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纪年月日,除了用阴阳日历等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干支纪年月日。何谓干支?干支是“干”和“支”的合称,亦写为()枝。刘恕《通鉴外纪》说:“甲乙谓之(),子丑谓之枝。()枝相配以名日”。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也叫天干;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也叫地支。古人用干支纪年月日,是以天干的十干和地支的十二支相配合,组成六十种不同的单位,称为甲子一周,或叫青龙一周,俗称六十花甲子。但干和支相配合时,只能用干支的单数和单数相配合,双数和双数相配合,干的单数和支的双数不能相配。如天干的“甲”和地  相似文献   

2.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至今农历仍沿用此法。干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的合称。干(gan)支原作幹(gan)枝,取义于树木的干(gan)枝。宋代邵雍《皇极经世》载:“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干支配天地之用也。”故干支也称天干地支。干支纪年也称夏历纪年,  相似文献   

3.
干支     
《辅导员》2010,(5):12-12
我国古代用于干支计算日子,干支十天干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也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叫地支(也称十二地支)。把干支相配正好60为一周,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相似文献   

4.
干支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习惯用干支纪年,例如1894年是甲午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又如1898年是戊戌年,这一年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活动,史称“戊戌变法”。干支纪年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纪年的方法。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详见排列顺序表),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一周完了以后,再回头依次连续排列下去。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源于干支纪日法。应用干支纪日,早在上古就开始了。历史学家从甲骨文字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在春秋以后,至少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起直至于今,连续无误,共计已有2600  相似文献   

5.
教学文言文,在理解带有干支纪年的语句时,我们应该知道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关系。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公元年份数来推算干支的纪年呢?下边例说一下干支纪年的简单推算法。首先,我们必须记住“天干”、“地支”所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依次为“4、5、6、7、8、9、0、1、2、3”;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所对应的阿拉伯数字,依次为“4、5、6、7、8、9、10、11、0、1、2、3”如下两表: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之友》2007,(3):61-61
我国历史上通常使用的纪年法有三种:①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一个甲子”,用来表示年历,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7.
干支纪年是我国纪年的一种古法。它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即“六十甲子一轮回”来纪年的方法。这种纪年法,我国至少在公元前五世纪时就已经很普遍了。有人说干支纪年始于东汉,这是不对的。周考王十四年(即公元前427年)创制并已施行的“四分历”(即保存在史迁《史记》中的《历术甲子篇》)通篇纪年(从太初元年至77年)全是用的干支别名。“天正  相似文献   

8.
小学历史教材中,不少重大的历史事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如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1911年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等等,均以干支纪年法命名。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干支纪年法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  相似文献   

9.
在商朝的甲骨文上,有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组合排列成的六十甲子表,用来计时,称为干支纪时法,沿用至今.辛亥革命后,又采用公元纪年.在历史教学和科研中,经常碰到公元与干支纪时相对照的推算问题,笔者经反复推算验证,找到一种求公元年干支的简便方法.先求公元年的天干.凡公元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于是就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课文中,许多篇目(尤其是文言文)涉及到了干支纪年法。我国古老的干支纪年方法,是将大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成亥)相配(奇数对奇数、偶数对偶数),组成甲子、乙丑……直到癸亥共60组,循环往复使用。由于同学们对这种干支纪年方法接触少,比较陌生,因而记忆起来颇为困难,时常是花时多.效果差。怎样得知公元某年的干支名称并且速记呢?方法如下:一、先将天干地支分别编码二、方法1推年干:公元纪年数减去3,取个位数,若个位数是l、2、3……9、0,即年十分别为甲、乙、丙……壬、癸。如199…  相似文献   

11.
“正月”探源在民间。农历第一个月,为什么叫“正月”?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来记载月份,这叫干支记月法。由于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而农历每年又是十二个月,所以一年中各月份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叫做“建”...  相似文献   

12.
《社会》第三册课文学习了公元纪年,《社会》第四册课文和我国现在印制的日历一样,其中均涉及到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如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第四课戊戌变法的“戊戌”,第五课中的《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的“辛丑”、“庚子”,第六课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辛亥”等。我认为,应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加以应用。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郾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1)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2)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2郾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将十天干和十二地…  相似文献   

13.
与岁星纪年相关的系列问题是历史年代学中关注争论的焦点,传统岁星超辰说或太岁超辰说的局限性日益显现。本文以《淮南子》、《史记》、《汉书》等古籍及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记载为中心线索,综合各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岁系统差异形成原因及其对纪年方式演变的影响做出新的合理解释,进而对汉太初改历干支纪年之争予以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鼠年话鼠     
癸亥已过,甲子回头,鼠年又至。 十二生肖是以十二种动物相配组成的。因为十二地支在十天干之下,所以取各动物的足爪,从阴阳上加以区分。旧说子、寅、辰、午、申、戌这六个地支属阳,所以配以足爪为奇数的动物,如鼠、虎、龙、  相似文献   

15.
在民间,农历第一个月,为什么叫“正月”?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相配的六十甲子来记载月份,这叫干支纪月法。由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个,而农历每年又是一年中各月份的纪月地支固定的,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以干支纪年,中学语文教学和各类语文试卷中常出现需推算公元某年的干支纪年的问题,现介绍一种简便而科学的推算方法。先推算天干,具体方法是:用公元纪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减3或加7,得数是几即从天于的第一位开始依天干顺序往后数几,数到的那位天干即该公元纪年的“干”。如公元1911年,个位数是1,甩1加7 得8,从天干的第一位开始数至第8位(甲乙丙丁戊已庚辛),此时算出用于支纪年时公元1911年的天干为“辛”,又如公元1641年,个位数是4,用4减3得1,依前法数至“甲”,该年的天干为“甲”。再推算地支:先用公元纪年除以12,再用所得余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孔雀东南飞》有这样的诗句:“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句中“六合”指什么?课文注释是:“古人迷信,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表示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都相合,叫‘六合”’。这样解释“六合”是不准确的,其实这里的“六合”与天干无关,也不是年、月、日地支都相合。这在《辞源》中有明确的解释。何谓“合”?古代命理及择吉书作这样的解释:“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按此说,“合”就是阴阳相和谐的意思。阴阳五行说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属阴阳及五行,论其相生相克,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者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六者属阴,以一阳一阴相配,就有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共六对,故称“六合”。天干十位可配成五对,称“五合”,所以说“六合”与天干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有一个传统习俗,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动物作他的属相。属相,也叫“生肖”,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纪年和计算年龄的方法。按照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只要说出公历某某年就可以了,如:公元2004年。但中国农历的纪年法与此不同。中国古人发明了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干”是“天干”,由10个字组成,这10个字是:甲、乙、丙、丁、戊、  相似文献   

19.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文史资料纪(记)事的一大特点。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见附表)按顺序配合起来如甲子、乙丑……正好60为一周,即民间所说的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最初,干支仅用于纪日,商代后期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刻在甲骨上的干支表如同今天使用的日历牌;屈原《离骚》中有“摄提贞于孟兮,唯庚寅吾以降。”的诗句,其“庚寅”只能是记日干支,意指屈原乃出生在庚寅日,陈国庆先生认为“中国确切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这时是用天干地支法纪年。”此说恐属谬误,古代史书纪事,必称举帝号或年号,大概从汉代开始,为了补救帝王纪年难于记忆的缺点,才在帝王年代的后面标上干支,如汉武帝元狩六年为甲子,第二年改元元鼎元年为乙丑,二年丙寅,三年丁卯……。汉末黄巾起义,首倡“岁在甲子”,文人也多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把年份和动物的名称挂上钩,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了.但是,由天干和地支相配而成的干支纪年法和干支纪日法却见诸史书,源远流长.所谓天干,是一种用文字表示顺序的符号,共10个,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符号中的头几个,读者应该是很熟悉的.所谓地支,是一种用文字表示时间的符号,共12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