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耿法 《寻根》2007,(2):110-115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词人。清代王士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清代沈谦则赞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因此又有“词家二李”之说。李清照为婉约派之宗,她提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人称为“易安体”,甚至连大词人辛弃疾也在《稼轩词》中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之深广了。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的词作既有真挚丰富的情感,又有独到深刻的见解,因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特色与美感。本文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研究方法,着重从“同象异意“这一的角度,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作中取象表意的独特之处,并与其他词人的词作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以期达到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故居     
青州城西,座落着一处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的四合小院。院内主厅三间,坐北朝南,曰“归来堂”。东、西、南三面为“人杰厅”。“金石斋”、“词廊”。另有花木点缀,使这座中华传统格局的民间建筑,显得格外清淡素雅、古色古香。这就是1989年5月揭幕开馆的“李清照纪念馆”。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生于山东章丘明水一个士大夫家庭。书香门第的滋陶养成了她多方面的文字艺术才能,她通音律,善书画,长于诗词。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1107年,为避…  相似文献   

4.
有些英语词汇并非只有词典中可以查到的那几种含义。它们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头脑里会产生某种形象,这些形象又将根据他或她的生活经历有所变化,但基本特征是一致的。诗人弗吉尼亚·格雷厄姆一首诗的题目“Aunts”就是这一类可以产生形象的词一汇的最好范例。“aunts”一词在字典里的定义非常简单,即母亲或父亲的姐妹。但“aunt”一词,在许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脑海中会立刻产生一个有些古怪、徒劳无功、使人忍俊不禁的妇女形象。弗吉尼亚·格雷厄姆十分清楚,这首诗的标题是会使人们的大脑产生那样的女人形象的。她说:“哦,我知道,我知道 aunts  相似文献   

5.
漱玉词高自一家──一代文宗李清照江民繁,王瑞芳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年),自号易安居上,济南(今属山东)人。她是两宋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不愧为...  相似文献   

6.
叶嘉莹 《中国文化》2009,(1):106-119
以上我们对于李清照词之美感特质既然已做了相当的讨论,下面我们接着所要讨论的,当然就是往往被人们与李氏并举的另一位女词人朱淑真了。  相似文献   

7.
亡国的遭遇使李煜的身心饱受了极大的痛苦,宣愁也就变成其后期词作中的主要内容。因此梦、流水、落花、残月、故国、家国、眼泪、风雨和楼栏这些代表愁情的意象也就成为了李煜后期词作中的常用意象,这些意象更是以多种排列组合的形式出现。从李煜后期词中对这些愁情意象的大幅使用和反复组合使用以及其后期词中相同意象的不同形态的转变中,都可以体会到李煜的亡国之愁。特别是他对梦这一意象的多次运用,凸显出了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道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更传达出他的亡国之愁。本文就着重从对李煜后期词常用意象的分析中,来品析李煜深沉浓郁的亡国之愁。  相似文献   

8.
明清镖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封建社会,异地行贾,不仅道路险阻,而且沿途多有盗匪,为保证行商安全,明代出现了保护商旅的标客,清代更发展为镖局。本文仅从镖局的起源、组织形式、业务运作等方面予以说明。一、从标客到镖局谈镖局不能不谈镖客。镖客的由来关键在于对“镖”字的理解上。我们以为,镖客的“镖”字确为“标”字,但这“标”指的是江南一带生产的标布。“标客”一词在明代的记载中已屡见不鲜,大都与标布和商人相联系。如《村江府志》载明代万历年间朱家角镇是远近闻名的标布贸易中心,该镇“多标行”有数百家布号“京省标客往来不绝。”《珠里小志》卷一也载其…  相似文献   

9.
英语“Whodunit”一词意为根据谋杀案创作的侦探和惊险小说。这一口语说法源于美国,是侦探小说的代名词。但有一位侦探小说家却是典型的英国人,她的许多小说的风格也是英国式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笔名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  相似文献   

10.
一直在路上     
旅行家的自我修行:六问诠释旅行的意义 Q1:“拖箱客”无聊透了,“背包客”才是王道? A1:在许多青年人心中,的确如此。“背包”是一个象征意味极其浓厚的旅行符号,背包客可以没有旅行攻略,可以没有像样的户外装备,但背包却是他们的必备品,里面装的除了日常用品,还有一颗潇洒不羁爱自由的心。与“背包客”相对的是什么概念呢?有人发明了“拖箱客”一词。在脑中迅速勾勒一下图景,你便可以领会二者在观念上的差异。拖箱客所代表的是大众旅游的传统形式,或者至少是“绝不在生理和心理上让自己受一点点委屈”的舒坦方式--能拖得了箱子的旅途必定是平坦的。而背包客则不愿受制于贴紧地球表面才能行走的旅行箱,那样一点儿都不飘逸。他们的心爬得了高、涉得了险、越得过天堑、趟得过大江。在他们眼中,困难与危险,也是乐趣的一部分。化身考据癖解释一下“背包客”,该词在英文中为“Backpacker”,是由“Backpacking”一词演变而来,形象地定位了那些背着硕大的旅行背包、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地登上自助旅途的人们。背包客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地自主与自由,他们不受任何既定路线与规则的制约,他们唱着歌,追着风,享受着内心的那份淡定与从容,把自己毫无保留地托付给旅程上一幕幕的风景。走在路上,带着几个人类生存的终极问题,缅怀一下远方的故乡和往昔的恋人,观察着未曾了解过的一切,脚步可快可缓,思绪可纷乱可集中,这便是背包客的人文地理。  相似文献   

11.
中原地区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泽 《寻根》2005,(5):10-12
中原地区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原”一词由过去没有特殊意义的原野之意,转向了专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究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一转变的呢?根据现存的史料分析,大概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两汉时期的发展,到六朝时期,“中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因为从相关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原”一词在这一时期开始,有时指原野,有时指中原地区,而到后期已经是专指中原地区了。  相似文献   

12.
酒事趣谈     
古来人们爱酒,对酒的美称很多,而且还有谑称和代名词。《诗经》上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之句。“春酒”就是指冬天酿造的酒,春天时饮用,后来人们把“春酒”作为新年酒的代名词,《诗经》中还有“清酒百壶”的句子,“清酒”是指质地澄清的好酒,还有指美酒为“旨酒”的。酒中有“家酿”一词,是指自己家里酿造的酒,白居易有诗“更待菊黄...  相似文献   

13.
赵瑛 《华夏文化》2006,(2):17-19
《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振聋发聩。黄宗羲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其思想在近代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中,对于“天下”与“君”之所指,学者向来无太大争议,大都认为“天下”即指“天下之民”,是封建帝国辖域之内的民众;“君”即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君主。学者们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对“主”、“客”这一对关键词的理解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一说“主”意即“主人”,“客”意即一、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之辨“客人”。俞荣根先生就持此观点,认为“黄宗羲的这…  相似文献   

14.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相似文献   

15.
正五代十国,政权动荡,战事频发。“酒”依然是王公贵胄政事闲余聊以慰藉的绝佳饮品,不同的场景,可以达到不同的娱乐效果。后蜀宰相韩熙载借酒释嫌,而刺探者的描绘也成就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幅杰作——《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后主则借酒抒发了自己对自由豁达的民间生活的向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唉,此时无论是米酒还是葡萄酒,抑或是高粱酒,在李后主看来,在青山碧水间,如果自己能化作自由自在的白头翁,于江舟之上独钓时畅饮,那是多么畅快  相似文献   

16.
“官子”是一个重要的围棋术语。懂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的实战进程共分为三个步骤:布局、中盘、官子。“官子”又称为“收官”,前者系名词,后者系动词。“收官”一词在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不低,主要用于“收官之战”这一固定词组中,意为“最后的战斗”;但“官子”一词仅见于围棋报刊书籍。  相似文献   

17.
“小资”是时下一个让国人耳熟能详的词。其定义,可以从月收入上划分,也可以从交友圈上界定;可以通过他或她读的杂志、经常谈论的话题上鉴别,也可以通过是否经常光顾咖啡馆、是否隔三差五地喝葡萄酒等生活习惯上看出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舞弄墨的“小资”;有兴喝酒,无聊作画也可以是“小资”。  相似文献   

18.
《寻根》2017,(2)
正"花客"一词,古往今来,有多种诠释。有指赏花之人;有指代花行的经纪人;亦有如宋时姚宽《西溪丛语》中,将牡丹、梅花等三十种花分为"贵客""清客"等"三十客",以花喻友者。本文所谈之"花客",与以上皆有所不同,指的是那些在民国初年,活动于广大西北边塞地区,为偷种罂粟,而来往出入关口的种烟人。三季"花客"民国初期,内地花客入疆种烟,大体可依据罂粟播种的时令不同,而分为"春花""秋花"及"冬花"三个  相似文献   

19.
杨世明 《大理文化》2012,(3):98-100
“禁忌”一词在现代汉语里的解释是“犯忌讳的话和行动”。千百年来,以厚道和宽容的心态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的洱源白族人家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的历程中,与世无争,一生只求“平安”二字。在祈求平安的过程之中演绎出来许多禁忌风俗。  相似文献   

20.
机缘     
谷子 《世界文化》2009,(7):29-31
她传过来的Email是这样说的:“我的运气和浪漫的经历,也许更适合在博客里或小散文中抒抒情,供读者开开心。能给别人带去快乐就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跟你讲我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