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法社的性质,中外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或者把它看作由在家的与出家的佛教信徒组成的宗教团体,或者认为它是由出家的佛教信徒组成的宗教组织。本文依据北齐《天保三年四月八日邑社曹思等石像之碑》及其它有关材料,指出法社实际上是祟信佛教的传统里(邑)社,法指佛法,社指春秋二社。并对法社的活动内容与法社的理论依据《法社经》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容斋随笔》四种本子之比观,指出:点校整理之功,当以上海古籍社本为最,吉林文史社本,仅据是本用简体字横排;岳麓书社本,自有其校勘之功,而标点大体上依是本;中国世界语社本,虽亦多间接参考是本,而较岳麓本多些自己的东西,故其尽管难及上海本,却似略胜岳麓本一筹。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定居上海后,大力倡导美术创作和传播,其中指导美术社团、培育新人是他弘扬新兴美术的重要形式。在鲁迅先生指导和影响的社团中,"一八艺社"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一八艺社"相关资料,对鲁迅与"一八艺社"的关系进行梳理,论述鲁迅对"一八艺社"的指导与影响,即鲁迅先生提倡的革命的美术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强调美术素养的提升等对"一八艺社"成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神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土地的自然崇拜。先秦时期,社神地位很高,社祭是最隆重的祭祀典礼。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依赖程度有所减弱,认识水平也不断上升,社神的神圣色彩开始适渐消退。社神在百姓心目中不再是敬畏崇高而是亲切自然,地位呈适步下降之趋势。社神从神坛适渐步入民间,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变得日益人格化、世俗化和大众化。秦汉时期的民间之社有乡社、里社及人们自发组织的私社。  相似文献   

5.
囿于当下的“戏剧”观念,上海戏剧协社的真实面目尚未被充分揭示出来。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指明这个社团的成立,至少有学界中人、文明戏从业者和社会教育团体等不同力量参与其间,也关涉着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界内部结构的分化重组。考察上海戏剧协社的成立过程.亦是重识中国现代戏剧史之复杂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湖社浅探     
湖社是以湖州旅沪商人为基础.以湖籍旅沪政界人士为核心的同乡团体.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乡组织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湖社研究至今少有人问津.因此,回溯湖社的创建过程,概括湖社的特点,探讨期社在自身组织建设、文化教育与公益福利事业、参与家乡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湖社作出总体评价,这对湖社及其它中国同乡组织变迁研究,尤其是对湖州商帮兴衰及近代湖州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社是以湖州旅沪商人为基础,以湖州旅沪政界人士为核心的同乡团体,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同乡团体之一.通过考察湖社与政府、民众的互动,可以看出近代的新式同乡团体对社会的参与度进一步增强.作为中间组织的同乡团体,湖社渐渐地成为了地方政府与民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湖社在民众与政府间发挥着一定的调节、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是土地神,或称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或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古人认为,“社”的神力,由土地生发出来,非常广大。“社”的桑林则是生殖象征如社木。“社”的节日,社日,包括春社秋社,“秋报春祈”意义不同。  相似文献   

9.
阮大铖在明末政坛、诗坛和剧坛上都有一定影响。受当时文人结社之风的影响,他曾组织或参加过一些结社。其中海门社和群社是文学性的诗社,中江社是举业性的文社,咸社则是宗教性的禅社。  相似文献   

10.
沤社是民国中期成立的词社,成员交游历时长、空间广。通过对沤社的交游考察发现,沤社是在清末民国与南北诗词社团交游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沟通南北社团及民国前后期词社的连接点;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结社重镇,改变了以往京都为唱和中心的"文学地图";诗词社员交游与结社的基础基于相似的文化与遗民背景,词社之间的交往,词学观念与创作均会相互影响。最后,由于社会传媒的发展,沤社成员又成为了《词学季刊》报刊词人群,完成了传统词社成员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典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主义不只是欧洲人才独有,早在中国的商周时代,中国古典的人主义思想便已萌芽,到春秋时期开始勃兴,而由孔子推到鼎盛。中国古典人主义的基本精神与欧洲是相同的,但在内涵上又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正是这种特色成了中国传统化的与众不同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2.
皮里阳秋又叫皮里春秋,是一种直接承袭春秋笔法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表现手法,意思是表面上无所臧否,而内里却暗寓褒贬。作为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追求含蓄和内在的审美感情,这就形成了我国文论上传统的审美要求——蕴藉、委婉。"皮里阳秋"手法的运用就能收到这种艺术效果。作为直接承袭春秋笔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表现手法的代表,如果在文章中运用得当,就能使文章显得笔调简约,文情委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国医学教育包含现代医学(西医学)和传统医学(中医学)两方面的内容。中西医结合学,作为并列于西医学和中医学的一级学科,是医学教育的第三种形式,其专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基础到临床、实验到实践的科学体系和系统课程。在西医院校专业培养中,如何在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中融入中西医结合元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临床工作、融会贯通的优秀医疗人才?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摸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入现代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医学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自殷商至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以德治国”的传统,对于我国古代行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中国历史上行政道德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生动的人物故事。研究传统的行政道德,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现代行政道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引经决狱"司法制度起始于汉代。从汉直到隋唐,"引经决狱"一直是古代法官审判案件的指导思想。"引经决狱"以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作为依据,其核心内容是"原心论罪"。"引经决狱"体现的司法理念和法律原则对现代社会的法律运行现状和司法改革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深厚的传记文化积淀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赖以生成的土壤根基.<春秋>的编年体叙述和"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修辞性叙事方法,<战国策>的虚构性,<晏子春秋>的戏剧性,<史记>的情感色彩等对现代传记文学都有所启迪.唐宋时期的自传或自嘲自适,或讥世抒怀,对现代的自传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明、清之后,中国传记文学逐渐从依附于史转向独立于文.另外,刘勰、刘知几、章学诚等有关传记创作的论述是中国传统传记文学的理论资源.上述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民族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理论中包含了大量古代哲学思想,这些古代自然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中医学保持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充分认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并用现代哲学思想为指导,将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传统春节打破了封闭的状态,自然时空观、节庆文化时空观和现代工业文明时空观等多重时空观交错重叠,相互影响。由此带来的是不同的价值标准及其不同的权利义务机制在春节期间竞相呈现,普遍与特殊、传统与现代、草根与精英、民族与世界,二元并立价值标准下的春节文化又将何以在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中存续并发展,春节文化现代转型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9.
自"科学"一词传入近代中国后,在科学话语下,中医始终因"不科学"而遭到一些人的否定。为争取话语权,中医选择了"民族主义"作为突破口。在民族主义话语下,中医显然占据了优势,而西医则处于劣势。用民族主义阐释中医药确实起到了保护中医药的作用。但中西医学都运用对自身有利的话语攻击对方,很容易形成自说自话的局面,难以在同一问题上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中国与亚洲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是中国王朝内政在国际舞台上的延伸,是封建君臣关系在外交上的投影与折射。它的基本轮廓肇始于西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及藩服制度,其基本精神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华夏中心主义”意识,并最终从汉唐时期的“华夷秩序”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