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妓女与词     
文章旨在弄清唐宋间人士大夫与妓女的关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审美和精神,化述包括三个方面,当时社会的妓女制度与妓女本身的素质,词人与妓女相交的文化风貌,词人对妓女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妓女文化现象督促思考现实世界的进程,在哲学、文学、道德、经济、政治、社会国家、人类学等层面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妓女文化与外遇文化、与当下腐败现象相交织。对妓女文化的研究有积极权利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全元散曲》中,有关妓女的散曲约350首(套)。本文就散曲所写妓女的容貌、技艺、爱情、遭际和文人的关系以及妓女所创作的散曲展开论述,并试图找到这类散曲创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传奇走向式微的时候,宋传奇中描写女性、描写世情的作品也反映出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这些作品中出现妓女形象的作品占了一定的比重。文章试从妓女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民族的气节、平民化倾向这三方面分析宋传奇中的妓女形象。并以唐传奇作为参照,在这种对照中分析宋传奇中妓女题材的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
绝非一味的钟情--冯梦龙对妓女的态度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故复旦大学学陆树伦先生认为冯梦龙对妓女的态度是基于绝对的钟情。笔通过考察冯梦龙的一些诗、词、序、跋、评注及其对“三言”妓女题材作品的改编情况,觉得此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冯梦龙其实对妓女既有钟情的一面,也有非钟情性的批判一面。他钟情的是那些有情有义的妓女,而对那些薄情寡义的妓女则深恶痛绝。这些都与冯梦龙内心根植的儒家正统思想及其接受李贽、汤显祖的唯情理论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晚明拟话本中活跃着一批妓女形象,为了摆脱受践踏的地位,过上有爱有尊严的生活,她们时刻在为从良做准备。拟话本作者面对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也希望妓女从良,将妓女与嫖客的金钱契约关系转变为婚姻契约关系,并纳入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范畴,从而挽救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8.
思维游戏课程以“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基础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并认为智力和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密切关联的。那么,这些智力和学习能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智力的发展又是如何影响孩子将来各个科目的学业呢?  相似文献   

9.
妓女题材的文学随着时代、观念的变革反映出不同的内容。由唐之前妓女为男人玩物至明清妓女再度成为买卖之商品,其间对妓女的人身价值时有否定、时而称颂。古文学中妓女命运的多舛,究其原因,为中国长期封建伦常所致。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建造总是受到权力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建筑等都充满了权力的话语和表征,城市和权力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从中世纪中后期起,欧洲城市开始迅速发展,除了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外,政治权力的干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巴黎表现得尤其明显。14世纪瓦卢瓦王朝开始,法国国王越来越将巴黎作为自己权力的展现场所,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内外交困使瓦卢瓦朝国王迫切寻求权力的合法性,国王通过建筑、艺术、仪式以及城市规划,表现出王权对城市空间的控制。法国国王致力于建设首都城市,对城市空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在城市空间中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力,并将改造后的都城作为自己的象征,这些都是为了增强其自身的权威,巩固王朝的统治。权力符号与空间要素的紧密结合,体现出中世纪城市与政治密切结合的特征,城市成为权力场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复活》中的妓女形象马斯洛娃为例,说明女性在社会中被认为是补充男性欲望的"他者",妓女则作为矛盾的集合体,身体作为物质被赋予价值用来满足男性的种种欲望。但是男性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导致妓女在社会上变成了阴暗的边缘群体,受到各种斥责和误解。当妓女寻求拯救和赎罪时,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妓女需要通过对于男性的牺牲来当作道德回归的表现。由此作者指出妓女应该首先被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来认识,然后再讨论妓女职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权力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论:权力的存在是必要的,同时又是有害的。权力有力且有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谁有权力","为谁谋利"?我们不能将权力行使者视为权力所有者,更不能将维护权力行使者的利益作为权力设定和运行的最终目的。法律与权力关系密切,法律通过对权力领域的渗透,将权力关系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元剧妓女戏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妓业的繁盛、文人狎妓纳娼的生活态度以及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元剧妓女戏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儒家诗学精神被撕破,再加上科举的废止、文人的沦落使剧作家们背离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被迫以一种激愤、叛逆的心态在“倚红偎翠”的元代妓女戏中抒写心志,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鲜活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4.
青楼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狭邪小说是中国古典青楼文学在近代的特殊发展.其中的妓女形象相较于中国古典青楼文学中的妓女形象而言,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通过文本细读,对妓女的姿容与体态、性情与人格、才艺与诗性、与名士的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与古典青楼文学相比,狭邪小说中的妓女形象失去了美丽的容貌、出尘的气质、高尚的人格以及与名士的美好关系,而变得丑陋、庸俗.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官妓的没落与私妓的兴起,清中叶至清末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萎靡,文学体裁的变化以及文学通俗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5.
阿斯帕西娅是古希腊赫赫有名的高等妓女,也是雅典伟大政治家伯里克利的终身伴侣.美国约翰·亚当斯总统曾这样赞美她:"我真希望伟人都能娶阿斯帕西娅这样的人为妻."那么这位女性究竟在当时的社会上取得了何等成功,抑或她又赢得了怎么的名声,以及她对后世的影响又如何,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个高峰,尤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创新方面,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传奇中,作者塑造的女性多是与男性产生情感纠葛的妓女.本文尝试从唐代妓女职业的历史发展与唐代妓女和文人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新中国的成立催生了一场社会的大变革。 新生的人民政权向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吹响了进攻号角。建国不到两个月,人民政府就果断地关闭了种地的妓院,解救和改造了大批妓女,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获得解放的受害女性中,有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姐妹。[编按]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教育理念往往包含着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以及教育目的等教育中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呢?本文以教育的功能为着眼点,对三者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并试图从中找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的关系。作者认为正是由于教育功能的多面性,处于不同利益集团的人们就会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西欧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促进了国家权力体系的结构性变革,传统天主教会关于国家组织的合理性论述以及国家主权理论的阐释,成为构建中世纪晚期国家公共权力理论的重要基础;神学家和法学家对国家权力的来源及位置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宗教改革时期王权至高无上的论点逐渐得到强化,新教理论为世俗国家君主统治的新形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元杂剧中妓女现象的剖析,论证了元杂剧作者在戏中所表现的女性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背景下文人杂剧作品中妓女的贞节现象.及造成元杂剧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