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是大连民族学院2009年起设立的、推进创新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工作室对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实训基地,提出以“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学科竞赛多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工作室平台建设、项目导向、机制保障,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高和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多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克甫 《考试周刊》2012,(61):146-146
本文作者就如何依托创新大赛及物理教育,如何通过创新工作室、创新保障制度的建设,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及基本任务;针对当前高职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以创新工作室为渠道,以培养学生信息化创新能力及开发创新产品为主,阐述高职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基本要求,并以开发"小区式小灵通业务处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开发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过程,总结了信息化创新产品应用于高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作室基本情况及基本任务;针对当前高职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状况,以创新工作室为渠道,以培养学生信息化创新能力及开发创新产品为主,阐述高职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基本要求,并以开发“小区式小灵通业务处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开发校园信息化创新产品的基本思路与实现过程,总结了信息化创新产品应用于高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发挥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学院支持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缓慢、师资队伍专业性较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周微微  吴烨 《文教资料》2010,(33):215-218
本文以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钱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了钱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旨在探讨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创新素质是学校教育范畴评价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在学分制下如何构建创新教育管理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为此,从创新教育管理体系的内涵出发,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可为二级学院本科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加强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创新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和创新所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对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责任。提高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举措。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增加创新课程教育、开发创新思维教育课程、扶持学生创新活动、建立鼓励学生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等工作入手。目的在于在广大高职院校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文章意在通过阐述创新教育的意义,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教育的现状,最后寻找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育科研组织创新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等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彰显其独特价值。这是因为工作室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完成了从"预成论"到"生成论"的教学观念转化,冲破了通识教育、课堂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的藩篱,施行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全人教育。学生在主体能动性下获得"内生能力",得到"内生性"的完善与超越。教师完成了角色的现代性转换,在增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德行涵养、人格魅力,形成教学相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工作室育人与高职教育特征的相似性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工作室为载体,从培养理念、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运行管理等要素入手,详细论述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的组织和设计,展现了该模式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育人理念、组织形式、方法内容、运行合作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项目工作室中,应用导师制模式和学长制模式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创新举措,导师制模式和学长制模式相辅相成、互相支持。通过熟知教育方针、教学规律的导师对项目工作室的指导以及通过学长制营造融洽和谐的伙伴氛围,以此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如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方法与举措。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有其独特的学科性质与育人价值,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使其应有作用难以发挥。要在保障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加大艺术社团建设、图书馆功能开发、实践活动开展及校园环境改造等方面的力度,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室的"岗位超市"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引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专业工作室为载体,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通过构建自主、开放的工作岗位和学习环境,促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要求和专业建设的内部驱动因素出发,提出了以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目的的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并以两个成功的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产业学院的建设理念、模式、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础,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观念、机制、模式的创新,加强研究生导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创新氛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reflective response to an intensive studio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volving artists, academics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teach, research and practise in coding, digital design, dance, and virtual and live performance. As lecturers and students we reflect upon and propose future approaches to art practice in tertiary education informed by liv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capture and studio‐based responses to digital and virtual platforms. We reflect on an innov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research–teaching nexus as informed by digital and virtual data capture identifying the key element of immediacy in live performance and choreographic improvisation with systems. We reflect on practice‐based inquiry via the Choreographic Coding Lab (CCL) model – a dialogical negotiation between capture technology and interdisciplinary artists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How can we encourage potential studio inquiry as an adapted model in tertiary learning and teaching? Our interdisciplinary voices, presented as authors’ reflections,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o‐based, active learning contexts.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根本之计应从教育着手,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教学创新。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氛围、诱发创新动机、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个性、鼓励创新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创新教学的实施进行探索研究,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