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力恺 《大观周刊》2012,(3):15-15,8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艺术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一般的艺术”、“美的艺术”。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手工艺区别开来,指出艺术是自由之物,而非自然之物、雇佣之物。康德在肯定艺术因筑基于理性之上是一种自由艺术后,又指出真正能够称之为艺术的是美的艺术,是自由和自然的统一,是一种当它同时显得像是自然的艺术,是带有无目的性的形式合目的性的艺术。艺术尽管有客观实在的目的,违背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但当艺术由自由艺术成为自由与自然统一的艺术后,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绝对界限就消失了。正是这种自由和自然的统一,使艺术完成了一般与特殊、直觉与思想、想象和理性的统一从而提供了向自然目的论过渡的中介。  相似文献   

2.
严昊 《新闻与写作》2020,(3):F0003-F00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众多行业领域实现了融合,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艺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感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艺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等优势,有效降低了艺术传播的成本,为社会大众享受艺术创造了诸多便利,从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艺术的普及性"《艺术传播原理》一书从艺术符号、艺术媒介、文本分析、艺术沟通、文化市场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艺术传播的基本原理,从学理上对艺术传播的基础命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和阐述,为解决当代艺术传播所面临的现实和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艺术生产、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成果,反映了各个艺术门类发展的过程,记录了表演艺术家、艺术研究者和艺术教育者的足迹。同时它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研究、史志编纂、艺术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来源和保障。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艺术档案,对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有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4.
美育主要通过艺术来展开,这既是美育的历史的逻辑,又是当下的必然选择。《艺术与审美》关注了美育前沿与核心的理论问题;确立了全系列丛书的内在精神指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了写作的经典范式。本书从艺术理论和人生境界出发,接着回到不同门类艺术的探讨中。书中涵盖的艺术门类相当全面,既有高雅艺术、传统艺术,也有与大众文化接轨的新兴艺术。突显出艺术的人文底蕴和对心灵的滋养,结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既有中西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也有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与融合。让我们贯古通今,徜徉在艺术的享受中,学会体验不同形态的艺术之美,传承中华美育精神。  相似文献   

5.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艺术生产、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成果,反映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过程,记录了表演艺术家、艺术研究者和艺术教育者的足迹。同时它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研究、史志编纂、艺术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来源和保障。科学管理、有效利用艺术档案,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2014年传媒行业面临巨大改革,传媒业抓住改革发展机遇,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要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艺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改变了艺术的传播形态,新媒体艺术传播强势袭来,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建构“中国形象”的助推器。人文传媒艺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民众的人文精神,同时又促进了艺术的繁荣,有利于跨文化艺术交融。艺术传媒院校作为培育艺术人才、钻研艺术研究的文化圣地,承载了千万人的艺术梦想,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始终坚持艺术教育,以人为本,坚持以文化精神孕育人,坚持常态艺术的培育和瞻望高端的境界理念,不断追求艺术的创造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艺术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节目主持艺术具有怎样的艺术内涵是节目主持人以及节目主持艺术研究者所关心的问题。节目主持艺术是当代具有媒介性、现代性、科技性和大众参与性的传媒艺术样态。通过电子媒介的情境创造,主持人表现出了人格化传播的魅力,在节目的文本层、传播层、社会层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是叙事艺术、传播艺术和传媒艺术的综合。综而述之,节目主持艺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表现出自身的基本特质,在宏观上追求较为独特的艺术境界,在微观上也初步建立了创作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时代,艺术的创作形态和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艺术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其内涵的丰富性与载体的多样性深刻改变着艺术审美的方式与艺术传播的途径。新媒体艺术、游戏艺术、VR电影等运用全新技术而生产的艺术形态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同时,艺术媒介与艺术传播媒介正在融合,使得艺术欣赏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从真实空间转向数码界面,让艺术欣赏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艺术传播的速率显著提高。技术的变革对艺术传播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当艺术媒介和艺术传播媒介逐渐融合时,艺术自身的媒介化如何影响着受众欣赏艺术的方式,艺术的媒介化对艺术传播而言究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还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由王方所著的《数字时代的艺术媒介化》一书,梳理艺术发展脉络的同时对数字时代艺术传播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全面思考,站在理论的高度拥抱科技给艺术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释了延安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主要内容、主要特征,探究了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社会价值、军事价值、政治价值、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范围极广,是老百姓所喜欢的艺术。皮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艺术价值值得后代去继承、发展。皮影具有特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充分表现了老百姓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接近老百姓生活的艺术。本文主要阐述了清代民间皮影造型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皮影艺术的特征,重点探讨了皮影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广播艺术常被称为声音的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声音包括语音、音响和音乐,它们是广播艺术表现手段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广播音乐主要是指广播剧、文学、专题类节目以及广告等节目的配乐。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被综合运用在广播艺术中之后,便开始赋予了广播新的内涵,它承担起为广播艺术服务的重任,于是形成了现在的广播音乐。  相似文献   

12.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艺术生产、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成果,记录了表演艺术家、艺术研究者和艺术教育者的足迹,是进行艺术创作、研究、史志编纂、艺术交流等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彭靖 《兰台内外》2011,(2):22-22
一、要充分认识艺术档案的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档案是群众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它真实记录了群众文化艺术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是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所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文字、图表、声像、实物、乃至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保存下来。从某种意义说,  相似文献   

14.
刘鹏 《今传媒》2024,(2):100-103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宝库中的绚丽花朵,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传播载体,承载着人类历史、民族记忆以及地方风俗与文化艺术。纪录影像生动地再现了传承人对信阳剪纸的活态传承,以及信阳剪纸的创作过程和艺术魅力,为剪纸艺术以及传承人进入大众视野、拓展其传播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民间剪纸艺术、信阳剪纸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概述,对信阳剪纸的传承现状、影像纪实以及传承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信阳剪纸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军强 《大观周刊》2012,(47):319-319
一、何谓数字艺术?数字图像?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开放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空间。其互动性、交互性给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网络对数字化艺术图像的成像和传播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图像艺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那么什么是数字艺术呢?所谓数字艺术一般是指以“数字”作为媒介素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谢尔·克劳斯·奈特的著作《公共艺术:理论、实践与民粹主义》中,艺术—公众的全新关系在美国公共艺术场域中得到了集中探讨。奈特在本书中着重对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方式进行了仔细审视,从而尝试探究艺术公众在其中的客观参与情况与真实参与程度。事实上,《公共艺术》并未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所谓艺术等级制度,而主要是在公共艺术现有的维度内部提供一些延展性,而这便悬置了公共与私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摩擦。相较而言,一种“新型公共艺术”或许可以被视为重新连接艺术、公众与社会的真正尝试。  相似文献   

17.
漳浦民间剪纸源远流长,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而升华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阐述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色,分析了漳浦民间剪纸艺术和传承与发展现状,从提高认识和创新发展机制方面加快漳浦剪纸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燕姣 《大观周刊》2012,(28):32-32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空间,网络绘画,摄影术的出现给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的冲击,艺术在现代背景下日益显得个体性、情感性、创造性特点。它们之间不可互代,艺术个性与艺术通见规律之间不是矛盾抵触的,而是更高意义上的相通。它们的融合可以展示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相互吸收,相互补充,更强化了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宋代磁州窑装饰艺术,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以其生动、豪放的装饰艺术在当时独树一帜,并成为竞相模仿的对象。宋代磁州窑的绘画装饰艺术是对传统中国陶瓷的革新,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先河,同时也为以后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俊 《现代传播》2024,(1):92-103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传媒艺术,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少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联动发展的生态和规律,特别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分流、再度汇合两个阶段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未来,随着AI、VR、AR、MR、XR、5G+、8K+、IoT、BT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传媒艺术的理论研究有责任快速捕捉到科技与艺术联动背后的本质、规律、特质等具有普遍性阐释力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