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守仁 《考试周刊》2013,(18):54-55
不少中学生常常发出感叹:老师讲的我都懂,就是遇见稍难一点的题不知从何下手。问题在哪里?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这是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也是苦苦寻求答案的问题.其实主要的问题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差,实际上是数学学习能力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谈谈看法。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数学能力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数学能力.有的学生轻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他们连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都说不出,面对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束手无策,却总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这样或那样的技巧,殊不知这是他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所致.要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怎样关注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培养?怎样让学生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怎样让学生对数学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开拓全新的教学空间?——这一期,让我们在细细品味王昌胜老师向前迈进的这一步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解一定数量的题目,以此来提高解题能力,但是,解了题,甚至解了大量的数学题,解题能力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提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学生甚至老师把数学学习看成是解题活动,那就是做了一个题目,接下来再做另一个题目,以做代学成为了大多数同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道共同的风景。但是,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他们的抱怨,我做了那么多的数学题,为什么我的数学成绩却没有大的起色,总是在原地徘徊?原因何在?由此  相似文献   

4.
正曾有一位教师在新课标理念学习中这样反心:我以前认为学生只需要安静地坐着,仔细地听我讲课,分享我的知识就可以了,我现在认为学生是积极活跃、专注投入的学习者,我作为一名老师责任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推动者。再看现行教材,其中设置了大量供学生课后阅读、思考与探索的问题,让各层次学生彰显数学能力。1.作为老师,应拥有怎样的观念,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到四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人如何获得知识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是其获得数学直觉的源泉。那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什么才是可以用来做根的基本活动经验呢?本文试以分数的教学为例,阐述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怎样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这句话,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他们对教材“一改到底”,少则改变情境,多则变换内容,甚至有些完全改头换面。叶老的话启发我们思考:学生学习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应怎样有效地使用教材?归根结底,还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才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那么,怎样才是有效地运用这个“例子”呢?我想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的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又几乎让人感觉到数学就是这么呆板,这就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有竞争制胜的能力,终身学习已成为必需.为了适应终身学习,我们老师对学生必须"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我们得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那么,在中学的数学课堂里我们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根据我十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引导学生学会读教材数学教材,它不似语文教材那么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激情满怀,数学教材的内容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怎样做到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一、从教学过程中感悟生活实际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第6页,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内容时,就能充分体现"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儿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普高学生学习数学虽然感觉抽象难学,但有"升学"效应在起作用,因而他们不得不理头钻研.然而职校学生不"吃"这一套.他们毋须借以登堂入室.那么怎样运用"大众数学"思想矫正我们的教育教学,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围绕怎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精设练习题等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让学生多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听一听、剪一  相似文献   

12.
数学日记     
茅卫东 《陕西教育》2002,(12):31-31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老师除了布置课堂作业外,还会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孩子们常称其为家庭作业).可是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往往令人担忧,首先是作业质量明显不如课堂作业,更有少数同学不愿做或少做,老师们常常抱怨学生的懒惰和不自觉.原因是课外作业统一机械、脱离生活.学生没有选择作业题的权利,更无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尝试""发现"的机会.那么,布置怎样的数学作业才能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呢?学生的日记触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来试一试,让学生写写数学日记.不想,一试还真灵,数学日记真成了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  相似文献   

13.
正许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灵气活力,许多同学在数学课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总是让老师感觉他们心不在焉,更谈不上什么创建生态课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觉得,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求知的火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许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灵气活力,许多同学在数学课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总是让老师感觉他们心不在焉,更谈不上什么创建生态课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觉得,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求知的火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在做某道数学题时,会发现这个题目好像老师讲过的,但当时老师是怎么解的却想不起来了.这种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其实,教师课堂上所授的知识,学生如果只凭大脑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那么,课堂笔记就是最好的备忘录.事实上,记数学课堂笔记是同学们学习数学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记笔记和使用笔记.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生升人高中后不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普遍感到上课老师讲的知识能听懂、能学会,就是课后不会做题、找不到解题方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心里有很强失落感。其实同学们不必灰心丧气,解题的方法就在教材中,关键是我们课下应认真阅读教材、体会教材,感悟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自觉地应用到我们的解题实践中去。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李萍萍 《陕西教育》2000,(10):39-40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  相似文献   

18.
编发这组关于“应用题教学”的文章,缘于两个原因:一是孙鹏国老师的《边远牧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多年,我知道应用题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是能够轻松学好的。可通过孙老师的调查与思考,我才发现,重点是不假,却也是一个难点。简单应用题尚可,复杂应用题正确率最高才19%,多么可怜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情形,是学生不认真学,是教师不用心教,抑或是教学方式欠妥当?二是几位同事、朋友常就孩子的一些较复杂应用题与我探讨。他们中,有的大学毕业,有的曾任过数学教师。然而,孩子的问题在他们那里,要么思路高深复杂,要么不明所以,做来做去,最后连他们自己也糊涂了。他们原来都是学而优,一路过关上了大学,然后又为人师,教人学习应用题,可现在自己又不会了。难道应用题已不似往日,变难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然而如何重视,怎么攻克难点,做到既使教学过程顺畅,又使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成了一代又一代数学教师反复求解,而过程总有纰漏的“应用题”。“应用题有一定的情境”,“解应用题有一定的思维过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搞清数量关系”……提起应用题,教师们众说纷纭。应用题教学总不尽如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究竟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对某一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的去尽最大努力。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往往会进步得很快,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教师有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比如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荡然无存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去好好指引他们,去告诉他们如何学习。数学科学复杂抽象,但是我们不能畏惧数学,我们需要想办法去解决困难,我们需要迎难而上。所以老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们提升对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热爱和喜爱。因此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画图策略",学生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那些抽象、复杂的问题,使它们简便化,这样就方便理解和做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