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生活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在社会交换论的指导下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何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2.
行为假设是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体现功利主义和自然主义一元论伦理哲学的"自利人"和"经济人"假设,不符合中国人的交换规律和行为准则。作为早期研究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家,H.H.Gossen的理论同样受功利主义等西方哲学和理论的影响。结合中国自身特定的伦理文化及客观环境,通过消费者交换规律和行为准则分析,探索构建中国式"有限理性人"行为假设。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学范畴的交换与现代社会学定义的交换范畴,有根本的区别。本文从交换物的特定性质(广义的商品)、交换当事人的社会角色(经济人)、交换过程的支配因素(契约关系)和交换的原则(建立在经济计算基础上的等价有偿)四个方面揭示了经济交换区别于社会交换的基本规定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西方经济学者所区分的市场交换与非市场交换,并指出,应重视现实市场交换的“复杂交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二、语言变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三、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四、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5.
资源配置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但现有经济学理论以交换为主研究资源配置,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另一种途径——借贷.借贷活动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具有资源配置作用,并与交换活动一起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需要从交换和借贷两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现实际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璐 《教学与研究》2007,3(5):29-35
在经济学说史上,货币问题的各种争论大多来自于经济学一贯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主流经济学由于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只能将货币作为"面纱"加入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中,由此导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剑桥资本争论"的逻辑批判.1936年<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试图打破两分法而与新古典实物分析方法的决裂,但由于缺少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基础依然无法确立起"生产的货币经济理论".相反,马克思经济学正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在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相结合中展示出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内生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摘要》、《评李斯特》进行文本学研究,来反驳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说,通过马克思自身文本的理论进程来呈现其对"交换关系"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研究的逻辑演进,逐渐本真地呈现出"人的本质"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经济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历史抽象形式在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领域的延伸、扩展,它的出现,摈弃了传统自然经济社会的封闭性、狭隘性、粗陋性,向市场经济提出了解放并保证个人权利、价值、尊严的要求.它关注从个人本身具有的特性出发,以保障并更好实现个人利益为准则,考察其经济活动与这种活动产生的机制的互动,探求个人的丰富性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个人活动形成经济秩序,由于政治经济学的独立而成为理论上的自觉认识,意味着个人准则已作为解析社会基本运作的机制而获得理念上的成熟;经济规则的确立,同时也为个人对经济发展意义的揭示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从对个人利益的人性求证到斯密勾勒的市场社会的"经济人"这种个人形态到哈耶克以"真正的个人主义"系统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诸种观点,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了肯定、尊重并依据个人的经济实践去分析、说明、构建社会演进的理论主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的研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许多经济学的概念、理论都与数学密切相关,导数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数学与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具有密切的联系,利用数学定量分析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领域方面的问题成为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数作为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疑是经济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运用导数可以对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分析和最值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者科学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2):186-187
代际交换是家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代际交换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逐步拓展的。本文运用类型学的分析框架,从代际交换的概念界定、交换模式的变迁、交换结构的变革、交换功能的转向和交换行动等维度对国内代际交换研究的贡献进行梳理,从社会学的视角回顾国内融会不同理论观点的代际交换研究在近30年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