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样式与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高职高专示范校、示范专业”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为核心,职业教育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高职高专教材如何体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技能实训为本位,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的新特点?如何突出“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新要求?如何实现“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和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双证融通”’的新思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立足各地教改实践,教材编写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以适合新的教学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2.
蒋仕伦 《大观周刊》2011,(22):270-270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利用语文教材本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学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语文教师如何通过“例子”指导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品在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减少,而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却第一次入选了大陆高中语文教材。梁实秋与鲁迅都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因文艺观点不同,两名文坛大将当年有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笔战,两人也因此结仇,成为了一生的宿敌。现在两人却在同一套语文教材里现身,而且出现的时机正是鲁迅作品日益减少的时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改选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和价值观念再生产的过程.现在很多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文存在着“山寨经典”和“模式教材体”的现象,小学语文教材只有在价值追求上回归儿童本位,实践上通过多种方式,才能引导学生传承文学经典的人文价值,实现教育意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9,(10):71-72
“老师,我是不是得了你们教材上说的‘审美疲劳’症?因为军报上加框发表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我们单位也多次发生过,我咋就没当回事呢?”这是一个函授学员给教务部打来的电话中提出的问题。他所说的“现代天仙配的故事”,发表在今年3月22日军报“部队新闻”版的头条位置.原文标题是《士官马金永.一摞烫金证书赢得爱情》,  相似文献   

6.
郑华凤 《大观周刊》2012,(19):213-214
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学走进生活是克服语文教学中种种弊端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母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对接”的现状是十分尴尬的:前一时期,受一切为了应试的影响,正如人们所批评的“语文教学只见‘语’不见‘文’更不谈‘人’,语文教学仅限于课堂上的技能操练。”充斥课堂的是技法的训练,把一篇篇好端端的课文掰碎了分析,嚼烂了喂给学生。而眼下则大力倡导“语文回归生活”,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话本身没错),于是乎大家又千方百计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盖达尔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很喜欢旅行,而每次出门总是提着个破旧的皮箱。有人不解地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机智地回答:“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人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相似文献   

8.
赖金英 《大观周刊》2013,(1):122-122
王荣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什么叫适宜的教学内容呢?教学内容是对“教什么”的回答,从学生的角度也就是“学什么”?合适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有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先有一个定位、一个目标,再据此去择取合宜的教学内容。一、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芸葫 《大观周刊》2013,(4):137-137
语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发现者’与‘创新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愉悦身心,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化”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也引发了诸多论争.《教育杂志》作为商务印书馆的馆办杂志,用史料忠实记录了五次有关儿童文学教材论争的过程.认真审视这些论争,对现今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所占比重等问题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港 《新闻三昧》2005,(3):56-56
吕叔湘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札记叫《反义动词》(见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语文杂记》),其中谈到:“口语里只一个词,借进借出都叫‘借’,古汉语里‘借’和‘贷’都是既可以进,也可以出。”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老师寿镜吾上课时出了个对题:“独脚兽”,叫大家对出下联。有的学生对“三脚蟾”,有的对“八足虫”、“九头乌”,鲁迅则对“比目鱼”。老师称赞道:“对得好,你们看,‘独’不是数,但有单的意思;‘比’也不是数,却有双的意思,可见是用了心思对出来的。”相传,明成祖朱棣与大臣解缙谈对对子时说:“《论语》上的  相似文献   

13.
王亚迪 《大观周刊》2012,(13):184-184
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要做到三点,即发掘现成教材的资源、从教材外选来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解读、从影视艺术的观赏、“自然、社会和生活”的体验中,开发有益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吗?”——鲁迅《灯下漫谈》这段写于89年前,鲁迅用于痛批封建社会的话,最近被大陆网友热议于“民国热”。其实,民国热在大陆已经延续几年了,从胡适热到民国学人、民国范儿、最近北京电视台大戏《北平无战事》,一股脑把热潮烧向了蒋经国,习近平打贪,网民热烈转贴的是蒋经国当年在国民党中常会所讲“商人买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醋”这段视频。  相似文献   

16.
在教材编写中,基于ESP教学规律要求和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特点,应该处理好学习需求的特殊性和共通性、语言习得与专业文化载体、职业发展与学术发展需求以及单一教材与系列教材之间的交互性等关系.结合“全国煤炭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实践,从具体教材编写出版及课程应用的角度,探讨基于ESP的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编写实践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0):61-62
“过犹不及”语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胜过)与?’子曰:‘过犹不及。”过,过度,犹,像;不及,不够。后来就用“过犹不及”指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反映教育实际的重要依据。研究各类语文教科书的编撰出版,对当代语文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民国时期的教材"审定制度"在客观上促进教科书编制出版空前繁荣的局面,教材的编撰出版在理论、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这对于我们当下的语文教材的编撰出版乃至语文教育都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天常 《新闻界》2000,(2):39-40
有感而发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评选揭晓以后 ,《羊城晚报》载文评述道 :“有消息说 ,赵忠祥、敬一丹、倪萍、王刚、水均益这些多年的‘十佳人物’今年将远离评选 ,把位置让给新的竞争者。由于他们的‘远离’ ,金话筒奖的含金量将无可置疑地下降 ,获奖者也难有杠鼎人物……今后的‘十佳’是否有‘矮子里拔高个儿’的嫌疑?”这段话反映了两层忧虑 ,一是本届主持人“金话筒”奖的含金量“无可置疑地下降”了 ;二是今后的评奖将可能是“矮子里拔高个儿”。情况会是这样吗?作为参加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初评、…  相似文献   

20.
魔鬼的美──从鲁迅的出版活动看鲁迅的生命意识本刊记者张立“从我,是进入悲惨之城的道路;从我,是进入永恒的痛苦的道路;从我,是走进永劫的人群的道路。正义感动了我的‘至高的造物主’:‘神圣的权力’,‘至尊的智慧’,以及‘本初的爱’把我造成。在我之前,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