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2.
报纸必须面向工农兵,因而新闻标题的写作要力求通俗,这是老生常谈了,可是仍有重提的必要,因为还有咬文嚼字,追求冷僻的现象,这些标题不仅工农兵看不懂,有些知识分子也不能不望洋兴叹。例如: 苏美印代表在安理会上沆瀣一气“沆(Hàng)瀣(Xiè)一气”是气味相投的意思(见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同样的新闻,有的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读报中,经常发现“下里巴人”被作为“人”来使用,或者说当做“乡下人”来使用.实际上,“下里巴人”并不是“人”. “下里巴人”这个成语,源于《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之……客有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唐代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怎么改名“赵侠燕”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6日,经济日报在二版《读者中来》专栏中,发表一篇来信,题目是《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这个“杀”字使我大吃一惊。“杀”字本该是这个“煞”。出此差错,是作者的水平低,还是编辑的疏忽?由此使我想起去生8月湖北一家晚报,在报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再结伉俪之事时,消息题目赫然为《赵侠燕再结伉俪》。大名鼎鼎的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收集到一本“座山雕”的家谱——《新泰崔氏族谱》,证实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土匪头子“座山雕”是山东新泰人的说法。在《新泰崔氏族谱》卷二第43页崔氏第16世栏里,我找到了“座山雕”的名字:“守宗,行三,又  相似文献   

7.
《“朱”“墨”之间》的“快语”,刊于1990年7月20日,见报不久,四川日报社主办的《文摘周报》摘登在一版报眼。作者王德勋(淮安师范学校教师)在兴奋之余,寄给编者的一封信中说:“叹服您的眼力和手笔……现寄上《文摘周报》一张,让您同我一道分享欢乐!”这些言词,倒使编者不安起来,重新把原稿翻了出来,从题目到结句,仔细比较,寻找长短,以求一得。一是题目。原题是《“朱者”应乐于近“墨”》,改题为《“朱”“墨”之间》。编者改时出于这样的考虑:题目要能表达文章主旨。“快语”的题目,要求“短小、新颖、形象、含蓄”。这篇文章所说的“朱”  相似文献   

8.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第十期刊登了《‘末婚妻’与‘法’及其它》一文,看后使我实在不明白:这么大的一个错字,怎让它逃过去了。本文有“未婚妻”的“未”字十来处,均无错处,偏偏在题目中出错,实为不妥。“未婚妻”说法不对,但“末婚妻”能通过  相似文献   

11.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好编辑应该“有”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来:应该有知识、有操守、有热情、有容量等等。那么,编辑的“无”又指什么呢?还是听听王蒙的说法吧: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  相似文献   

13.
“三多一少”谈要闻朽木这个题目是看了中央电视台《焦,久访谈》栏目的感想及联想。倒过来说,先说少。这“少”是从《焦点访谈》的“多”生发出来的。具体,人说,《焦,久访谈》自今年4月才开张,但却始终瞄准现实生活中的“焦,点”,或反映群众关心的、与百姓切身利...  相似文献   

14.
8月6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某综艺节目上,主持人给嘉宾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名驾驶员遇到红灯径直闯了过去,而值勤交警却没有为难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在座嘉宾无人能回答,主持人只好报出“正确答案”:这名驾驶员闯红灯时没有开车——他是行人。 这个“正确答案”让人好生纳闷:难道行人可以不受红灯的制约?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10条中有明确规定:“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过”。很显然,这个“正确答案”是错误的。 点出这个纰漏,并非和央视过不去。实际上,类似的含有“不合法内容”的宣传,在其他媒体上也并不鲜见。比如,宣传农民踊跃卖粮,一些报纸的图片  相似文献   

15.
这个题目是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借来的。新闻记者而年老者,不算出奇,这样的老新闻记者经验丰富,功底深横,年老而心不老,实为新闻界的宝贵财富。如拥有350人的“广州地区老新闻记者协会”,壮心不已,时有令人赞叹的举动,新近编印的《我的记者生涯》一书,又博得一片叫好声。这是题外话,不赘述。  相似文献   

16.
从“大、空、陈”中跳出来─—评《节日追踪问菜价》高齐强题目大,内容空,模式旧的新闻报道举目可见,而《人民日报》2月10日发表的《节日追踪问菜价》一文则从“大、空、陈”中跳了出来,别具特色:1.以小见大。该文题目语不惊人,看似涉及一些生活小事,不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秦牧谈题目的学问秦牧在《艺海拾贝》一书中,谈到题目的学问。他说:“搞文学工作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给作品起题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虽然题目一般并不能使已经写好的作品内容变好或者变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只要举这么一两个小例子就够了。”“鲁迅回忆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那组文章,陆续在《莽原》杂志上登载的时候,总题目本来叫作《旧事重提》,等到1927年结集出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光明 《新闻三昧》2003,(9):15-15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引起感想。这是刊登在2月15日上海《新民晚报》第9版上的《青蛙是虫?》一文。该文作者批评当地一个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将青蛙称作虫,误导了听众。其实,主持人的说法并不错。我国民间有称老虎为“大虫“的说法,比如《水浒》中就多有此说。江南农村一带.还有称蛇为“长虫”的。它们都是形体比青蛙大得多的动物,尚且有“虫”之说,追论青  相似文献   

19.
我一读到刊于7月3日上海某大报第二版上《明天:第五号台风来了》一文的这个标题,就觉得别扭、不对劲。暇时琢磨,其问题之关键即在于题头和尾的“明天”和“了”3个字上,它们是不能搭配的。众所周知,“了”是助词,最常见、最主要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现代汉语词典》)。在英语语法中,则有“将来时”和“完成时”之分。那么,“了”应为“完成时”的字;而“明天”无疑是“将来时”词语。因此,若按上题去推  相似文献   

20.
1月2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版刊有《头发脱落与健康有关》一文。笔者当即觉得该标题在语法上有问题,查《现代汉语词典》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该词典是这样解释“健康”二字的:“强健。(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我们平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小孩看上去多么健康、活泼呀!”“祝某某健康长寿!”一言以敝之:“健康”就是指身体好、没有病。没有第二种解释。而《头》文中写道:“……导致脱发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受人体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这意思很清楚:健康状况好,头发脱落就少(正常);而当身体有病(如患有些脱发性疾病),就会导致头发脱落多。而《头》文标题中的“头发脱落”.显然指那些不正常脱发现象,它们只可能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