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作家简介张炜,山东作家,生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从烟台师专中文系毕业后,做过工,从过文,当过官,后调文联从事专业创作。他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兼有散文和诗歌。《古船》为其长篇小说成名作,其余代表作有《九月寓言》《柏慧》《刺猬歌》《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等。散文《歌德之勺》《耕作的诗人》《木车的激情》入选近几  相似文献   

2.
文化保守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潮流,当代著名作家张炜在其代表作品《九月寓言》、《柏慧》中,鲜明地表现出他反现代性的文化立场和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向往和守护,有着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看《大家》     
本期《大家》,虽有张炜、陈丹燕等“大家”的捧场支持,却少见力作。喜爱《古船》、《九月寓言》中张炜风格的读者,恐怕会对这篇《丰姿绰约的年代》(中篇)感到失望。张炜  相似文献   

5.
问者:张老师,我很早就喜欢读您的书,您的《古船》《九月寓言》《家族》等大作,我都爱不释手。尤其是我主修外国文学专业,更能从俄苏作家身上找到一些与您相近的艺术风格和写作主题,看到您与那些俄苏作家相媲美的写作才华和人格魅力。并且在您的《人的魅力:读域外作家》一书中,确实看到了您直言对俄苏作家、作品的喜爱,我很希冀穿越一座中俄文学的桥梁,从您的阅读及创作习惯中,为中国当下的文学创作以及语文教育寻出一丝生气。所以,有些不懂的问题需要向您请教。譬如说,谈到创作,一直有人将您与托尔斯泰联系起来。您能就俄苏文学与自己创作的关系谈一谈吗?  相似文献   

6.
铁凝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作品是其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突破”,比如:《马路动作》《蝴蝶发笑》《我的失踪》《砸骨头》《甜蜜的拍打》《唇裂》《法人马婵娟》《棺材的故事》等都表现出一种审丑意识,人物形象夸张、情节“峰回路转”,结构层叠,却又“韵味十足”,体现出一种“寓言化”的审美范式。这种寓言化的书写方式,体现出了铁凝文学创作的智慧。文章主要从寓言化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征等方面去分析铁凝小说的独特之处,从而揭示其作品在寓言化书写下所表达出的审美底蕴和写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在张炜的作品中,齐鲁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本元素,作为其创作思想产生的温巢,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内容书写,甚至左右着微处的人物刻画,从《古船》到《九月寓言》再到《你在高原》,张炜有意地使自己疏离于现实生活主流,在运动的时间轴线上寻找着那些被惯性抛下,沉积于缝隙中的旧闻、秘辛,建造起一个游离于客观语境的,鲜为人知的半岛世界,这种创作定位使其作品显示出一种"异托邦"式的色彩,至新作《独药师》中,便更具主观痕迹,不仅体现为对"长生"这一古老话语的选择,更渗透在对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使得处于现实与虚无夹缝中的独药师生平历闻有了合理的立足点,一个日常话语外的叙事空间得以拓展延伸,吸引着读者步步深入、潜心追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都是以“家族”为题材的小说。它们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家的衰败与人的发现。但由于二者在家族文化的建构与家族继承关系,以及烟酒文化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不同处置,因而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即儒家文化与多重结构的杂种文化。  相似文献   

9.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体现了福克纳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在面对邪恶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文章认为,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张炜《九月寓言》(1993)的超时空性和他创作道路发展变化所表现出的精英化的思考为例,兼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商品化大众化冲击中精英文学所表现出的韧劲,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末的中国长篇小说中,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是难得的优秀之作,两者都立足于各自积淀厚重的地域文化,通过家族历史在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物命运,表现自己对人生和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两部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社会人生的文本。  相似文献   

12.
张炜在创作《九月寓言》之后,成功完成了艺术上的转向。他以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力求真实地摹写再现当代中国农村的现实与历史为其写作宗旨,来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九月寓言》倾诉了一代人对东方山野的感悟,出神入化地句勒出山野的灵魂。这里展示的是作家对家园精神的追求和守护。同时也批判了自然山野中深藏的反人文恶德。  相似文献   

13.
张炜的《古船》是一部展示家族主义精神由盛到衰的小说。他把家庭这一特殊社会群落引入历史现实,通过家庭主义精神在家族个体的体现,揭示出存在于民族心理中痼疾。张炜以家庭结构为《古船》的潜结构,通过家庭主义同洼狸镇生活的融合与悖谬,从而建构出新时期民族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诞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红楼梦》与《狂人日记》,他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分别构成了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远传统与近传统。两个作品的思想倾向的首要方面是反封建,但着眼点和支点不同,就主要方面而言,《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规模,从封建的生产关系入手,其批判的主要支点是对封建制度文化“吃人”本质的揭露;《狂人日记》的着眼点是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批判的支点是对封建精神文化反人道本质的揭露。两个作品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但《红楼梦》追求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的解放,《狂人日记》追求的主要是个体精神的解放。《红楼梦》要解放的人主要是青年女性,《狂人日记》要解放的人主要是孩子。两个作品都揭示了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的矛盾,但两个作品对家族内部反叛力量与家族关系的认识不同。《红楼梦》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剥离”的关系,在剥离中凸现了反叛者的反封建性;《狂人日记》中家族内部的反叛力量与家族是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联系中显示了反叛者反封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张炜的《九月寓言》显示了小村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呈现了真实的民间生活图景,其深层启示意义在于作家对人性、人生的诗意关怀。  相似文献   

16.
张炜小说中的道家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家文化对张炜的影响是潜隐然而又是深刻的,张炜对道家的价值观表现了明显的接受与认同:他突出地关注自然,要求平等地对待自然,反对以损害自然为代价发展经济;他赞美质朴自然的人性,强烈抨击那些巧言善辩、虚伪奸诈的恶人。在《古船》等作品中,他肯定了柔弱不争的处世哲学,而对财富的积聚、权利的争夺表现了本能的恐惧。道家精神在张炜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存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念狼》是一部通过人与狼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忧思的寓言性作品。小说借用寓言式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狼这间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境遇,蕴含道德重建观念,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化思想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形式较比前的作品也有大的改变。题材的“拼接”痕迹和创作思想的显露则表现出理性对艺术思维的不缚,客观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曾经为张炜的《九月寓言》中漫溢的诗情所感动,这次却惊讶于他在《家族》中用宏阔的视野所构筑的家族故事,以及审美的目光中所透露出的那份批判的冷静.他在追索一类人的命运:他们有正义、有爱心、有理想、有激情,然而,什么使他们困惑迷惘、悲观失望?什么使他们从支持走向反抗,从生存走向灭亡?平白的叙述与热烈的抒怀,空灵的想象与凝重的思索,历史的叩问与现实的回答,构成小说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张炜从短篇《一潭清水》而引起文坛的注目开始,连续发了《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一系列颇受人称道的中短篇小说,至今,又推出了气势不凡的长篇力作《古船》。《古船》所展示的基本事件是:三中全会后,芦青河畔的洼狸镇粉丝大厂为赵多多承包,并日益成为赵多多谋取私利的工具。解放前曾经营粉丝大厂的隋家族的后代隋见素出于  相似文献   

20.
《百年孤独》以其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对中国部分当代作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曾获矛盾文学奖的《古船》显然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相似的主题建构和写作手法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百年孤独》在鞭策民族魂,批判民族落后意识方面给予《古船》的启发和借鉴。这些借鉴扩大了张炜小说的阐释空间,而张炜对民族苦难、民族劣根等问题的思考则充分说明了作家对本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