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3,(19):15-16
人脚功能仍似猿基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足部构造及其用力机制与猿类大不相同。最近,一个由英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发表报告,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用压力感应跑步机详细记录了超过2.5万名志愿者的足部用力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  相似文献   

2.
宁恕 《科学中国》2007,(9):11-11
最近,研究人员观察发现:猩猩尽管是沿着树枝攀爬,却是以类似于人类的动作方式在行走。根据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Robin Crompton的说法,最早的直立行走进化阶段是猿类在树上生活的时期,而不是原始人类在陆地上行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女式中跟鞋指鞋楦后翘高为30~50毫米范围内的鞋。中跟之鞋由于后跟具有一定的高度.使人穿着时腰板自然挺直,胸部凸出,能够保持良好的站立体形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妇女穿上中跟鞋后.可以更好弛体现出女性的曲线美.从而受到妇女的青睐。但中跟鞋有其缺点,尤其是后翘高50毫米左右的鞋,由于穿着时脚后跟被迫抬高,足弓加大.长时间站立行走后足部和腿部肌肉紧胀,易产生疲劳,且由于足弓加大,足心处与蹚底之间有空间.行走时脚底在蹚底上滑动,易发生扭脚现象。  相似文献   

4.
脚丫的秘密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要走路跑步,必须先动用两脚。中国汉字中,与"足"相关的字就有:跑、跳、跃、跌、踩等一百多个,可见脚对人类极为重要。脚的知识脚,又称为足,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它能让人类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中伟大的一步。人类在胚胎期的第3至4周,便有脚的生成。来到世间几个月后,人即可站起来,一年左右就可行走。人体脚部是一个复杂却精巧的结构,每只脚上具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无数灵敏的神经与丰富  相似文献   

5.
骨骼化石显示,距今4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已经会用双足行走了。对于类似A.afarensis的南方古猿(右图,最早的原始人类之一),已具备与双足行走相关的特征,如足弓、泽称的大脚趾以及膝盖和骨盆的某些特征。但这些原始人仍保留了部分与类人猿相似的特征:如短腿、长臂以及弯曲的脚趾等,这说明它们或许不是完全像现代人类那样行走,它们还有一定的时间是呆在树上活动。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相信,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即:  相似文献   

7.
刘霞 《今日科苑》2012,(14):37-42
我们是依靠双足直立行走的猿类,只是失去了皮毛,而且,我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什么会这样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对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与人类的历史和过往有关但一直悬而未解的谜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足弓是特体足部特有且重要的解剖学结构,能够维持人体站立的稳定性,减轻与地面的缓冲作用。在法医临床学上,通常采用X线影像学摄片和测量技术,对足弓破坏的伤残程度进行等级评定,因此X线影像学摄片和测量技术对于足弓破坏具有重要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意义。本研究介绍了足弓生理与测量基础知识,阐述了足弓破坏的相关情况及要点,针对扁平足骨折后足弓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以此研究足弓破坏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影像学理论与实践,为足弓破坏法医临床学鉴定在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类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灵长类在分类学上称为灵长目。这个目是生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目,它包括原猴类、猴类、猿类和人类,如果用分类学方法细分的话,可以分得非常详细,计有18个科161属,其中已绝灭7个科99属,现生者有11科62属222个种。由于高度进化,人类摆脱了自然界的控制,反过来用自己的智慧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故称为智慧生物。因此在灵长类学研究中把灵长类区分为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统称为非人灵长类。灵长类学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现存种类统称为现生灵长类,古代已绝灭的种类称为古灵长类,又称化石灵长类。研究人类本身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刘军 《百科知识》2007,(2X):50-52
所谓独身就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在生理机能成熟之后,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未与异性结成配偶而单独生活。独身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雄猿在群体中的交配权是绝对不平等的。这一特点在人类的一些近亲诸如猴、猩猩的群体中也有惊人类似的反映。原始社会末期以来,人类社会中的独身现象就普遍存在。无论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格限制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还是在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问读者     
<正>2015年第8期刘航读者问:如果有人穿越到过去,将一个刚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带来到现在,那么在现在的环境中它会不会进化成人类?我觉得不会,因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有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环境,所以只能是继续过类人猿的生活。即使现代人类给这个人类祖先制造了和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同的环境,也不一定就能进化成现代人类,因为一个个体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了学龄前肥胖与正常儿童(4~6岁)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旨在探讨肥胖对儿童足部形态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韩国Inbody J20和比利时Rsscan足底压力板测试系统对浙江省4所不同地市幼儿园的691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测量.根据WHO的相关定义,筛选出47人为肥胖儿童组,按性别和年龄配对随机抽取体重正常儿童47人为正常组,分别研究在接触时间、接触面积、压力峰值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来探索肥胖对足底压力的影响.结果:肥胖儿童在自然行走时足绝对接触时间大于正常儿童,且足跟以及跖骨区域接触面积与峰值压力均大于正常儿童,尤其在足弓区域更为明显.结论:肥胖儿童组在自然行走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对身体的缓冲着地与蹬伸离地,行走过程中稳定性也较差.肥胖儿童的足底压力特征较接近扁平足的步态特征,有发展成为扁平足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人类远古时候的近亲和大猩猩一样喜欢雌性。研究人员说,人类远古时候的一个近亲可能拥有和现在的大猩猩一样的爱情生活——一个雄性会控制一群雌性。对"傍人粗壮种"的35个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生活在150万~200万年前的人亚科原人  相似文献   

14.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大猩猩也未能幸免.美国加州圣迭戈野生动物园内的几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有的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据称,它们可能是被动物园的野生动物护理团队传染上的,因为团队中此前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这是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自然传播至类人猿的案例.猿类和人类有着极高的基因相似度(98%),导致它们容易感染人类的病毒和细菌.人们也担心,那些能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可能形成病毒池,病毒在其中变异、进化,最后变得更强,甚至传染给人类.  相似文献   

15.
秋水 《百科知识》2008,(4):13-14
人类在进化中为何选择了直立行走?过去研究人员给出了许多答案,比如,有利于减少震动、在平原上行走速度快、视野开阔、解放上肢和有助于大脑发育等等。  相似文献   

16.
孙谦 《知识窗》2007,(2):42-43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科斯最近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祖先在走出非洲丛林的时候,并不是手拿长矛和飞镖的猎人,而是诚惶诚恐的猎物。古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进化成人,就是因为它们具有逃生的本领。科斯更进一步提出,人类对野兽的恐惧遗传到今天,甚至可以说,人类的进化就是被这种恐惧逼出来的。那么,古人类在整个生物系统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17.
美人鱼一直以来都被当成美丽的传说,电影中它们经常可以成就经典的画面。现实中也常遇到美人鱼的传言,但它们大多被认定为海牛等海洋动物。不过近日有科学家研究表示,一些目击者见到的可能是真正的美人鱼,并不是此前认为的海牛等动物,而是海猿。科学家最近研究表示,灵长类动物在进化时出现了分支,除了向人类方向进化以外,还有一些为了适应海洋生活,逐渐演变成海猿,而由于与人类相似,所以人们常误认  相似文献   

18.
<正>狗、猫、猴子等用四肢行走的动物,都没有小腿肚肌肉,在动物中唯有人类拥有发达的小腿肚。而只有人类,可以从4只脚爬行,演化成2只脚站立并行走。让视野变得更宽广,双手也得以自由使用,创造文明。可见小腿肚的出现除了发达的大脑外,他也是生物进化的另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阳 《百科知识》2014,(2):21-22
正人体有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据统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90%以上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触觉和味觉,只有嗅觉常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嗅觉的确在退化。鼻子是用来呼吸和闻味的器官。我们不禁要问:人的嗅觉在退化,但人的鼻子却为何比猿类更突出呢?让我们把人类与猿类鼻子做个比较:我们人类的鼻子位于脸盘的中央,是五官中最  相似文献   

20.
秋水 《百科知识》2009,(10):18-19
人类的祖先吃什么?这是一个十分诱人的话题,不仅事关考古,也涉及人类学、生物进化、农业等多学科。由于人类的进化是动态的,人类祖先的饮食也是动态的。人类的祖先当然不会像今天的现代人一样到超市里买食物,而是极有可能像今天的爱斯基摩人一样是到海里捕食,或像一些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人,如非洲的俾格麦人在丛林里狩业为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