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引导全区少先队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认识"一面旗帜",了解"一个目标",坚定"一个志向",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团委精心策划的"连线十七大,快乐‘三加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隆重启动。活动内容包括:倾听"中国红"——传承经典篇;牵手"三加一"——阳光计划篇;导游"十七大"——领巾风采篇。全区队员在此次活动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相似文献   

2.
高岩 《黑河教育》2014,(2):70-70
正"三部九步教学模式"是我校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大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活动。三部是指课前(教师课前备课、设计学案)、课中(创建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课后(学情反馈、教师反思)。九步是指课前三步:教师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形成学案;课中三步:学生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汇报展示(组内展示、全班展示、教师倾听和点拨)—达标检测(检测学习效果);课后三步:学情反馈—教师反思—修订学案。"三部九步"教学模式关注点是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评价,着力  相似文献   

3.
怎样达到高效率地达成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呢?我们从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学习方法与技巧及学习情绪的保持(学习者意志与毅力)三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认识、探索并实践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方案的实施及学习的评价,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使课堂真正地成为学习者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正>"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丰富对周长"形"与"数"的感知,理解周长的概念。(2)在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本质,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了解"变与不变""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一、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风筝(zheng)节活动是我校每年一届(jiè)的传统项目。近三年来,我校将这项活动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试图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体验、认识、发现、探究、创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郑美玲 《江西教育》2012,(12):23-23
<正>预习能力是学习者在听课之前通过自主阅读、研究、实践等活动获得信息、摄取知识、认识世界、探求未知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预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在预习中同样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三个阶段,输入阶段即阅读,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即质疑,操作运用阶段即练习。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在这三个阶段加强方法指导,即"三导"——导读、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目标 (一) 认识大衣的简单结构 (二) 学习穿大衣的方法,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理能力。二、活动准备图片4张,大班幼儿2名,大衣每位幼儿一件。三、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讨论穿大衣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阅读教学中"任务"的界定广义任务派认为,任务可分为"交际任务"和"学习任务"。Littlewood(2002)这位交际语言教学思想最早的倡导者之一说:凡是能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都是任务,那些以语言内容为主的活动即学习型任务。学习型任务是集中在语言方面的练习活动(Williams,Burden,1997:169)。基于以上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活动的理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和认识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保护蛋宝宝"。(二)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保护蛋宝宝"来源于大班科学主题活动"自然探秘"。在活动之前我们进行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为了让孩子能亲身感受地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1.认识是两种存在者即认识者和被认识者的存在关系,认识奠基于人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领悟(理解)和对于存在者的存在筹划;2.认识是一种现象学的反映一构造活动;3.认识主体、认识产物、认识客体既相互关涉又相互独立,认识产物(包括真理)具有二重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一、问题缘起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把时分认识这个内容安排在两个阶段教学,在第一册安排了"整时半时的认识"和"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第三册安排了"时分认识"。时间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多样;第二,钟表结构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次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甲老师的一节第三册"时分认识"的课,教学片段如下:(一)谜语引入(略)(二)研究钟面1.教师提问: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仔细看看,说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4月,笔者参加区里组织的"三有课堂"展示活动,执教浙教版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有序、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是每节数学课堂追求的完美形式.笔者结合该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对"三有课堂"的一些认识与反思,供同行参考.一、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展示班级学生植树照片)在本次  相似文献   

13.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CSCL(Computer Supponed Con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三次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习活动,聚焦于CSCL小组的知识建构层冰及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本文作者使用了参与性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中,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建构的特征;2.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中,有78%的知识建构达到了意义协商层;3."提问-响应"和"阐释-澄清"作为主要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行为出现在三个小组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而知识建构层次能够达到意义协商层的小组,其知识建构过程还包括有"冲突-辩论"和"综合-共识"的认知行为;4.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深化认识和意义协商的开放性的互动活动,而非教师担当权威控制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4.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三型"党组织建设相辅相成,这是建设"三型"党组织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因。教育实践活动与"三型"党组织建设融合有三个途径,一是把握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环节,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活动,促进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融合;二是把握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环节,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促进教育实践活动与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融合;三是把握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环节,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促进教育实践活动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杨兆祚 《云南教育》2003,(28):40-41
一、活动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三册(62-63页)用“除法的初步认识”和“角的认识”知识组织两组活动。二、活动目标1.通过按组数和人数做“分小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利用学具进行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培养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能力。3.根据各种图形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7.
<正>"五步三查",是我校汲取了杜郎口、洋思、永威等课改名校的先进经验后,所形成的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五步三查"的第一步,是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一查);第二步,是小组合作(随后二查);第三步,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第四步,是教师精讲;第五步,是课堂检测(随后三查)。在"五步三查"课改模式下,我们的政治课一改传统授课方式,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各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先进教学方式引入课堂。"玉不琢不成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了突出学生素质的培养,近年来,笔者组织开展了"以学一个物理原理、做一件小制作、写一篇小论文"为内容的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简称三个"一"活动)。下面谈谈开展三个"一"活动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活动宗旨学习和传承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激发培养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活动细则组别:本次比赛分三个年龄组小学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组(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组(五年级)  相似文献   

20.
〔教例〕一、学习活动主题 :学会合作 (五年级班队活动 )二、、学习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增强合作意识 ;2 了解合作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三、学习活动重点 :1 了解合作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并尝试合作 ;2 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的基础行为。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小气球、充气筒、棉线等。五、学习活动过程 :   (一 )在情境中了解合作   1 问题导入问题情境 1  想一想 :世界上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