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一、《坛经》源流《坛经》是"中国禅宗"唯一称得上经典的佛学著作,"中国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的重要分支。佛教是古印度(今尼泊尔)王子释迦牟尼佛祖创立的,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释迦牟尼本是王子,可以承袭尊位。但他有感于人的"生、老、病、死"无法解脱,便产生了"众生皆苦"的思想观念,于是决意修行以普度众生,试图解决这种人生苦况。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对苍茫人生进行了深入剖析,如果说萧峰的人生充满了浓重悲剧气息的话,那么,虚竹和段誉的人生却具有佛家苦乐随缘的意味.<天龙八部>揭示了仇恨之心是怎样束缚世人的,并指明了化解仇恨、觉悟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主旨为追求绝对自由无所依恃的人生境界.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二课<鹏之徙于南冥>节选自<逍遥游>.该课的"相关链接"将"庄子的高远追求"阐释为"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是那不偏执自我、不汲汲追求事功和名声的至人、神人或圣人".即庄子原文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理解吻合<逍遥游>.  相似文献   

4.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的文学论坛上,池莉的名字是与"新写实小说"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状况的形成和她的<烦恼人生>的多次获奖,与<太阳出世><不谈爱情>被人并称为人生三部曲而得到公众瞩目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赵青 《考试周刊》2008,(6):134-135
<窗>一文是选自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的一篇散文,本文欲从<窗>这一篇小散文中去窥视钱先生之大人生.本文认为:钱先生的人生是边缘化的,他远离名利场,以自己的方式过自己真性情的生活,导致这种人生状态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状态,而<窗>一文恰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钱先生人生态度的窗口,从这一窗口我们约略能知道成就钱先生边缘人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荒诞哲学到反抗哲学,从<局外人>到<鼠疫>直至<第一个人>,加缪穷其一生执著追踪生活真相,全力探索人生存在的真理.唯有真实,才构成他人生思考的最根本关切.在加缪的思想视野下,真实的生活只能是当下自我的生活,而与之相伴生的必然是生存者对死亡、对当下自我之外事物的遗忘.遗忘,意味着专注而投入地生活,人生的真实意义就在于投身生活世界,义无反顾地生活.这或许便是加缪对生活真相的终极揭示,也应是他触及了人生真实底线的对此在真理的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8.
郭言霞 《文教资料》2009,(26):16-17
福贵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长篇代表作<活着>中的男主人公,玛蒂尔德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两个人物形象所属的国别不同,产生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遇不同:面对无边的人生苦难,二人的人性遭受锤炼,从而使人性的光辉得到最大限度的绽放.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的,提出了他的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10.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的表现主体是一群很平凡很普通的人.王一生只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下乡知青,肖疙瘩只是一个爱树如命的农民,而"我"也仅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劳动者.阿城作品对世态人生的扫描,展现出了前所鲜见的大陆众生相.  相似文献   

11.
惠能和道元的禅学思想,在“即心即佛”、“顿悟与渐悟修行观”、“佛性论”和“般若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道元禅学思想既有对惠能禅学思想的传承也有创新。惠能强调明心见性,注重开悟见性,禅修上弘扬顿悟。道元继承如净“只管打坐,身心脱落”的修禅证悟思想,并予以发展,使之日本本土化。道元在禅修实践上主张渐悟,认为唯有坐禅才是佛法正门,在修行与证悟上提倡“修正一等”。两者的禅学思想虽然存在殊异之处,但都旨在阐扬南禅宗的禅理教义。  相似文献   

12.
六祖慧能是禅宗创立的高僧,他主张即心即佛、自性自度等。其说法从内心说起,从来不受任何约束。四弘誓愿是佛教的根本法门,他对此法门有特殊的理解,并有独特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会”与“能”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与“能”是留学生极易用错的两个能愿动词。本文考察了留学生对这两个能愿动词的学习,主要对学习中出现的相关偏误进行了分类考察和分析,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最后提出促进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徽州消防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色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关怀、完备周致的系统思想、群防群治的消防理念、与时俱进的出色创新。徼州消防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消防文化内容的重要丰富和补充,是对人类消防文化的贡献,而且也是集中体现徽州文化富含科学、开拓创新精神的瑰丽篇章。徽州消防文化的丰富实物现存和宝贵的乡村民间消防思想。不论对现代农村消防建设,还是对微州文化研究、徽文化资源转生都具有启示意义。李俊先生的特色徽州学研究课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回回理学的道德思想是明清之际我国一些回回伊斯兰学者(所谓"回儒")在外来伊斯兰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糅合相关宋明理学内容而形成的一种道德思想体系。它具有明显的伊儒合璧之特征,显示了其对民族社会道德生活与人的道德养成的极大关注。本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道德思想的天道人道、天理人欲、成己成物与君子小人诸说。  相似文献   

16.
佛教团体中最关键的构成部分,在释迦涅槃之后,并不是某位具体的高僧大德,而是组织中共同信奉的传统与信念,统而言之即“佛法”;因此民间佛社在当代管理学意义上类似于典型的“使命型组织”。以主要从事的佛事活动、共同趣向等因素作为区分标准,唐朝民间佛社大体可分为四类:诵经佛社、佛事结社、经像佛社与净土法社。这四种民间佛社各个具有不同的人事关系和管理模式;具备成功社邑范例意义的民间佛社,在完成接引信众、护持修行的同时,使佛教与佛法的目标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7.
自性是慧能禅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通过“见”与“现”的辨析,可以说明慧能之“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般若学所讲的中道实相思想对于慧能禅具有根本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念、无相、无住”中,慧能禅的基本特色就在这三“无”中。通过“性”与“心”的关系的辨析,可以见出“性”是慧能禅的最重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经,该经最后一品《普贤菩萨劝发品》宣称:释迦牟尼涅檠后,由普贤护持佛法。只要你持诵《法华经》,普贤就会乘六牙白象现于你前,并为你说法、纠错、答疑,使你深解义趣。根据普贤愿,你死后升兜率天。随着《法华经》的流行,普贤感应也广泛流行,造普贤寺、立普贤像、行普贤忏,设普贤斋、升兜率天等普遍流行,龙以天台宗为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围绕<华严经>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净行品>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结合华严宗与中国佛教其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总结与论述华严终生学习观,进而提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终生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20.
薛能诗歌的总体风貌约略可以概括为:诗体上,工于近体;诗风上,豪健、英逸风格并存;题材上,善写民歌体诗;渊源上,转益多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