物性格特点。③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清楚地…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形象分析就成为小说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从而精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以及透过人物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善于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王熙凤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如何运用人物外貌描写来表现其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考试标准] 1.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记叙顺序、行文线索和人称的作用。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3.理解文章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理清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认识过渡句,理解它们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4.掌握多种表达方式及作用。5.品味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的含义及作用。6.能识别各种修辞方法,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7.了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8.能赏析文章在选材、语言运用、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没有细节,便没有风格.新教材入选的范文,大多出自名家名篇,其动人心处,主要在于典型的细节描写.捕捉和理解文本中的细节刻画,易于帮助学生与文本、编者、作者进行直接平等的互动对话,引发沟通、共鸣,加深理解.具体表现为:①典型的人物细节描写,彰显了人物的性格;②典型的场景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就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周少军 《学语文》2010,(3):55-55
一、通过反复阅读人物的语言,感知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白。通过反复阅读人物语言,进而体会人物的心理、精神.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去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一)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小说以小见大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二)品味本文人物、语言美. (三)分析香雪这一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