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向阳理发店》中刘志美这个人物有句台词:“难道你们就真的理解不了我的处境?”刘志美的扮演者把这句话中的“处境”的“处”读成了“”。笔者认为不妥。另外,像电视剧《大哥》中演员把“处理”读成“理”,把“相处”读成“相”一样,在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读错“处”音的例子真不少。因此,有必要写  相似文献   

2.
汉语拼音各课教材内容难易不一,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集中力量突破难点。我是怎样解决汉语拼音教学难点的?下面汇报几点做法: (一)单韵母难点是e。贵池方言里没有e,把e读成o,或读成é。如把“鹅(é)”读成“ngó”,把“超额(ē)”读成超“ê”。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3.
名字的烦恼     
蔡姝歆 《作文大王》2010,(4):9-11,27
我叫蔡姝歆,名字中的“姝”和“歆”不是常用字,有些人往往会把“姝”读成“妹”,反“歆”读成“音”或“韵”。我的名字便(biàn pián)成了“蔡妹歆”“蔡妹音”“蔡妹韵”,这让我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4.
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将“大王”通通读成“dāwáng”,把“结果”一律读成“jiéguǒ”。类似的情形不胜枚举,甚至学校里的老师,电视上的播音员,他们虽都受过正规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20.73元”读成复名数,学生读作“二十元零七角三分”,我感到诧异;于是,我便去掉单位“元”要求学生专读小数,学生竟读成“二十点零七三”! 事后,我联想起统编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一章中的读数部分。现抄录于后: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会读书的人能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人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 我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用语两次邂逅并对之产生兴趣,都与同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坚持说普通话,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根据湘西方言的特点,小孩子常犯的读音错误有五种:第一种是韵母错误,如把“熟”(shu)读在(shou);第二种是声母错误,如把“湖”(hu)读成(fu),把“牛”、(niu)读成(liu);第三种是音调错误,如把“舍”(she)读成(she)把“腹”(fu)读在(fu);第四种是平翘错误,就是分不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把“z”“c”读成“zh”,“ch”或与之相反,如把“束”(shu)读成(su).第五种是鼻音错误,就是分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走访37所中、小学校,与50多位老、中、青教师进行了座谈。在交谈中,我们发现汉字读音不准的现象,在教师中比较普遍存在。如:把“余暇”的“暇(xiá)”读成“假(jià)”、把“寂静”的“寂(jì)”读成“肃(sǚ)”、把“一幢楼房”的“幢(zhuàng)”读成“幢(chuáng)”、把歼灭的“歼(jiān)”读成“千(qiān)”,等等。  相似文献   

9.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怎样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节奏训练要形象化。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所以必须经常变换训练的方式。例如,在训练中,把读成“走”,把读成“跑跑”,把读成“走(口欧)”,学生很感兴趣。因为这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读起来特别带劲。再配上有趣的儿歌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以为“雨”只读“徊”。《鹬蚌相争》一文中,鹬威胁蚌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学生把“雨”读成第三声,我没有任何怀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儿童作文难,农村少数民族儿童作文更难。他们不仅缺乏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能力,连基本语言也难写通顺。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是:一、作文起步太晚,坡度过大,基本功训练缺乏(四年级才开始作文)。二、作文要求过高。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任何写作基础的情况下,便要求学生完成篇章结构完整的作文。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第一、语音的妨碍。以侗族儿童为例,如:“作业”读成“shuóyé”、“同学”读成“dóng学”。第二、民族语言的直接运用。如:放学后我去割“国草”。侗语“牛”叫“国(本地音)”,应当把它译成汉语才能运用。第三、倒装句的干扰。如:汉语中的“我妈”,侗语是“neixyaoc”。侗语中的“妈”是“neix”,“我”是“yaoc”,译成汉语是“妈我”。显然这是一个倒装句,严重违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我在听课中发现:一位三年级语文教师在黑板上把笔画均为四画的“片”字、“巨”字写成五画:“片”、“巨”。问她为什么这样写,她说是“从小写惯了”。一位六年级老师朗读课文时,把“一缕阳光”的“缕”读成1ǒu(应读lǚ),把“倒映水中”的“倒”读成dǎo(此处应读dào)。问她何以这样读,回答是:“从小读惯了。”我请她俩查查字典,她们才发觉从小写惯了、读惯了的字原来都写错了、读错了,深愧自己没有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以致  相似文献   

13.
一连几次,听到五年级老师在领读生字词时,字音常常读错。如把“亘古未有”的“亘”(gèn)读成“恒”(héng),“呕吐”的“呕”(où)读成“区”(qu)等等。我把这情况和一些老师谈谈,他们并不以为然,可见,这还没有引起大家普遍的重视。这情况是应该重视的。最近,我特地在六年级的一个班上挑选了一位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进行了解,让他朗读教过的十篇课文,结果字音读错的就有二十七个,而且大都是常用字。  相似文献   

14.
晨更 《科技文萃》2001,(3):119-120
“音学其难矣哉!”这是明代人李诩听到有人把贾胡藏珠的“贾”读成“假”、把泛驾之马 的“泛”读成“犯”而发出的感叹,因为这两个字在此处的读音分别为“gǔ”和“fěng” 。为什么笔者想起这段话呢?因为经常听到有人把字音读错,甚至广播、电视里有时把河流 干涸的“涸”读成“固”的。 汉字字形、字音、字义比较复杂,仅以“单”字为例,单个、单独的“单”字读音为“dā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草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学到作者下水泡子逮鱼这一段时,学生纷纷把“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中的“没”读成了(mei),而我在设计教案时是把它读成“没(mo)”的。我当时一愣,转念一想,学生这种读法也有道理呀,且听听他们的想法。于是,我飞快地板书:没(mei)还是没(mo)?学生也一愣,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要读“没(mo)”,教室里霎时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6.
暑假本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愉悦的时间,可是许多人已把“暑假”念跑了调——有人把它念成了“书架”,有人把它读成了“书夹”,有人把它当成了“书假”……孩子们盼望的“快乐轻松的假期”“色彩斑斓的假期”变成了泡影和无奈。把“暑假”读成“书架”、“书夹”“、书假”的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声旁在今天已经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示字音,普通话审音表中对部分异读字又规定了统读,所以稍不留意就往往读错字。要克服读错字的毛病,必须勤查字典,加强识记。即便是常用字也不想当然地去读,例如把“给jǐ予”错读成“给gěi予”,把“莘莘shēn shēn学子”错读成“莘莘xīnxīn学子”,把“呆dāi板”仍读成“呆āi板”等等。  相似文献   

18.
校园幽默     
填空一位语文老师在书上看到一句话:给我一把金钥匙,我能开启未来。他觉得这句话很富有教育意义,就把它变成了一道填空题。上课时,他在黑板上抄写了前半句,让学生补充后半句。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能想出下半句。这时,一个女生站了起来,说:“给我一把金钥匙,我能把它打成一副金耳环。” 打成一副金耳环。”点名学校礼堂里,体育老师正在给运动会获奖的学生奖。他依次点着运动员的名字,当点到一个叫“杜”的学生时,不小心读成了“肚皮”,全场一片哗然。边一个老师赶紧纠正:“是‘波’。”体育老师停顿了下,马上大声地进行更…  相似文献   

19.
一位同仁执教《桂林山水》,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把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全部读成“nga(啊)”,我认为值得商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啊”的读音必须根据“啊”字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来判定,即“啊”字前面音节末尾  相似文献   

20.
一、精心引导,让学生会听。 1.明确“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给孩子们上《轻轻地》这首儿歌时,我“一不小心”把“踩疼了”读成了“踩痛了”.坐在第二排的沈哲宇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你读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