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品读     
<正>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今天,游戏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但游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其《游戏力》一书中说: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展示自己在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
余慧雅 《教师》2013,(18):14-14
"在幼儿园,他不同别的孩子玩。""进行游戏活动时,她从不举手发言。""每次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时,他总是很快就泄气了。""她总说自己长得不漂亮,小朋友不喜欢她……"4~5岁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一般孩子的自信约在4岁时开始萌芽,孩子自信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做事的动机、态度和行为。那么,自信心是什么呢?自信心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3.
<正>相信每位关爱孩子的父母都问过孩子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干什么?"大概大多数孩子都会回答:"玩!"多么天真而直率的答案!是的,孩子们都爱玩,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但是是否就应当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玩"呢?孩子们所说的"玩",通常即指玩玩具,玩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和其他的孩子们追逐打闹嬉戏,孩子们自得其乐。是不是就应该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地"玩"呢?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在家中简直就已经被电  相似文献   

4.
陈喆 《家长》2009,(Z1)
写在前面的话: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吗?他爱玩哪款游戏?那款游戏哪个关卡最刺激?他是谁的"粉丝"?他都"稀饭"她(他)哪些地方?他每天除了写作业,还愿意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5.
小伙伴们都不在,一连几天找不到玩伴的儿子坐立不安,我提议他去楼下玩沙,儿子却觉得一个人玩很无聊,甚至为我的提议感到委屈:"就我一个人玩,有什么意思?我才不去玩呢!"得,这孩子平时总是和一群孩子疯玩,如今没了玩伴,显然无法适  相似文献   

6.
正当孩子在游戏中遭遇挫折,不愿意继续尝试时,如何跟孩子沟通,鼓励他继续探索呢?幼儿园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为爸爸妈妈提供了和孩子沟通的实操方法。叶子向我提议:"老师,咱们好久没玩抢椅子游戏啦,今天玩这个游戏吧!"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想玩。"于是几个孩子把椅子搬到了中间,抢椅子游戏开始啦!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同志说:“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管呢?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情,都要放心让孩子去做。这样可能孩子要跌些跤,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他们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起来。”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体会的。起初,我们因管理不到位,孩子不到3岁时便形成了娇骄、玩顽的脾性。如:尿湿了裤子,我们打他的屁股,他却说我们大人不给他  相似文献   

8.
吴映红 《中国德育》2013,(17):74-77
一到课间,孩子们就会跑到操场上疯玩。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怎么玩,既能玩出平安,又能玩出幸福呢?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说:"儿童的内心深处更具有原始的东西,必须要在自由的空间和活动中表达出来,这就是游戏。通过游戏,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内心深处压抑着的体验和感受,而且我们可能给予儿童的成长发展以根本影响。"于是,以"心理小游戏"为内容的"阳光操场活动"就这样产生了。动员:从"一封信"开始"心动不如行动"。基于孩子是学校的学生,更是家庭的孩子,为了让家长也  相似文献   

9.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玩"出好成绩。要想玩能产生正效应,就需要看得准,要看什么时候玩,玩点什么和怎么玩。列举了一些适合课堂和课间玩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能学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认为托班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能力又没大孩子强,玩玩角色游戏、发展发展语言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就行了,还搞什么结构游戏啊!其实则不然,这是个误区。其实结构游戏与生活密不可分,对托班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非常有必要让孩子玩,而且托班年龄的孩子也需要开展。所以从托班一开始就开展了结构游戏,自托班上学期到现在已经开展一学期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那么什么是结构游戏呢?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孙秀红 《山东教育》2020,(12):35-3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一直提倡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然而,在日常游戏中,很多教师却常常担心孩子不会玩、玩不好,总想对孩子指手画脚,潜意识里仍想牵着孩子走。如果教师真正放手,会看到什么样的儿童?儿童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前段时间,我有幸跟随"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动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项目"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游戏活动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通过游戏,儿童才逐步成长和成熟。因此,我们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那么,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学到些什么呢?首先,他能学会如何控制他的身体运动,比如:跑、跳、爬等。同时,游戏活动也能使儿童身体的精细动作技能得到发展。比如:当儿童玩积木或玩具游戏时,他就能学会控制他的手和手指的动作。  相似文献   

13.
当看到孩子玩的玩具坏了时,有的家长急忙去帮他修理,可他却不高兴了;当看到孩子玩"无聊"的游戏时,有的家长立刻让他玩家长设计的游戏,可他却不愿意配合;当孩子正专注于某个游戏时,有的家长给他递过去一杯饮料,可他却不领情……有时候,家长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陪孩子玩游戏,可孩子却不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年轻的父母为此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想必同学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既然同学们喜欢,我们又何尝不可把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游戏本身除具有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学习功能。它从来就是和儿童不可分的,是儿童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能使儿童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游戏化的学习和生活是更适合他们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又该如何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呢?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  相似文献   

15.
正请将这篇文章给爸爸妈妈看。如果写一写"笑",你打算怎样选择呢?我估计有的小男孩会选择"游戏打通关了,我得意地笑"之类,果然,有个小男孩说:"我约同学在家打游戏,他打不赢我,我都快笑死了。"有个小男孩选择的则是:"我追小鸡,把小鸡追到水塘里,我哈哈大笑。"一些孩子批评他说:"哪能这么没人性啊?"我说:"那如果写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玩起了贴鼻子游戏,大家很开心,哈哈大笑。或者写和父母玩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发现儿子患上了一种成长顽疾——喜欢和人"较劲"。可悲的是,较劲的对象主要就是我——一个专门搞教育的研究者。我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我要他学习,他偏要去玩;我要他吃饭,他偏要玩手机……有时担心自己会失去耐性,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件。面对在"甜水"中"泡"大的孩子,家长有啥办法呢?虽然自己是一名专业的教育研究者,到头来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满脑子的新教育理念又有何用?甚至还不如教育学的门外汉——我的妻子呢!看来,我得认真反思一下自  相似文献   

17.
传话     
正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晴今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周会,这个周会与以往不同。上课铃声响了。"我的游戏我做主"七个大字赫然写在黑板上。常老师说:"大家有没有玩过游戏?在操场上或其他地方?"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有,当然有。"谁没有玩过游戏呀?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们玩的游戏太多了,现在想起来还高兴呢,这个问题一提起来,许多同学都举起手来,有悠大绳、捉迷藏、丢手绢……真多呀!老师提议在课堂上玩一个游戏,玩什么呢?思来想去,也只有传话了,游戏规则是:班长带着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出去说一  相似文献   

18.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19.
我家男孩今年9岁了,可他好像还沉浸在五六岁时的游戏玩法,所以和同龄孩子经常玩不到一起,玩的过程中就要跟大家闹些矛盾。应该让他怎么做呢?蔡建新: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角色扮演、沟通合作、规则制约、胜负结果等等都是社会的缩影,是他们健康成长、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途径。9岁男孩沉浸在五六岁时的游戏玩法,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孩子喜欢玩熟练的游戏,他可以在游戏中品味成功的快乐;弱小,抗衡不过同龄孩子,只能与较小的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孩子都想玩“试试看”的颜色游戏,但因为缺少围裙不能玩(只有3个围裙,老师要求系上围裙才能玩)。于是,孩子就要求自己动手,多做几个围裙。“做围裙是个好办法,那拿什么做呢?”许多小朋友说用纸。而邱易昆却坚定地说:“用铁,纸做的围裙会烂的(因为有一次他把餐巾纸弄湿后,餐巾纸烂了)。”方达说:“铁不行,会生锈的,用塑料布。”大家争执不下。到底用什么做呢?什么材料可以做围裙,什么材料制作的围裙戴上又舒服又好用呢?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让孩子试一试,验证一下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