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超 《课外阅读》2011,(9):298-299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1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高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要求】语言表达的简明指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朋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同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相似文献   

4.
语法、修辞和逻辑是语言学的三大重要课题。语法使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使语言表达鲜明,而修辞则使语言表达生动。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信""达""雅"的具体内涵。当然,所谓准确、鲜明、生动,只是语言学习和使用的一种相对界定,当灵活理解,变通运用。比如,修  相似文献   

5.
仲亚贵 《新高考》2009,(1):24-24
【考点解读】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在语言表达方面要求在原来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基础上新增了"准确、鲜明、生动"。其中,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相似文献   

6.
"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考纲"明确指出,"准确"指确切恰当.能改正语义错误.避免歧义;能发现并改正用词不当、句式错误等语病;"鲜明"是指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能运用有助于语义鲜明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能够发现语义不鲜明的问题,并加以调整;"生动"指有感染力,能运用使语义、句式生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考纲"明确指出,"准确"指确切恰当.能改正语义错误.避免歧义;能发现并改正用词不当、句式错误等语病;"鲜明"是指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能运用有助于语义鲜明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能够发现语义不鲜明的问题,并加以调整;"生动"指有感染力,能运用使语义、句式生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8.
徐露明 《考试》2008,(Z2):27-30
【考点指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属于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语言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语言鲜明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色彩要分明。语言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在语言表达上最担心的是“意不称物,辞不达意”。“辞达意”的前提是“意称物”,只有作者对客观社会生活认识得准确、全面、深刻,他的语言表达才可能准确、全面、深刻;但是,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又可以反过来使认识清晰、条理化,促进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表示“走”这一概念的动词非常丰富,数量很多。这些词虽然都表示“走”这一动作,但却同中有异,不同的“走”适用于不同的语境。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这些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语句鲜明、生动、简练,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还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的时候要做到语言准确,实质上就是做到概念明确。写作时要明确概念的种类及关系;使用概括和限制、定义和划分时要正确;要灵活运用概念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3.
修辞学告诉我们: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切方法、手段皆归属于修辞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对“修辞”的诠释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离不开语言,因为它是一种“表达语言信息的体系”,是“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新课标考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一、准确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准确是对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符合语法和逻辑,切合语境和对象。  相似文献   

15.
学习词汇,根本的目的在于运用。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能否运用好词语,对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无产阶级的革命文风,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使用词语,也要力求符合这三方面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准确,就是把意思表达得非常贴切,恰如其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鲜明、生动的基础。所谓鲜明,就是观点明确,意思毫不含糊,给人以  相似文献   

16.
一、弄清考点内涵“语言表达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是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己有部分涉及(2007年课改区曾对此做出要求),但作为一个考点,在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因此该考点的复习不能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所谓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也就是对平直的文字进行修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沟通效果。因此,学好修辞的关键在于把握平直、修饰和雕琢之间的界限,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夸张与拟人     
无论是写诗,还是作文,都要讲究修辞,注意修饰文词语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两种——夸张与拟人,就此开始我们的“作文快乐行”。  相似文献   

19.
写应试议论文要做到五个“要”。第一,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所谓“鲜明”,一是指作者的态度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决不模棱两可。二是指语言表现形式鲜明,即一般都用简明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述。如果用句子则又往往使用判断句,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  相似文献   

20.
【知识盘点】一、课标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