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分布最集中、发现数量最多、最具特征而得名。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是国内收藏鄂尔多斯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本次隆重推出的《鄂尔多斯青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青铜器便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浓郁的草原风格著称于世,对其渊源的探索成为国内外学者数十年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从《卢芹斋收藏的中国——西伯利亚艺术品》、《动物纹中狩猎巫术的含义》、《鄂尔多斯青铜器选集》等甲期著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英国剑桥大学考古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主办,由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承办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  相似文献   

4.
王京琴 《寻根》2014,(1):82-88
从19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具有浓郁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且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自海内外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九月的鄂尔多斯高原,秋高气爽、景色怡人。在这个象征着吉祥、代表着收获的季节里,来自国内外青铜器学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鄂尔多斯,共同研究和讨论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并就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借鉴。这是我市在青铜器学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9日)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过两天紧张而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就要闭幕了。有幸邀请到当今世界如此众多青铜器研究的顶级专家、学者光临鄂尔多斯,这是我们的荣幸,  相似文献   

7.
<概况>四海一家——第四届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48个国家驻华使馆的馆藏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北方各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化。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河套人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更有引人注目的以成吉思汗祭祀为代表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全面实施城  相似文献   

9.
当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北方民族在鄂尔多斯大地上崛起、壮大,尽情驰骋的同时,自然也成为中原王朝的心中隐患。为了自身的利益,商王伐鬼方,周王征猃狁……  相似文献   

10.
<正>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藏革命历史文物中,有一件民国时期的关于蒙荒放垦的纸质"财政部执照",执照内容涉及财政部依据绥远区垦务局呈报,就关于王俊承垦土默特地方蒙旗报垦地,要求所在县登记,写明其承垦地范围、亩数,且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8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鄂尔多斯市市委宣传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承办的《鄂尔多  相似文献   

12.
据说,继‘鄂尔多斯现象’之后,‘鄂尔多斯文化’这一语汇也在日益广泛传播,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有关为"鄂尔多斯文化内涵进行准确地提炼、总结、概括、定位"的工作在知名专家学者中进行过研讨。看了今年4月8日鄂尔多斯日报《牧笛》版"鄂尔多斯文化内涵定位座谈会发言精要",颇受启示,知道专家们有那么多"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其认真诚恳的态度令人感慨,其想法和见解更让人感到这一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恐怕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提炼出统一共识的说词来。  相似文献   

13.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天,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即将闭幕了。在这里,我首先代表这次会议的各主办单位,向积极参与这次会议的国内外来宾和代表,向承办这次会议的各单位领导和全体会务人员,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王志诚厅长,尊敬的包崇明副市长,尊敬的白云翔副所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值此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出席本届盛会的各位来宾,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各位异国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历时两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就要闭幕了。根据大会的安排,现在由我对此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一、会议简况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总计为79人,其中,围外专家学者为19人,国内专家学者为60人,大会  相似文献   

16.
蜀巫与滇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蜀与滇是我国西南的两个古国,关于它们的历史,古代献都只有一些简略的记载。因此,对蜀与滇这两个古国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出土物。蜀与滇的青铜化都十分发达,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数量甚夥,种类繁多。虽然二的青铜器风格迥异,器物的用途也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携带了大量远古的信息则是不争的事实。本从蜀滇青铜器上铸造和镂刻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及青铜器上装饰的图案入手,对古蜀国与古滇国的巫师及其宗教作一比较研究,并论及蜀滇巫师在各自社会中的地位、功能和由此窥视到的巫师与蜀滇社会结构的关系。虽然古蜀国与古滇国在历史时代上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但蜀与滇在宗教上却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这种相似性与可比性正是本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期间,鄂尔多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隆重推出了"风云岁月·辉煌历程——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展"。展览内容包括"鄂尔多斯概览"、"黑暗中的抗争"、"血与火的岁月"、"风雨中前行"、"走进新时代"、"奋进中崛起"和"高歌向未来"七  相似文献   

18.
从滇文化的部分金器上能看到明显与其青铜器装饰艺术风格不同的异域文化的影子。本文通过对滇金器上的双马神纹、对马或对兽纹、狮形怪兽纹、组合形怪兽纹等图案以及该类金器制作技艺的源头进行了分析和追溯,认为滇文化中的这部分金器的制造者就是入滇的"塞人"工匠。  相似文献   

19.
"西口文化"是中国地方学宝库中的亮点之一,主要是指在明清时期,中原内地战乱和饥荒时有发生,由于地缘环境相连之便,晋、陕、冀的饥民和商贩为了求生存、找活路结伴"走西口",向今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的内蒙古中西部流亡,在二三百年的人流延续涌动中,由"走西口"引发的草原文化与晋、陕农耕文化的广泛交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西口文化"。"西口文化"作为生发移民文化的一个类型,在鄂尔多斯地区究其渊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曾数次由中原内地向鄂尔多斯边塞大移民,尤其是秦直道的修建,为开发塞北,发展经济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鄂尔多斯而言,"西口文化"是中原移民文化的历史延续,在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进一步密切相融,为造就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地域文化功不可没而载入了史册。显然,注重对"西口文化"的研究,对于探究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内涵,是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包头市西口文化研究会对"西口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刊特设西口文化栏目,借他山之玉,将陆续编发相关研究文章,并欢迎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美金"和"恶金"的存在。"美金",当然不是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美国的货币美元,而是指青铜;而恶金,则是指晚于青铜出现的铁。在考古学上,继新石器时代之后的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世界不同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并不相同。从全球范围看,安列托利亚半岛是最早冶铸青铜器的地区,目前发现有公元前6000年的青铜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进入青铜时代,已发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