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科学定位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其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们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结果,确定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策略,提出了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四个方面优化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表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高等院校应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网络虚拟实训教学的运行现状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学习、教学及学习环境等理论的理解,提出了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网络虚拟实训教学的设计构想,以期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其职业竞争力,并为高校其他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实际,提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浅议广西北部湾沿海高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现状,行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情况,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高校应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办出地方特色,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要求结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企业联合等,构建一个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各高校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的目标,因此基于学生能力导向而开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便变得十分关键。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在全球经济化的环境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哪些能力进行探讨,并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探索以学生能力为导向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课题组以创新创业教育视角,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模块,一保障"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受到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贸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逐步确立,但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科优化布局给贸易经济专业带来了生存焦虑.进入21世纪以来,对贸易经济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超过了对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的关心,在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建设等方面产生了较多成果.本文回溯近三十年来的贸易经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贸易经济学科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历程,把握研究现状,推进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增强实践教学意识,加强本专业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建立有效的实习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国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云南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投资、商务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章通过对目前云南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为试点,设计并实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所需的专业人才,并通过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提供借鉴,以更好地为云南省地方经济和发展服务,促进云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