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作为我国的一种特定的文体,自有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点和永恒的魅力。好的古诗具有"诗中有韵""诗中有画""诗中有意"三个特点。根据这样的文体特点,古诗教学中,教者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之"三美"——音美、形美、意美,切实提高古诗教学成效。本文以王安石《元日》教学为例,阐述了以上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古诗情境构建"是一种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古诗教学情境,展现古诗之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领会古诗之韵;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古诗之美;进行古诗活动扩展,探寻古诗之韵。这样进行古诗教学,才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一、创境激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课堂,如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真切地融入到诗的意境中,弥补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  相似文献   

5.
小学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前存在着教学不到位或教学过度的现象,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的教学,从因生定学、因材施教和移境入景、迁移达理两个方面入手展开古诗教学,从"利用媒体课件,入境悟情""突出主体地位,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手段,体情明理"三个方面提升古诗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当下,在语用环境下,一些古诗教学忽视了"诗"体,所进行的"语用"训练是机械的,将原本情趣盎然、鲜活灵动的古诗肢解得支离破碎。古诗教学要坚持本色,圆融"语用"之美。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让学生走进古诗,感受诗意,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小学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作品,听来平淡无奇,可读来朗朗上口,再细细品味,就会觉得诗中之意、意中之境,境中之情让人感觉言虽尽而意未完。小学生阅读的古代文学作品极为有限,如何体会作品的意境,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是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古诗教学应追求多样化实施策略,而基于"妙语童趣"的古诗课堂的构建就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从"妙之吟与诵""诗语编春秋""诗泽润童心""诗情绘雅趣"等方面来展开趣味性教学,在"妙语童趣"中达成寓教于乐的古诗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诗的表面含义,更在于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融情于境,晓之以情,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古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呢?一、淡化分析,尝试理解新《课标》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教师抓住关键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教学重点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教学难点入境入情,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教学流程一、创境,未成曲调先有情1.配乐诵读。(1)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你们都读过或学过哪些思乡诗呢?(2)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诵读思乡诗。2.引入诗题。…  相似文献   

13.
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以品味一首诗就是"意与境二字而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给小学古诗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即学习古诗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味古诗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思考并探究如何发挥作用,让学生爱上古诗并能自己学会品味。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我国的古典诗歌向来是最富有意境的,它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广阔的意境。那什么才是意境呢?就古诗而言,“意”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描绘的景物形象和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就是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即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因而会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课本中精选的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作品,听来平淡无奇,可读来朗朗上口,再细细品味,就会觉得诗中之意、意中之境,境中之情让人感觉言虽尽而意未完。小学生阅读的古代文学作品极为有限,如何体会作品的意境,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是古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入情境,领略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感悟古诗词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潜溪诗眼》的诗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其"韵"论与"诗眼论"上.范温之"韵"分为"艺术之韵"与"人格之韵","韵"是范温最高的艺术境界与人格境界,是范温最高的审美要求.范温的韵论体现出其对艺术本质的深刻认识."诗眼"可分为"识诗之眼"与"诗中之眼","诗眼论"体现出范温对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艺术修养(审美表现力与审美认识能力)的重视,"韵"是"诗眼"的前提与归宿,"诗眼"是"韵"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潜溪诗眼》较为系统而完整的诗歌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平仄有序、押韵考究的古诗教学变得通俗易懂,精彩纷呈,让学生们深刻体验诗人丰富的情感,陶冶自我情操,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笔者从知诗人、入诗境、诵诗韵三个维度入手,就如何让小学古诗教学"意犹未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平仄有序、押韵考究的古诗教学变得通俗易懂,精彩纷呈,让学生们深刻体验诗人丰富的情感,陶冶自我情操,一直以来都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笔者从知诗人、入诗境、诵诗韵三个维度入手,就如何让小学古诗教学"意犹未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一首诗最美妙的部分,它包含“意”和“境”两方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事物的意象。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境意象,获得美的享受。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以《夜宿山寺》为例,谈谈笔...  相似文献   

20.
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探索诗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为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努力。可采取的措施: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入境。剖析诗眼,引导学生入境。找诗情与学生情感体验的契合点,使作品之境与学生之情交融。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感受不同美的样式,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用诗、写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