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贵阳黔灵山是驰名西南的佛教名山 ,它的开发得助于赤松和尚。赤松乃清初贵州临济禅宗高僧 ,自幼入黔 ,弱冠出家 ,悟西来意 ,得临济法 ,开发黔灵山 ,创建弘福寺 ,大建道场 ,阐扬禅宗 ,与地方宰官、文人名士交相往还 ,共参“教外别传”之旨 ,遂使黔灵山佛教传响海内 ,弘福寺成为贵州乃至西南的著名十方丛林。又续佛慧命 ,上接天童 ,下开黔灵 ,使弘福寺临济法脉代代相传 ,历经十余代而至民国末年 ,这在贵州佛教史上可谓独具独色 ,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 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陪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牛十颂”为门庭设施 ;在解脱论上 ,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3.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 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陪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羊十颂”为门庭设施 ;在解脱论上 ,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4.
黔中文化研究明代中央王朝统治贵州的策略蓝东兴 ( 1 - 1 )……………………………………………………………略论贵州大学堂的创办及其影响张羽琼 ( 1 - 8)…………………………………………………………清初贵州禅宗大师黔灵赤松和尚评传 (上 )王路平 ( 2 - 1 )………………………………………………抓住机遇取得成功———抗战时期的贵州企业公司的成就及社会影响何长凤 廖光珍 ( 2 - 7)………清初贵州禅宗大师黔灵赤松和尚评传 (下 )王路平 ( 3- 1 )………………………………………………论贵州近代新式军人阶层的产生及在现代化中的作…  相似文献   

5.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6.
黔东梵净山号称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是全国名山中惟一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佛教兴自明初,至 明万历年间神宗敕令重建梵净山金顶后,梵净山乃闻名海内。山中建有著名的五大皇庵及其48座脚庵。梵净 山佛教派属临济禅宗,深受四川禅宗佛教影响,其各寺历代住持多为蜀僧,传承可考者即有十世,至明季始 传破山临济禅宗一系。明清以来,因梵净山被视为与四大名山并列的第五大佛教名山,故数百年来,黔、湘、 鄂、川、赣、滇等省的香客纷纷前往朝山拜佛,至今仍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7.
作为盛唐的三大诗人之一的王维与佛教禅宗有着不解之缘。由于母亲的影响、仕途坎坷及亲人的离世,王维不可避免的受到佛教禅宗愈来愈深的影响。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的诗歌创作中的佛光禅影就是受到佛教禅宗影响的表现。这些渗透着佛光禅影的诗歌阐述了佛教禅理和王维的禅居生活并营造出了禅境,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之所以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王维的艺术思维与佛教禅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苏轼提出的空静境界理论是佛教禅宗思想在其文论思想中投影;他所提倡的"随物赋形"说以及其人生观和审美观,妙悟说都深受禅宗思想影响。总之,苏轼文论思想与佛教禅宗思想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乃是一个别具风格的佛教宗派。它的创始人是慧能(公元683—712)。在慧能以前,只有禅学,并无禅宗,慧能以后,才有禅宗。而禅宗与禅学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慧能创立了禅宗,但禅宗的大发展和演变,却是在慧能去世之后。 慧能出身比较贫苦,不识字,他本人没有撰写过什么东西,他的弟子法海编集了他的语录,称为《坛经》(传说是韶州刺史请他去讲法,他在韶州大梵寺讲了一天,法海作了记录,  相似文献   

10.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 ,多费笔墨 ,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 ,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 ,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 ,以及贵州各地方志 ,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 ,注重法脉相传 ,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 ,本书史论结合颇佳 ,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 ,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 ,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 ,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1.
佛教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谈禅讲义也渐成当世丛林、仕林之风尚,作为禅宗牛头系的创始人法融是江东丛林的代表人物。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不同,他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  相似文献   

13.
知人论文,是研究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蒲松龄接受佛教思想,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反映在《聊斋志异》中的佛教思想也主要是禅宗与净土宗的理论。虽然同受佛教影响,蒲松龄却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他借用佛教思想尤其是因果报应之说,劝导善行,惩诫邪恶,以期人心归正,世风复淳。这也是他创作《聊斋志异》的主观命意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一、《坛经》源流《坛经》是"中国禅宗"唯一称得上经典的佛学著作,"中国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分支。佛教是古印度(今尼泊尔)王子释迦牟尼佛祖创立的,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释迦牟尼本是王子,可以承袭尊位。但他有感于人的"生、老、病、死"无法解脱,便产生了"众生皆苦"的思想观念,于是决意修行以普度众生,试图解决这种人生苦况。  相似文献   

15.
明季中原西蜀战乱 ,南明永历王朝建都贵州 ,故中原西蜀之外籍禅师纷纷入黔避居 ,弘教贵州。他们在黔中创建寺庙 ,行化僧俗 ;开辟名山 ,弘宣佛法。同时本着弘法利生的大乘佛教精神 ,刻苦自励 ,悲天悯人 ,救死扶伤 ,济贫助困 ,修桥铺路 ,植树造林 ,开渠灌田 ,由此不仅在当时的贵州社会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促进了佛教在贵州的广泛传播 ,而且对化行边表 ,开发贵州 ,启迪人文 ,亦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佛教是一个极其重视师资传承的宗教。佛陀临涅槃时,将所说一切教法付嘱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付嘱阿难,阿难以后,次第付嘱后代,一代一人,师资传承不绝,形成佛教的传法统系,是为佛法的正宗所在,为维系佛教命脉起了巨大的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后,长期受到中国正统史观的影响,北宋禅宗的佛教史家释契嵩把中国传统的正统史观与禅宗的法统相结合,形成禅宗的正统史观,从此以后,禅宗各派尤其是临济、曹洞二派的佛教史家们,不仅以禅宗为佛教正统,还各认自宗为禅宗正统,在明末清初,出现临济、曹洞二宗互争禅宗正统的局面,造成禅宗的致命内伤。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诗论和诗作内容丰富,风格新颖,艺术特色多种多样。借用他的《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从不同角度去阅读、分析、欣赏,都会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佛教禅宗在宋代广泛流行,对宋代上大夫阶层影响颇深。苏轼尤为特出,因此从禅宗影响这一角度深入分析苏轼的诗论诗作,别有天地,值得探索。一、禅宗特点及其在宋代的广泛流行“禅宗”是佛教派别之一,以专修禅定为主。“禅定”本是佛教普遍的修持方法,是让修持者通过静虑敛心而达到止息杂虑,弃恶明善的目的。禅宗主要盛行于中唐至两宋。禅宗至宋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唐代,虽然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也深深打上了禅的印记。所以,尽管以禅喻诗的理论在宋代才开始出现,而禅与诗的联系则在唐代便已发生。此时,禅宗迅速发展,已渗透于其他各宗派之中,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也愈加为  相似文献   

19.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自我和谐的学说,与儒家美学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等有相通之处,是  相似文献   

20.
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与传统佛教以及一般的所谓宗教有很大的差异,这往往导致人们很难理解甚至误解禅宗。实际上,禅宗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生活重于教义,审美高于信仰”这十二个字。一方面,禅宗否定佛教教义,将日常生活本身当做修行;另一方面,禅宗又“呵佛骂祖”,抛弃对佛的信仰,只追求个己“禅悦”的审美境界。尽管禅宗看起来颇为离经叛道,但是禅宗依然认为自已没有违背佛教的基本精神且最能反映佛教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