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示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春锁 《教育探索》2003,(10):75-77
暗示教学法在语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体做法是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把暗示教学法引入语课堂教学,借助语言魔力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创设情境,促发审美暗示;用态势语调控课堂,把握注意规律,激发学生兴趣,以获得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2.
暗示与宣泄     
暗示是人类一种固有而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句话语、一个信号等形式把某种观念传递给对方,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或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暗示可分为他暗示(通常简称“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等。还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因此,暗示既能引起人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交往行为,又能造成人的一些盲从行为;既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换句话说,暗示能治病,也能致病。我们要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学会心理调适,学会合…  相似文献   

3.
汪波 《学周刊C版》2010,(6):205-205
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良性心理暗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情绪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从良性心理自我暗示、微笑暗示、评价语暗示、欣赏暗示这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众所周知,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够运用的技巧很多,但“教育的技巧的核心是暗示”(苏霍姆林斯基语)。恰当的“暗示”不仅会使学生受益无穷,就是对教师本身的教学,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这里编辑的一组有关“暗示”的文章,如能使读者认识到“暗示”在教育学生和提高自己等方面的作用,实为编者所愿。  相似文献   

5.
暗示语是高考命题者为选拔人才而在试题中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的能力陷阱.暗示语一般是用一段文字或字母表示,很容易视而不见,更容易误解.它需要将文字或字母转换为常见的已知条件.很多考生由于没有读懂暗示语,做这种以能力立意的应用型试题时很不适应,经常是跳出这个陷阱,又落入另一个圈套,自然就做不出正确答案.在高考中考出高分,让陷阱变通途,一大关键就是读懂试题中的暗示语,如何读懂暗示语,下面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6.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的意见和观点或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暗示方式是指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的不同载体和渠道。去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7.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隐性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课堂教学,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动词填空题是各类试题中必考的内容之一。抓住此类题目的时间暗示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暗示语包括时间状语暗示、前后动词暗示、特殊连词暗示、特殊动词暗示等。  相似文献   

9.
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影响最广的是克拉申的"监控"理论,该理论提出的五个假说对二语学习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五个假说出发,分析外语暗示教学法是怎样满足这五个假说的需求的,从而说明外语暗示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二语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大体有三类:普通话与方言间的转换、汉语与英语间的转换以及日常话语与校园流行语间的转换。校园语码转换可以反映社交情景、暗示社交策略并折射社交心理,其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抵制情绪的基础上,受暗示者或他人通过语言、表情、手势、环境、气氛、心理图像、运动员的“自我包装”等有利条件,以含蓄的方式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在乒乓球比赛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运动员的认知状态和激发运动员的心理潜力,减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比赛信息的目的,对有效地提高比赛的技、战术水平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2,(3):16-21
■在创新中促活动开展■完善相关机制利于落实■让健康理念扎根在师生的心间■体育锻炼要因人而异■比赛是阳光活动的推进器让健康理念扎根在师生的心间主持人提示:体育锻炼不仅决定着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所谓暗示,是指人们通过生命、行为、智慧的代码——言语、体语、手势语、情境等来施放主体能量的过程。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境兴趣、情绪、爱好、心愿等方面发生变化。暗示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人的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由此可见,暗示是一种可把握、操纵、驾驶个性的思维智慧术,是一种可以开掘人的潜能,使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出奇迹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2,(6):18-21
英语和寄宿办学双管齐下■培养具有个性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与教材■以提升孩子素质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楹联活动有益尝试英语和寄宿办学双管齐下主持人提示:13年的"生命教育"实践,湖北省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精心打造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保加利亚、苏联、奥地利、法国、加拿大等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正蓬勃地开展着暗示学研究。暗示学又谓暗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暗示手段与暗示效果以及暗示手段如何引起暗示效果的规律性。暗示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潜力。1971年保加利亚洛柴洛夫博士发表了《暗示学》一书,从理论上揭示了暗示的奥秘,并为人类把暗示主动地应用于教育和医疗事  相似文献   

18.
题记:心理暗示术的创始人法国的埃米尔·库埃在年轻时成为一名药剂师,通过试验他发现,当他向某位病人夸赞药物的疗效后,病人真的好得很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还可以用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化龙点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庄琴 《考试周刊》2010,(35):228-229
根据心理学,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其中,对学生的"暗示"可以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的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  相似文献   

20.
樊克良 《考试周刊》2013,(52):111-111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思维与体力的结合,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心理暗示的原理和特点入手,寻找其与体育教学的相通之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情绪的暗示、气氛的暗示、榜样的暗示、语言的暗示、艺术的暗示、自我的暗示等途径实现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