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兴洪 《新疆教育》2013,(12):56-56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地理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李美玲 《快乐阅读》2011,(26):31-32
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中学地理的学科本身特点决定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新时代的中学地理教师,毫无理由回避,积极寻找探索一条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本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一些探讨性的实验,下面就此谈谈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 负着特殊的使命。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学 科优势。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要将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本学科教 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 教育活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具备的教育思想。新《地理课程标准》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地理教育应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一、地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  相似文献   

5.
庞晓伶 《成才之路》2010,(13):19-19
地理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素养、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学科。地理教学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更新教师的观念,使其有利于学生地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查玉红 《考试周刊》2014,(70):135-135
现今地理教学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全员发展,即面向全体,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才;二是全面发展,以落实"五育"为基础,培养德才兼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各类人才;三是特殊发展,引导学生发现"特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和谐发展,教育要做到"健康有序"、"自然而然",消除心理障碍与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及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地理教师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刘丽丽 《考试周刊》2012,(2):130-131
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作为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门基础课,他的教学要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常识、概念和技能,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摆在地理教学前面一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文中对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素质的培养应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对教师是一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优化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实现英语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双赢,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深入探讨小学教学领域的创新教育.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探索其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仅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对未来教育 ,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如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 ,笔者认为转变教育观念 ,构建主体性发展的教学策略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 ,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 ,应该认真研究与探讨。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未来世界竞争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来的 ,它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思想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 ,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已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首先 ,教师…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是当代的首要任务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要有创新教学 ,从学生实践活动入手 ,着力开发学生发展的三个空间———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培养创新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高师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呼唤有活力的教育,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一、知识经济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高师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素质。1要具有创新精神。高师的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拓进取,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求真理,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获取新知识和经验,包括对传统…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江泽民主席这一论述,阐明了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所面临的紧迫任务。物理学科是一门极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晓飞 《成才之路》2014,(33):88-89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信息化、高速化发展时代的到来,社会需求的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只有根据社会要求培养人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为此,教师要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例,深入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以适应素质化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7.
金希勇 《河南教育》2005,(10):32-32
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创新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课堂上创设情境,不断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营造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一、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科业务水平及使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增强政治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素…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素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在数学教学中 ,要根据数学学科特点 ,把握创新本质 ,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置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 ,实施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王益锋 《小学生》2013,(6):10-10
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把学生培养成  相似文献   

20.
根据学科特点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把创新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含有大量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