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史叙述的历史是文学观念的演变与发展史,文学史叙述常被文学观念所左右,它成为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力量,这是造成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现代文学史叙述模式历史演变的潜在原因;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常与特定地域、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密切联系在一起而成为文学史叙述的决定支配力量,而这样的文学史叙述并不是客观真实的文学史叙述,因此,超越特定时期、特定地域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史叙述的潜在支配而回归"文学本体",这样的文学史叙述才是科学合理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2.
李小霞 《文教资料》2013,(25):30-31,33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本文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的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讨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选材的影响。以中国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将中国文学翻译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探讨意识形态和当时阶段文学翻译选材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文学翻译选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4.
文学创作活动是文学创作主体将自己的存在经验与生活感受形式化,并因此而体味某种或某些价值的过程。文学创作主体与潜在的读者进行文学交流是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种基础性的交流行为。在这一行为之上,文学创作活动还可以显现为其他形式的交流行为。文学阅读活动也显现为读者与潜在的作者(潜在的文学创作主体)之间展开的一种交流行为,即"阅读—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5.
劳工阶级与女性文学创作的特点同白人中产阶级男性主导建构的文学经典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它们各自有着自己创作题材、式样上的差异。而差异的背后是文化的、创作目的的不同。用一个群体的文学标准去评价另外的群体的文学,甚至因此贬损另外一个群体的文学是荒谬性的。文学从来都不是一种个人活动,在文学经典的建构中隐藏着意识形态。正是这种潜在的意识形态的建构为排斥、贬损、甚至是压迫他者提供了某种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文学本质研究中以童庆炳、钱中文为代表的审美派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所呈现的审美意识形态",并规定它为文艺学第一原理。此观点使文学从"文学本质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本质是阶级工具""文学本质是政治工具"的年代里得到解脱。但近年,以董学文为代表的""文学本质社会意识形式派"则认为"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总体性概念,用一个总体性范畴给总体的构成要素下定义是欠妥当的。文学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就是文学。所以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不能成立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的内容,应当是语言和文学.如果说“文”指文字,那么文字只是语言的一种载体,原则上没有超出语言的范畴.倒是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艺术形式,与语言有甚大区别,有资格和它并列.文学是语言艺术,它以语言为创作的手段.所以“语”和“文”二者之中,应当说第一性的是语,即语言.而文学是以之为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每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都离不开它.即如哑巴,不能使用最为便利的有声语言,也要采用文字或其它变通方式例如手语等语言.文学则不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罢,艺…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文学区别于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文学活动离不开审美,文学活动中的审美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简要考察,在辨析“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以及“意识形态的形式”等概念的基础上,需要重新审视文学与意识彤态的关系。文学不能简单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更不能说是“审美意识形态”。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复杂的张力关系。文学是在多维层面同时展开的精神文化现象,行走在现世的现实性和精神的超越性之间,是一种多元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用“审美意识形态”作为文学本质的界定,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抢占文学领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时的文学几乎都是围绕各种意识形态进行生产和传播。即便是“讲究性灵,笔调,多谈风月,少谈或不谈政治”的消费性文学,因其疏离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在展示着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细心考察,其中也裹挟着民族国家的政治声音;同样是各种意识形态的争斗场。本文以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忽略的伪满洲国的通俗文学为切入点,探讨那异态时空中通俗文学的意识形态立场的选择,以此呈现日本侵略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地方经验之一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播客蓬勃发展,在青年中掀起一股热潮。播客得以再度吸引青年,主要原因在于其适配多样场景和注重情感陪伴的特点更加契合当代青年的需求。播客在促进网络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具有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力的潜在风险。对于青年播客热现象所隐含的意识形态风险,必须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我们要从推进播客阵地建设,大力打造官方播客品牌;加大内容审查力度,建立综合协作的监管机制;鼓励正能量节目创作,营造向上向善的交流环境,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学生产本质上就是意识形态生产,当政治意识形态统治走向商业意识形态统治时,文学生产机制也相应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文学背景上由一体化转向全球化;二、在生产方式上由体制化转向资本化;三、在传播机制上由纸质化转向网络化。  相似文献   

13.
汪丽萍 《文教资料》2011,(25):21-23
"文革"十年的文学译本迫于局势原因,大部分以"皮书"的形式存在着。文章以福柯的权力话语论、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操控论为基础,从对非公开文学类译本的存在形式、特点剖析入手,解读此间翻译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操控带来的一系列潜在效应。  相似文献   

14.
经济特区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建设的思路毛振亚,封斌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西文化观念的交流碰撞,使社会生活的原有进程和秩序被扰动,出现了新的动态失衡,带来了特区意识形态领导的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抓住这些新情况、新特点,有的放矢地搞好特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领袖阿尔都塞认为,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他主张一种“大意识形态”观念。依此,文学等社会意识形式,都是意识形态化的产物。中国和西方文学的历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理论形态的文艺学,因其观念性、理论性的本性,和它对文学活动具有的阐释、批评、指导的特殊功能,使它同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相互亲和性,故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会相对更加严重。中国现代文艺学的意识形态化,以梁启超的“三界革命”开其端,后历经四个里程碑,至文化大革命达于顶峰。其演进历程,给当代现实的文艺学建设,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哲学界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的界定还没有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看法,这影响到了当前文学价值观的研究。文章以新时期初期的文学作为个案,尝试从主体、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学类型三个方面来界定文学价值观,使文学价值观的研究既有主体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视野,又不忽视文学本身的审美形式的分析,从而为文学价值观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是否是意识形态的争论直至今天一直在继续,且难有定论。对其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文学意识形态论并非是无本之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单纯把文学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不可取的,但不可否认,文学又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造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场,社会群体中个体的感情、意志、动机统统臣服于主导历史巨变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训诫。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阅读期待便由此而产生。它不仅决定着题材选择的意识形态目的,而且影响了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叙事策略,即如何在国家与社会、社会与个人亘古的历史冲突中建立起新的信任,从而使文本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具有空间虚拟、身份漂移与小众传播的媒介特质,这使文学交流在接触手段上极大的摆脱了空间、身份与文本获得的限制,拓展了交流的广度、深度与信度,克服了文本与读者交流的“不平衡性”性从而促进了文学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考察文化的最常用的方法。学习一门外语是要恰当地掌握一种交流的手段,交流从来离不开背景,而文化是大部分的交流背景的组成部分,交流很少是完全与文化无关的。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语言学习和对目标文化的学习以及通过目标文化进行的学习在现实中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期望英语作为外语的教材中能反映一些文化背景,包括跨文化交流的因素,能提高学习者对跨文化事务的意识,使学习者能在不同的交流背景下恰当有效地交流。通过目前在中国大学最通用的两套大学英语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教材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