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 《东南传播》2013,(8):86-87
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新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网络新闻的新兴体裁,微博新闻的传播更为迅速、广泛,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微博假新闻大大损害了这一新兴媒体的公信力。本文从微博新闻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微博假新闻的成因和危害,对规避微博假新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军 《中国广播》2011,(5):92-96
微博以其强大的新媒体特性和功能,吸引了无数网民。然而近年来微博上的虚假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不少影响恶劣的假新闻都来源于微博。在这些虚假新闻背后的助推者,却大多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本文就微博虚假新闻的来源路径和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扼并就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以及如何建立防范应对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博大行其道,影响日盛。同时,微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影响恶劣。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零碎化、把关人缺失、传播方式裂变以及网络狂欢心理的推动。要改变微博假新闻泛滥的现状,就需要做到强化监管、认证、自律,加强把关、管理和他律,以实现对微博假新闻的防范和治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Twitter的出现,让微博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2007年5月,嘀咕、叽歪、饭否等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出现后,以新浪微博为主的中国微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网民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据2010年《新浪第四季度和年度财务结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8月份才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到2010年底为止,注册用户超过1亿,年增长速度25倍。如此多的用户,如此大的信息量,在网络非实名制环境下,微博既能成为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也可能沦为假新闻的发源地,微博对新闻事实的影响不能不重视。  相似文献   

5.
张羽  侯逸君 《今传媒》2011,19(2):48-50
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探析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并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快速传播以及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即微博认证用户)和传统媒体对公民新闻发布者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日本地震后的微博状况入手,由媒介和用户两方面分析微博假新闻泛滥的原因,随之提供网站、用户及法律三个方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柴明杰 《新闻世界》2014,(6):305-307
本文从文化工业理论的特征及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3年"十大假新闻"为例,结合当前媒介融合的环境,从文化角度分析假新闻滋生的原因,以期能够提高受众对假新闻的辨别力,帮助新闻从业者及信息发布者能更规范的报道和发布信息,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贵君 《青年记者》2010,(18):10-10
自策划新闻,从字面涵义看,大概可以理解为媒体主动策划的新闻。"故意"和"下意识"的"自策划假新闻"一旦败露,对媒体公信力的损害,显然比一般的假新闻要大得多。尽管如此,在日常新闻实践中,自策划新闻还是越来越多。媒体在经历一次次自策划新闻的"洗礼"后,逐渐"尝到了甜头",这也成为制造"坏新闻"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梳理假新闻的出炉,我们可以找出多少缘由?——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风起云涌,海量消息中难免真假混杂,假新闻防不胜防,这算一个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0.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10,(18):11-12
假新闻虽是新闻界深恶痛绝的公害,却屡打不绝,除了个人主观造假或故意放纵造假外,新闻媒体屡被忽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样的新闻可称为"被策划假新闻"。揪出"狐狸尾巴",媒体才不会被忽悠。"被策划假新闻"的"狐狸尾巴"有很多,最常见、最典型的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11.
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之时,其“把关人缺失”的特征,也使它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谣言传播的加速器和放大器。2010年不少轰动一时的假新闻,细察之下,背后都有微博的影响在。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不少学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那么,微博假新闻有何特征?其传播机制如何?该如何防范或化解?  相似文献   

12.
"金庸被去世事件"显然应该成为自媒体繁荣图景下所有媒体的必读案例.2010年底<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和值班编辑因官方微博传播金庸去世假新闻而引咎辞职,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对传播虚假新闻追责最迅速、最严厉的一次,亦为微博假新闻问责第一案.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春节期间持续发酵的"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被网络管理部门证实为彻彻底底的假新闻。整个事件从始发、热议到最后被证实为假消息期间,微博上的舆论都争相撕扯对立。本文以该事件的热门微博与热门微博评论为研究样本,用定性法来分析微博舆论,以此来探析社会争议公共事件在微博舆论上发展与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金庸去世”看微博假新闻的传播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底,新浪微博上金庸去世假新闻的传播,受到广泛关注。回顾与思考这场风波,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微博传播中的信息失实及话语权滥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地时间4日,从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一家知名微博网站的账号中发出了6条耸人听闻的微博,称“美国总统奥巴马遇刺过世”,并引来数千转发。对这起黑客盗用账号发布假新闻事件,“福克斯”当天发表声明予以“证伪”。  相似文献   

16.
翻开各大报纸,如今来自微博的报道线索已经是越来越多,应用微博寻找发现新闻线索、利用微博和读者互动、纠正微博传播的假新闻,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微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有时在微博上发布的消息无法核实,对于记者来说更需要掌握报道方法,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写成不符合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贺雅文 《新闻世界》2014,(10):123-124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凯 《新闻世界》2013,(5):240-242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微博对全国"两会"的报道为例,从内容角度分析媒体微博在传统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思考媒体微博报道如何在"规定动作"之外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刘冬 《新闻世界》2011,(10):129-130
从2010年起,微博在国内持续火热,人们纷纷卷入信息浪潮,微博的盛行被认为是"草根时代的到来"。但是目前活跃于微博之上的所谓"草根"主要集中于城市白领和在校学生,国内1.6亿的外来工群体却徘徊门外,他们一直处于被微博关注状态而甚少主动发声。本文从对外来工聚集地之一的深圳龙岗工厂片区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外来工微博使用现状,并试图探索提高外来工微博使用率之道,促使外来工主动掌握话语权,突破"被关注"。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快速的通道,但同时也为假信息提供了温床,而随着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产生,使得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在网民数量日益庞大的今天,网络和群体性事件也产生了交集,本文从网络中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入手,结合这些假新闻所引起的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解释此类事件在网络中的生成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