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0,(3):42-44
两“款”张怡宁 这次直通比赛前,我们特意安排张恰宁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她最近的状态和对以后的想法。大家对张怡宁从婚后的“失踪”到现在的“现身”一直非常关心,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国女乒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我要代表中国女乒以及我本人,向媒体和球迷朋友对球队的关心爱护表示感谢。让张怡宁出席新闻通气会,也是想让大家更了解她。我们会尊重张怡宁的选择,并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调整。无论最后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6,(8):21-21
我第一次见到张怡宁是在1997年中国的全运会上。我先是在6月份去天津看预选赛,10月份,我又赶到嘉定看决赛。那年,张怡宁不满16岁。她给我的第一冲击力并不是她的技术,而是她出色的步法。但真正映入我脑海的是她眼里的那丝忧郁,这种忧郁似乎弥漫在她所有的行为举止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确确实实存在。她给人的感觉很严肃,也很安静,那时,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9,(12):38-39
世界杯团体赛采用的是奥运会赛制,单双打都需要锻炼,这还是近几年中国队第一次在王楠、张怡宁同时缺席的情况下参加世界性比赛的团体赛,年轻选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我给她们打90分。队员都反映打团体比打单打的时候更紧张,团体毕竟要考虑到整个队伍,本身压力就大,而且采用五局三胜制,再加上对手在群体作战时比孤身作战时更顽强,我们队员的压力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5.
海峡大满贯     
邱友益 《网球》2013,(8):52-54
自2004年创造雅典神话后,中国金花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本届温网,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彭帅。由她和谢淑薇组成的海峡组合夺得两人的首个大满贯双打冠军,这是中国金花继2006年澳网、温网之后的第三个女双大满贯桂冠,谢淑薇则成为第一位获得大满贯冠军的台湾选手。对于彭帅来说,本届温网可能是参加大满贯比赛以来压力最小的一次。打完法网之后,她从巴黎飞回国内出战全运会团体赛,之后马不停蹄返回欧洲,在温网开赛前三天才抵达温布顿。前后三站比赛,彭帅分别在红土、硬地、草地三种场地类型作战。这也对她的调整能力提出极高挑战。女单第二轮,被列为24号种子的彭帅爆冷负于新西兰选手,湘妹子三年来首次  相似文献   

6.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7.
周舟 《新体育》2005,(10):38-39
当球迷们还津津乐道于上海世乒赛上新科奥运冠军张怡宁实现“大满贯”时,张怡宁受伤的消息传来。“骨头断了当然会疼”,她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张妈妈说,在她面前,坚强的宁宁没喊过一声疼,没掉过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8.
在封闭训练进行的队内大循环比赛中,林菱表现不俗,总积分排名第2,为自己参加46届世乒赛争得了一席位置。 “打队内比赛前,教练组宣布,参加世乒赛的人选要通过公平竞争来确定。我在队里是老队员,我想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参加世乒赛,机会难得,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搏一搏。两次大循环比赛,一次我打到第2名,另一获是第4名,最后总积分排第2。按我的心愿,当然是想打团体赛或者单打比赛,最终领导决定让我打单打。对我来说,能够参加世乒赛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首先要守住自己这条线,然后是争取最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2,(1):28-28
九运会之后,国家队教练组研究决定,对获得女团冠军、女单亚军、混双季军的张怡宁进行三条处罚:1、在全队作检查:国家女队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不仅仅让张怡宁做了自我检查.总教练蔡振华还要求教练员和队员发言表态,为张怡宁会诊把脉,找出问题的根源、女队主教练李晓东在会上也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看运动员优点多.看缺点少。虽然也意识到了女队在思想教育、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不够得力2、禁赛三个月取消了她代表国家队参加2001年最后两站国际公开赛和2001年总决赛的资格;3、在《乒乓世界》刊登书面检查、主动要求《乒乓世界》刊登世界冠军的检讨,这在国家队还是第一次.国家队副总教练陆元盛说.张怡宁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反省得比较深刻过去,有一些队员在队内比赛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摔拍子,耍脾气.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我们现在不严加管理,就会影响这些年轻选手今后的发展.通过张怡宁这件事,我们想让队员们都认识到,比赛中不仅面对对手,还面对很多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要在《乒乓世界》刊登张怡宁的检讨,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示,要求他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对于教练组的严厉处罚,张怡宁本人毫无怨言:“如果教练和队友现在不给我敲警钟,我将来很可能摔大跟头.”  相似文献   

10.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11.
陈洁 《乒乓世界》2001,(5):14-14
素有“冷面杀手”之称的张怡宁,这次在正定基地给我的感觉大不一样。 上届世乒赛前,她脸上表情很凝重,从中你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压力。而这次则不同,训练之余,你常常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这是其一;以前她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太爱说话,常常是一问一答,没有半句多余的话。而这次,我问她一个问题,她会和你说上一串,而且讲得很有条理。就凭这两点变化,我觉得这回张怡宁有戏。 张怡宁的成长道路比较平坦,从国家二队升入一队仅用了半年时间,一年后,她入选了亚运会的女团阵容,还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8,(6):142-144
饭馆里,李楠菜单都不看就给自己点好了一份套餐,开始聊的时候人有点儿严肃,直到说起“张怡宁”这个话题,她的幽默才“暴露”出来,滔滔不绝后自己总结“我是喜欢她才会总挤兑她”,于是李楠、张怡宁,以及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清晰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李楠挤兑起自己来也毫不含糊:“我懒得动脑子,也什么烦恼都没有,就剩‘乐观’这‘傻’优点了。”  相似文献   

13.
丁宁 《乒乓世界》2014,(11):53-53
这次亚运会我作为团体赛中的队伍核心,做得并不够好。现在回头看,其实在封闭训练中就已经表现出一些隐患,正是因为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导致我在决赛中出了错。 封闭训练一开始就知道李晓霞不打这次亚运会,我又只参加团体赛,所以目标很明确,就是想高质量完成比赛,在团体赛中打出中国队的气势。封闭训练前我们刚结束了乒超联赛,我在联赛中状态不错,所以在封闭训练中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训练要求,同时对自己也很有信心。但是整个封闭训陲东我练得特别不稳定,总觉得场馆太潮,开门风又大,不开门又太热,怎么都别扭,人始终静不下来,其实那时候就反映出我在面对困难时自我调节得非常慢,这跟我在决赛对福原爱那场球时犯的错误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1,(8):4-5
为了封面人物这个栏目,6月末的一个星期五,我给张怡宁打电话。她正在外地打超级联赛,我们约好在她星期日中午返回北京以后再联络。  相似文献   

15.
伊万课堂     
Paul Fein  谢明 《网球》2008,(7):17-17
别让那一成不变的笑容和甜蜜的表现欺骗了你,在法网决赛可怜巴巴地输给了海宁一年之后,她找到了赢得大满贯的取胜之道,这一次伊万的火力压倒了萨芬娜,6-4,6-3。然后这名20岁的塞尔维亚人坦陈:"只要你在球场上呆过,就会感觉你说的总比做的要容易,你不得不成为一个杀手,你必须要把对手置于自己的压力之下,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8,(1):83-83
全国锦标赛我拿了两个冠军,感觉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拿单打冠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信,也发现还有很多需要加强的地方。这次比赛我给自己打85分,因为团体赛打得不好,自己责任挺大的。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0,(12):42-43
这次亚运会,对中国女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大仗,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压力非常大,甚至比2008年奥运会压力还大。因为张怡宁、王楠离队之后,尤其是莫斯科世乒赛之后,我们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如以前了,突然间感觉乒乓球难了,对手比过去强了。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5,(12):0-11
入选理由:即将过去的2005年.对于张怡宁来说.也许比她获得奥运会冠军的2004年还意味深长。五月的上海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单冠军.加上2004年获得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女单冠军.她成为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继邓亚萍和王楠之后.拿到三大赛女单大满贯的第三人。然而一周后,厄运突至.欲在全运会预赛上大展宏图的张怡宁在混双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掌根部骨折.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体会了一次对抗伤病和挑战自我的艰难复兴。  相似文献   

19.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10-11
1997年,当时还不是女队主力的张怡宁在44届世乒赛前作为陪练陪邓亚萍练了一阶段球。邓亚萍的伤病,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都被年轻的张怡宁默默地看在了眼里。她说:"小邓的伤太多了,练得太苦了,这个冠军应该她拿。"那之前的一年,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拿到自己的第三和第四枚奥运会金牌前,在国内的比赛中屡屡碰壁,李菊、邬娜、王晨纷纷战而胜之。九年之后,这种大满贯连续输球的可怕轮回怪圈终于不可避免地套在了功成名就的张怡宁身上。  相似文献   

20.
维卡的旅程     
汪涛 《网球》2014,(4):34-38
"她对胜利所表现出来渴望令人印象深刻,精力充沛,信心十足。面对巨大的压力,她能轻装上阵,显然,她享受摧毁对手的感觉。"这是皮特·波多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做出的评价,白俄罗斯人在从2013年澳网后至今的52周中六次打进决赛,其中包括一项大满贯决赛,收获了两个冠军,在52场比赛中赢下了41场胜利。但攀上过高峰的维卡在旅程中也遭遇过低谷,这个球风激越,打出漂亮得分后喜欢握拳击胸给自己提气的姑娘接受所有结果,也期待着下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