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后现代在中国似乎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人依然不能摆脱传统的历史时间概念来理解后现代,并把后现代时尚化。因此,在许多人的眼里,后现代在  相似文献   

2.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档案要么是一些特殊群体的机密产物,要么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废屑纸品。客观地说,不论在历史还是当下,国人并不缺乏档案意识,譬如主动保存个人形成的文字材料,精心维护(整理、分类、鉴定)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真真假假的温州购房团炒房故事不断在各地上演。但在更多温州人眼里,背着成捆的钞票、四处购房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温州人开始苦恼,6000亿民间游资,该寻找什么样的回报渠道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文化     
《正说清朝十二帝》阎崇年着/中华书局/2004年1月版/定价:29.80元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能把学问当评书讲的,能把历史当故事说的,阎崇年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耳朵里,荷马的名声比赫西俄德响亮得多,但早在古时候,希腊就流传着赫西俄德与荷马赛诗胜过荷马的故事--尼采年轻时考索过关于这事的流传文本的真伪(《尼采早期文稿》,第二卷,306页以下),尽管查证出故事是编出来的,但古人编造这样的故事至少表明,在当时的一些人眼里,赫西俄德诗作与荷马诗作相比差不到哪里去……事实上,在雅典的古典时期以前,人们就已经把赫西俄德与荷马相提并论,尽管赫西俄德稍晚于荷马,生活年代大致在公元前七百年间--希罗多德在《原史》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6.
包公祠记     
在外地人眼里,包公是与开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似乎,每一个砖缝里都有包公的传说,每个人的口中都有一串包公的故事。遗憾的是,从举目可见的开封古迹中,与包公相关的唯有一个包府湖(过去叫包府坑),位于城内西南角,与城西北隅的潘杨二湖相对称,是横连南半城的一片小域。这是一方充满神奇的水,且不说与此相关的数不清的包公故事,仅这名字由来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传说,包公之前的历代开封府衙,都是“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进不来”。包公当了知府,一改旧制,将府门向北开,告状的人,可以直接来到公堂上申屈诉冤。这便是有名的包公倒坐南衙。于  相似文献   

7.
纳尔逊·曼德拉逝世的消息传遍全中国,也引发了各种纪念和评论。不同价值立场的人各取所需:在有些人眼里,他是自由偶像和人权斗士;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是反帝反殖民的民族主义英雄。早在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他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后来又直接促成了南非与中国的正式建交。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地图     
地图于其面前,是一道门,叩门而入,见到是当时的人情世态、历史时空在詹姆斯·埃尔金斯的眼里,万物是那样的美妙,你可以在身边每一样平凡物  相似文献   

9.
《流萤》这部长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奇怪的故事:一个人总是考小上大学,又有着特殊僻好,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全少是一个怪物,但却有一个天真、单纯的女孩愣是看上了他,他当然也看上了她。这个人叫阿朗。那个女孩叫吟珠。他们经常在玉米地里幽会。幽会时,这对小儿女,有一些不同于乡下青年的举动,一个喜欢吟颂那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而另一个则喜欢听人吟颂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一个喜欢将这些缠绵悱恻的旧诗词写在人的身体上,而另一个则喜欢让人将这些  相似文献   

10.
车厢社会     
骆文  周桂萍 《报林求索》2012,(10):40-41
<正>丰子恺曾在散文《车厢社会》里感慨,坐火车的时候何必带书?若把车厢看做人世间的模型,看车厢里的人就足够精彩了。旅途是人生的绝妙隐喻,而车厢则是社会的缩影。有人说,在火车上可以读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也可以读懂一段时光、一段历史。车厢仿佛是一个搭好的舞台,每个人的登场都讲述着一段独特的故事,人与人之间偶然的邂逅与交流又使彼此的故事产生了交集,而当所有碎片般的故事尽收眼底时,你看到的,也许是火车脚下的整片大地。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喉舌论》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仙可以点石成金,谁没有钱就给他点一块金子拿走。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神仙给他点了一块金子,他不走,又给他点了一块,他还不走。神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那人说,你给我点那么两三块金子,用完了还不是没有,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故事寓意很深。世界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根本不存在,但有点石成金般功效的思维和方法确是存在的。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什么也  相似文献   

12.
俗语云:“看景不如闻景。”说的是,名胜古迹景观,传说得很热闹,书上写得也很喧哗,但实地去看,不过如此尔尔,让人大失所望。这话有一定道理,的确有一些景观,属滥竽充数之列。不过,绝大多数的景观,是包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只是在一般的旅游者眼里,因为知识所限,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23,(1):23-26
<正>这套书分为《非常人家》《胡同八百年》《京味食记》《绝活隐于市》《老字号前传》五册,分门类别描述了一些身处庙堂朝廷、市井江湖、五行八作的人,以及一些发生在深宅大院、寻常人间、街头巷尾的故事。书中内容有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化渊源,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文化,并体现了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14.
老字号风情歇后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些人引用有关老字号的歇后语,特别是老人爱说也爱听.这些老字号歇后语,富有地方色彩,不仅充满"京味儿",而且大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06,(17):22-26
尽管在一些人眼里,弗洛伊德自己一生都是在说梦话,但真到今天,人们还在聆听他的梦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人的眼里,司马懿成了权谋的代名词。其实不然,《老谋子司马懿》换了一个视角,从司马懿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人生经验,明确的说,是一种政治智慧。老谋深算之人,小心驶得万年船,连毛泽东都忍不住夸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几手比曹操高明"。初入仕途,先隐后等三国乱世之下,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上车轮,要么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故事类电视节目风起云涌,呈现遍地开花之势。然而因为片面地追求高收视率,故事类电视节目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低俗化趋势:虚构故事、炒作隐私、滥用情感,甚至大肆炒作一些边缘性题材或边缘人物。在一些节目制作人眼里,似乎只有猎奇、恶俗、刺激的题材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对弘扬社会真善美的正面选题往往不屑一顾。那么正面选题果真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故事吗?本文试以南京电视台《周涛讲故事》节目为例,探讨故事类节目做好正面选题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故事期刊的兴盛和繁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思想解放在文艺战线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故事是民间文艺、民间文化的主要形式,其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历史的远古.  相似文献   

19.
口述历史可以区分为口头传说、个人叙述和口述历史。阿拉斯加大学的比尔·施奈德在重树档案形象项目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中指出:"口头传说包括人们都讲的那些故事,那些他们普遍都知道的,而且认为是很重要的,应当传授给子孙后代的。而个人叙述是一些个别人讲述他们的经  相似文献   

20.
特权是人治的产物。特权是在法律面前与他人不平等的一种腐败的权利。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一些部门和行业的人,对人治依依不舍,对特权还十分宠爱。在他们眼里,法律、法规不过是一个摆设,一团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