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梁  阚楠 《林区教学》2014,(3):23-24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五位一体"的建设之中,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意识培养十分必要。生态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构成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基础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对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将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新形势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大学生是传播绿色文化、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大学生生态文明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路径,以期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从而对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丈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更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存方式和正确的生存意识.文章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急迫性,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大学生生态文明调查问卷",利用对南京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管理者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位现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生态实践行为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意识、生态实践行为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明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已经逐渐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道德与伦理支撑。通过对闽西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调查,能够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及生态伦理的认知水平。在分析闽西大学生生态伦理认知水平提升的限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生态伦理认知水平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绿色大学"的创建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改革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是生态文明建设下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大学"的创建,丰富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深化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社会内涵,凸显了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加快绿色大学创建中提升大学生生态道德水平,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建筑节能发展、资源利用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绿色建筑法课程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提升,提高绿色建筑法课程体系的完善及内容的丰富。对以往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法课程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究改善教学实践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五个着力点,进而努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心理意识、价值意识和法治意识,是新时期赋予大学育人目标和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本文在探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重新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全球生态意识和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研活动等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观是立足于实践的科学环境观、先进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绿色生活消费观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个体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终极目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自始至终要遵循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知行统一的总体要求;遵循和贯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原则与“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理念涵盖"绿色"价值取向、"绿色"思维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三方面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更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彰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为有效载体,以社会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重要环节,是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其生态意识的有无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更关系着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审视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分析问题根源,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观念,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意识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为生态文明培养更多的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长期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辩证性等鲜明的特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源泉.因此,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立足点,对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它引发了一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转变。而这种生态文明的转向要求人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由人类中心主义到"弱"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在生产方式上,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生活方式上,由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转变。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高等学校应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大学生把握生态危机的实质,从转变价值观念入手,提升自己的生态修养。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72):1-2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当代大学生更是义不容辞,应该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大学时期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因此调查分析大学生在生态文明的参与意识和行为状况意义重大。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内外因两大方面对制约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职业技能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意识至关重要。基于此要从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表现入手对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阐述,对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认知高度,提升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情感体验,加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意志控制以及改善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行为模式四个方面给出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把生态文明纳入德育教育范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意义十分重大。如何贯彻落实建设生态丈明这一方针,本文作者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在学生中实施生态文明体验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把生态文明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范畴的必要性和基本思路,目的是增强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消费简约意识、亲近自然意识和优化生态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仍存在着意识淡薄、知行分离等问题。高校必须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育创新,优化“顶层设计”,构建辅助体系,打造“绿色大学”等途径,培养生态文明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门论述,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已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个新的着力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时,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发挥理论教学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大学生的生态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