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短篇小说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红在短暂的一生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笔耕,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上百万字的各体创作。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大体有两类写法:其一曰“倾向小说”,故事性强,主题意向鲜明;其二曰“氛围小说”,情节散淡,氛围韵致浓烈。无论那类小说,都秉承了鲁迅“画出国人的魂灵”的现实主义精髓,具有反抗、挣扎的悲剧性意蕴,堪称天才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论林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世界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他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是新旧交替时代翻译文学的里程碑;另一方面,“林译小说”又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部分作家最早借鉴的范本,当时的作家大多是通过它的诱导和媒介才开始接触外国文学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有过一段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林译小说打破了章回体这一传统长篇小说的唯一格式,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轻视外国小说的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说,他的小说创作“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据统计,在鲁迅的著作、书简、日记中涉及到的就有25个国家或民族的共计250多名外国作家。其中有不少是他所喜爱的,并作过深入研究的。可以说,鲁迅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和他对近代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是同他长期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国凤 《广西教育》2012,(34):14-15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文章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病,引发国人警醒。近年来,虽然各类教材经过多次改革,而且有了多个版本的教材,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依然毫无疑问地被选入教材。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的鲁迅,其实一生所写的小说并不算多。然而,他给世人留下的几部小说,却都是上乘之作。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成功地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典型形象。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本文不打算作全面深入之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不朽著作,而且以他英勇战斗一生的革命实践鼓舞和教育着千百万革命人民。  相似文献   

8.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学家。一生使用了许多笔名,如“神飞”,“唐俟”、“巴人”等,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  相似文献   

9.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诗歌选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伟大领袖毛主席对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作了最全面、最科学、最崇高的评价。毛主席多次号召我们学习鲁迅。鲁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为实现毛主席规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冲锋陷阵,英勇奋战。鲁迅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作者或者用以抒发自己的战斗豪情,或者用以当作利剑刺向敌人的心  相似文献   

11.
鲁迅,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后改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清光绪八月初三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城一个小康地主家庭里,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于上海,终年五十五岁。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散及诗歌。鲁迅的全部学创作活动,首先是从诗歌开始的,从一九oo年春天写下的第一组《别诸弟三首》,到一九三五年底最后写下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创作生涯。他一共写有旧体诗五十一题六十七首,新诗十二首。诗歌创作是鲁迅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鲁迅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一生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己任,写了大量分析和批判“国人”奴性的章,杂《说“面子”》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陈翠岚 《广西教育》2012,(18):58-59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白话创作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块奠基石。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人们”,目的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暴露出来,催人留心”,写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也留下他在追求探索中孤独、苦闷、彷徨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收录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共三十三篇小说。自从鲁迅小说问世以来,为其所创作的插图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画家丁聪先生所创作的鲁迅小说插图是公认的优秀之作。李一氓先生曾这样评价丁聪的鲁迅小说插图:“这三卜三幅插图,是三十三篇小说插图的标本”,“每个小说人物的要害,都被他捉着了”。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和契诃夫的小说中,反映出四对相似的民族心理。透过这四对心理,我们还可以看出鲁迅与契诃夫持有类似的改造观。 这四对民族心理是: (一)鲁迅小说中反映的汉民族“向内追求”心理与契诃夫小说中反映的俄罗斯“幻觉外射”心理。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诗歌与他的小说、杂文一样,不仅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思想性,同时又是完美艺术的结晶,凝结着他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一生的战斗历程和革命精神,体现了他的进步思想和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在“改造国民性”主旨下隐含浓郁的“饥饿意识”,这种意识是鲁迅个人生活经验的积淀在小说中的自然流露。“饥饿意识”使鲁迅对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的独立有着独特的思考,并以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取得精神独立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一生,是为祖国的独立解放和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是永远进击的一生。在他一生留给我们无限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战斗传统中,“韧性的战斗”这个辉煌的口号特别震憾人心。“韧战”是鲁迅一生与专制主义、蒙昧主义开战的重要准则,是“鲁迅精神”的突出标志;他不仅以大量著述为我们总结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而且以他的战斗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0.
1920年,鲁迅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曾说,“今后写还是要写的,但前途暗淡,处此境遇,也许会更陷于讽刺和诅咒罢。”诚然,作为中国现代反封建的斗士,讽刺一直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是他对付一切丑恶事(人)物的辛辣、锐利的武器。所以曾有学把鲁迅小说的总体特征总结为“讽刺的写实”。那么,鲁迅的小说是如何进行讽刺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