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一重大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地区襄汾县的陶寺村 ,这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被称为“尧都”。古城的发现 ,使遗址完全体现出史学界公认的国家起源的三大标志———文字、金属器和城市。专家推测 ,中华文明的国家起源可能要比目前人们认可的夏代更早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历史传说有可能被考古证实为真正历史山西发现尧舜古城@程实  相似文献   

2.
半坡遗址     
在人类发展史上,我们中华民族和世界上许多民族同样,经历了若干万年的无产阶级的原始公社。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是关中地区的一处典型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村落遗址,距今六七千多年。遗址于一九五三年发现。现存面积约五万平方米。一九五四年由考古工作者进行发掘,到一九五七年止,只发掘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在发掘的基础上,于一九五八年在这里建立了我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半坡遗址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文物古迹的重视和关怀。半坡遗址地处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第二台地,这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都十分优越。根据遗址中出土的各种动物骨骼和植物胞粉分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前遗址旅游资源。贵州史前考古,开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发现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近百处。贵州史前文化的特点是:遗址多、时间系列全、材料丰富、文化内涵新颖多样。贵州史前文化遗址,多分布在贵州中部至西北部的大半个省区。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遗址代表有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大洞遗址保存了3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的发掘,曾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之首。中期遗址代表有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毕节扁扁洞。晚期遗址代表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已发现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4.
略论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巳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鄩。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唐尧文化--以陶寺遗址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陶寺遗址古城址的发现把人们的眼光又引向了山西的西南部。位于临汾盆地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主人的归属的确定,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根据二十多年来陶寺考古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古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得出了陶寺文化与唐尧文化两者之间具有多重吻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木营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村西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遗存丰富。202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木营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其中一号窑址(2021CMY1)是目前东北地区发掘的第一座龙窑。窑址保存较好,遗物器形较为单一,以碗为主,少有钵、罐,应为金元时期的小型民间瓷窑。木营遗址一号窑址的发掘证实朝阳地区在金元时期存在生产瓷器的窑场,尤其是附近小东山龙窑址的分布,可以确认在大凌河沿岸存在一定规模的窑场。  相似文献   

7.
罗家角遗址在桐乡县石门公社利星大队,因座落在罗家角村而得名.一九五六年发现、一九六一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九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在省文管会主持下进行了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338平方米.发现了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取得了较大的科学成果.不少干部群众前来参观,不少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罗家角遗址成了考古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普通的乡村也成了人们注目向往之地.罗家角遗址有什么奇特?又有什么价值!本文就发掘所得,作粗略地介绍.  相似文献   

8.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9.
山西芮城县陌南镇坡头遗址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和陶器,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为有虞氏部落所留存的墓地。从年代计算,与舜先祖虞幕至舜年代(前4500-前4200)相合。从地域看,该墓地在有虞氏部落境内。墓地彰显了有虞氏部落从衰落到兴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5,30(6):74-74
据东方网2004年11月22日消息,陕西吴堡一处高耸的黄土山峁近日发现是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名为后寨子峁遗址)。遗址考古队队长马明志介绍说,今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此地进行了考古工作,首次发现了后寨子峁遗址,9月开始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此遗址的时代为4500年以前,分布面积约21万平方米,属于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代。后寨子峁遗址的两座山头上各有一周石砌城墙,构成两座相对独立的城址。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报道,近斯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祭坛、祭坑并出土一批价值极高的玉石礼器。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条环形玉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玉龙直径4.2厘米,首尾相接,吻部略突,头上两角清晰可辨,两眼圆睁。同时出土的还有3个玉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体玉雕像。凌家滩遗址面积为60万平方米,遗址内有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一处大型墓地。专家们推测,5000年前的凌家滩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群。安徽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程实  相似文献   

12.
1984——1999年,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在县域内进行了文物遗址普查,发现汉魏时期遗址119处,通过实地测绘及比较分析,对友谊县汉魏时期遗址的分布规律、形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4月23日,“唐长安城圜丘遗址考古发掘汇报暨保护方案研讨会”在位于陕西师范大学校内的唐“天坛”遗址举行。经考古工作者艰辛劳作,我国现存最早的“天坛”遗址———唐代圜丘遗址已经发掘成功。历1400多年风风雨雨、未采用一砖一石的唐代土建筑———...  相似文献   

14.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物,它那明确的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勘察发掘的明东陵,将成为这个市第一座帝王陵遗址公园。 明东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去年4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明孝陵以东相继勘探发现明东陵前门基址、排水设施以及门殿月台基址等多处遗址。为妥善保护600多年前的这一帝王陵寝,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在此兴建明东陵遗址公园。 据介绍,明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工程主要是对神道、陵门、享殿前门、丹墀、享殿、寝园、排水设施、宝顶等珍贵文物遗存进行保护。目前,神道、陵门和享殿前门的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其它遗存的保护工程正在…  相似文献   

16.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文物。它那明确的文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历、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文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寻阝).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城墙和中心区的道路网络系统等.并在3号宫殿基址院落内发现成组的贵族墓,特别是在02M3的随葬品中,有一条罕见的身长64.5厘米用绿松石摆塑的龙和一个铜铃.给二里头遗址是夏都斟(寻阝),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8.
著名人类学家塞维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平等到不平等大抵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游团—部落—酋邦进入到国家文明。而酋邦制则恰恰是部落到国家过渡中的中间环节,它既具有一些部落的痕迹,同时又更具国家的特点和性质。陶寺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和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实物和资证。文章通过对陶寺遗址的主要发掘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陶寺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里头遗址陶透底器的主要特征是底部中心有圆孔,内部中空。有关其性质和使用方法学术界长期无定论。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的类似器物的比较分析,结合出土地点、材质、年代、纹饰等因素,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陶透底器在二里头遗址陶器类别中规格较高,当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高等级贵族所使用的祭祀或礼仪用器。  相似文献   

20.
对于禅让,先秦以来就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近年来,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唐尧帝都———山西襄汾陶寺的考古有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这些发现为我们探讨尧舜之间的禅让关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通过对陶寺遗址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尧与其继任者之间的政权更替是通过革命式的暴力手段完成的。由此推测,尧舜之间的禅让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