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装轻喜剧《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新编》风靡银屏,本文选择该剧十五个故事之一的《花田错》作为分析对象,运用Halliday的语域理论,尝试从语域转换、语域混合和语域借用三个方面对剧中人物对白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搞笑短信以轻松幽默、诙谐调侃的风格受到大众的追捧。它用简练轻松的语言描绘各种场景,将搞笑元素渗透到短信之中。本文针对搞笑短信如何借用语域偏离而达到搞笑效果进行讨论。文章以互联网上的搞笑短信为例,简要分析搞笑短信的语域转换、语域混合、语域借用以及语域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3.
借用外来词汇是一种语言与异质文化交往时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对比分析英汉语言的借用方式,语源特征,借用语域,借用效应和借用态度,探讨英汉语言中相互借用词汇的关系以及这些借词有助于提升英汉语言文化价值、丰富文化内涵、促进彼此文化交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前现代汉语文里中西文混用现象十分突出,要解决此问题,应解决西文西语借用的技术性问题,区分借符、借词、借语三种借用西文西语的种类,并应研究借符、借词、借语的基本方法。其中,借符法和借语法是研究重点,借符法应借鉴希腊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借用的经验,研究英文字母借入汉语文中的读音及其书写规范;借语法是全新的研究课题,应研究具体借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大多是通过语言接触实现的,语言接触会引发两种语言元素的相互迁移。语言学界研究较多的是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而对借用迁移即目的语向母语的迁移较少关注。在中英语言接触环境下,英语元素也在不断地向汉语发生迁移,从而引发汉语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文根据Thomason等人的语言成分借用等级,举例说明英语元素在词汇、句法及音系形态等层面向汉语的迁移,以期对跨文化、跨语际的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外来语的引入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红  王红梅 《考试周刊》2014,(91):23-24
本文首先介绍了语码转换与借用的关系,其次指出了其对汉语借词引进的作用,最后举例分析了汉语借词的三种形式,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了基于旅游公示语英译国际化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英译国际化的两条重要原则,即符合英语公示语使用的国际语言惯例和国际语境,并提出了其英译国际化的主要翻译策略"回译"和"借用"视角下的若干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英语已无处不在,但金融英语其词汇本身有着一词多义、借用日常词汇、特殊事件引出金融词汇等特点,金融英语的准确翻译并非易事。本文阐释了语域理论.分析了金融英语的特点.探讨了如何运用语域理论对有着自身特点的金融英语进行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池欢 《考试周刊》2010,(30):37-38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原文的语域,要把握原文中语域三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实现原文语域向译文语域的移植,实现语域的对等。语域的对等可以使译文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使译文和原文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吴羡 《英语广场》2017,(3):27-28
近年来,语域理论得到翻译理论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以中英两种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域的三个变项:语场、语旨和语式层面具体分析阐述语域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odore Lewis 《Compare》2007,37(4):463-477
Culture impedes educational transactions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often an area of tension when developing countries try to borrow models, or have models imposed upon them. This article uses the German Dual System as a case for examining issues surrounding the adaptation of borrowed models. Since attempts at borrowing models can fail for cultural as well as non‐cultural reasons, a contention here is that culture needs to be unpacked and laid bare, to avoid it becoming the too easy answer for failure. Borrowed models have a greater chance of taking hold, if the conditions that forged them are understood, and if conditions of the receiving country are likewise internalized. Limits imposed by culture have to be recognized. Four approaches to cultural borrowing that conceivably can reduce the tensions are proposed namely, partial borrowing, pilot borrowing, customization and conceptual borrowing.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大学模式的模仿、借鉴和融合,是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梳理美国大学模式导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导入主体和导入内容的演变,揭示其特点,可为正在走向世界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GM的图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图书需求预测的特点,阐述了灰预测模型的基本理论和预测方法,并用它进行了图书预期借阅量的预测。然后考虑到未来情况的突变,利用专家组对预测得到的预期借阅量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图书库存量和灰预测得到的预期借阅率,共同得出预期图书的建议购买量,并由此组成了预期图书的建议采购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唐弢 《快乐阅读》2012,(21):118-120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open-door’ policy and the increasing rol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creasing numbers of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absorbed into Chinese by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borrowing. This article is explored to discuss the way of English borrowing into Chinese and how the changes of China’s English language policy have been made.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23日千阳水文站发生建站以来2 130m3/s的最大洪水,造成经济损失4.95亿元。本文就非常时期抢测洪峰流量时借用水道断面面积的问题,通过对"7.23"洪水流量测验断面面积借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本次洪水过程流量测验断面面积与历年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对于抢测洪峰时如何处理测流断面面积借用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不能再以传统的"峰前借峰前,峰后借峰后"作为借用依据,对以后水文测验流量断面面积借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导借”服务理念的由来及其在高校图书馆全开架借阅中的作用,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导借”服务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借景是园林景观中必要的一种造园手法,它可以将园林空间延伸,丰富园景。主要有借自然景物、借人为景物和借无形景物(声色香)等方面,通过对丰富的借景内容、灵活的借景方法和一些优秀的实例进行分析,探讨借景在造园中的一些可行方法,旨在探索如何能够利用借景手法,既符合经济原则,又能使得园林各景相互因借,达到更佳的造园目的和赏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导借"服务理念的由来及其在高校图书馆全开架借阅中的作用,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导借"服务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范式”这一概念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范式”的本质内涵是世界观,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具有“不可通约性”,从实现的方式上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革命”,从指向范围上讲“范式”的载体是“科学共同体”。范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库恩对范式的论述也多达21种,但是没有作过明确的一义性的解释,致使不同领域对范式的借用泛化,朱爱军提出了范式借用的原则,以此来规范范式的借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范式在德育中的借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