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语借用属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借用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本文将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的原因(借用词语义论),借用词的三种构词规则和方式(借用词词源说),最后追溯到其与中英文化的关系;阐明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是中英文化交流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对英语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借用外来词汇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借用方式,语源特征,借用语域,借用效应和借用态度,探讨英汉语言中相互借用词汇的关系以及这些借词有助于提升英汉语言文化价值、丰富文化内涵、促进彼此文化交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形声字借用声符表意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声字借用的声符表意的中间环节,比通常来得更加复杂,不但有借用假借字的意义表意,借用通假字的意义表意,借用同源通用字的意义表意,还有借用异体字的声符意义表意,借用音同音近的字的意义表意,或者是音同音近而简省了的字的意义以及声符错讹之前的古字的意义来表意。  相似文献   

4.
谈论了语言借用的原因,说明了汉语对外来词的借用情况,尤其对英语词汇的借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汉语对英语借用的方法、吸收的途径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教室借用是教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室借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教室借用长期处于手工状态的落后局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借用过程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教务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手机短信的语域借用现象表现在语式借用、语旨借用和语场借用这三个层次。短信的语域借用实际上就是对该语域常规的违反,是网络流行手机短信新颖奇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汉语书面语借用的外文的单词、字母、句子叫作“外文成分”。文章分4部分:1、分析了借用的外文成分有单词、字母、句子3种形式和夹用式与直用式两种用法。2、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角度考察了借用外文成分的原因,指出借用外文成分主要是为了快捷地反映科技发展、介绍国外文化背景和反映人物口语。3、从文字符号的使用者角度看借用外文成分,指出使用外文成分有消极借用、引证性使用、主动借用3种惰况。消极借用是因为有些概念汉化得不太明确或没有汉化,不得不用外文;引证性地借用是表示所译概念有所“本”;积极借用主要是为了使表达准确简练,达到幽默、委婉、形象等语用效果,也有的是为了追求语言时尚。4、讨论了借用外文成分中的规范化、汉字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讨名词借用为动量词要符合什么要求,借用名词的动量词前面的数词所指以及分析借用名词的动量词和数词所构成的数量结构,来研究现代汉语中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战争征服、迁徙杂居、文化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接触,无论程度怎样、性质如何,一经接触必然会相互影响,这表现在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方面。借用现象在语言接触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借用现象无论对借方还是被借方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借用的形式、借用的趋向、借用的作用及影响对语言接触中的借用现象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裘锡圭先生将文字借用现象概括为形借、音借和义借。进一步研究,发现三种借用除了同义换读是本有其字的借用外,形借和假借都分两种类型:本有其字的借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文字的借用,除了一部分是为了调整文字字形外,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完善其表音表义作用,有时还对语用有所帮助,体现了文字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婷 《双语学习》2007,(4M):93-93,95
词语借用属世界各语言中的共有现象。借用词即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借用而来的词语。本文将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英语借用汉语词汇的原因(借用词语义论),借用词的三种构词规则和方式(借用词词源说),最后追溯到其与中英文化的关系;阐明英语中的汉语借用词是中英文化交流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对英语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汉语在与外来语尤其是美语的接触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词汇借用形式——直接借用。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借用的发展过程,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外来语的直接借用规范。  相似文献   

13.
专门用语的借用及其原因、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用语通过借用产生非专业语义的新义进入社会通用语词库是积极的语言现象。本文对专门用语的借用、借用的原因和条件等方面,予以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佛典音义中,初唐释玄应《大唐众经音义》、盛唐释慧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没有借用材料,中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后晋释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分别有35条、2条和1条注明“借用”的语言材料。慧琳借用包括音借、义借和形借三种类型,可洪借用和希麟借用则都是音借。音借是唐五代佛典音义借用的核心,其实就是今天所说的通假。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借用是指一国对他国已有教育政策的引入。教育政策借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政策借用的过程包括产生动机、作出决策、实施和本土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需要努力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灵活运用学生草稿中的作品,借用教师自身的习作,借用之前学生的习作,借用名人大家的作品,就能够盘活课内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汉语中的借用动量词及相关语言现象。首先对借用动量词的名实对应进行了考辨,指出借用动量词未必实现了量词的功能和身份,所谓名词借用为动量词其实是一种复现同指事件的表达策略;然后从动词的自反性类型着眼,厘清了语素离析和工具转喻两种实现机制的纠葛,并且结合事件的及物性特征分析了工具格名词表达动量的语义条件;最后探讨了借用动量短语和一般动量短语在语义指称、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进而论证借用动量短语可能具有的核心论元地位。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已经渗透到揭阳市区方言里面.突出表现在口语名词的变化上。从调查材料统计结果看,体现为词汇量下降、语音书面化和语索顺序向普通话趋同的变化趋势。揭阳市区口语向普通话借入名词的方式有全盘借用、词语借用、语素借用和语序借用。受普通话影响的程度因人而异,与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应用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汉语表达中外语词语的借用形式和近年来汉语表达中频繁出现外语借用词的原因;阐释了汉语中外语词语借用现象的合理性和外语借用词的合法性,并对借用外语词的语言行为的规范意义和规范方法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行业词语跨行业借用向多义性转化是普遍语言现象,其中“下课”在足坛的借用及非专业语义的产生过程中,既具有行业词语借用的共性也颇具独特个性。表现于五个方面:是对新观念的相应指称,行业词语开放的格局和社会用语时尚使其被借用于足坛存在着某种必然,行业的相似及词语的高度社会化使其有被借用并向足球行业词语渗透的可能,是特定语境中借用固有词语进行的有效言语表达,与其他同义词语处于互补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