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数量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我国的动漫市场尚未成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导致动漫的质量与美、日等传统动漫强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借鉴日本将植入式广告广泛应用于动漫作品的盈利模式,探索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动漫植入式广告的起源与发展、动漫中植入广告的优势等。植入式广告作为动漫业的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限广令"的出台,传统广告日益遇到频播资源的"瓶颈",植入式广告开始大量出现。在植入式广告发展势头越演越烈的同时,观众对这一广告形式的争议也愈加激烈。如何转变视角,找寻合适的发展策略,是植入式广告制作者急需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植入式广告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植入式广告”近年来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其伦理性的广泛质疑。对此,我国广告法目前仅有可识别性的一条规定,显然有些苍白无力。如何平衡广电产业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借鉴欧盟和美国的最新立法经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目前不宜简单地全面禁止植入式广告,而应有条件地允许植入式广告的存在,这既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可以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电影植入式广告向人们展示着一种超前的广告文化形象,即它是以非广告的形式将产品、品牌隐藏于电影中并和电影情节融为一体,在受众观看电影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把广告信息展露、传播给受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是我国植入式广告的成功之作,通过对这部影片中植入式广告的表现形式和成功之处进行分析,揭示当前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6.
充分而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知晓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是广告的关键。广告中所描述的产品品牌、企业形象或服务承诺等信息能否完整而准确地到达品牌的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并在其心中留下不同于其他竞争品牌的鲜明记忆、激起其购买欲望继而引起方便的购买行为.被广告媒介自身的特点深深地影响着,随着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广告应运而生,它有着传统媒体广告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交互直接,及时反馈,易于更新,海量存储,不受版面与颜色等因素制约,也无时空差异,最重要的是以网络互动性为媒介的传播特点使网络广告比传统大众媒体广告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消费者沟通,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这种广告传播中的互动性优势.将大大促进广告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化、立体化,铺天盖地式的硬传播手段已不尽人意,而软传播与巧传播则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并培养着受众。中国元素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的回归,更为实现广告信息软化,营造一种良好的广告信息传播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告中利用中国元素的深层意义所形成的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与文化环境即所营造的广告信息的阈下美,则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本文以景观社会构建为契入点.探讨如何利用中国元素之美的特征来营造广告信息环境,为突破当前广告对中国元素显性应用阶段,实现广告信息的软传播与巧传播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阈下广告是在消费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产品的图片、品牌名称或其他营销刺激物呈现给消费者的一种广告技巧,消费者对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的警惕与反感给阈下广告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阈下广告通过操纵消费者的潜意识为广告带来了巨大的说服效果,但其在使用上也存在着法律、道德、实效性等一系列的限制性因素;应争取做到充分利用阈下广告的说服效果,但又不伤害消费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量植入式广告的本质属性、价值作用及其所涉及受众权利、公共利益和法律关系,承认植入式广告是一种合法的特殊形式的商业广告应当是恰当的选择.当然植入式广告法律地位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的设计、执行,以解决它与现行法律法规的矛盾,来澄清乱象,规范其活动,实现其由“实质合法性”向“程序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充斥着广告的环境中,如何让广告做得更有效果,广告主更是绞尽脑汁。广告的"再传播"应运而生,它在广告传播的基础上经广告制作人的进一步加工将广告打造成更易于被受众接受的作品。与此同时,一种将广告"再传播"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广告宣传的种种限制,促使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加大对品牌植入式广告的投入,通过与众多的电影作品植入式广告运用的比较,探讨其传播效果,进而揭示这一"再传播"过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影植入式广告又称“隐性广告”、“嵌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广告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自90年代随着美国商业大片进入中国,随即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一时间出现许多与广告“联姻”的中国电影,其中以冯氏的“非诚”、徐峥“泰囧”为翘楚.在电影、广告携手繁荣的表象下,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发展之危机.如何让广告与电影这对半路“夫妻”能和谐地一路走下去,电影《小时代》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应运而生,生产经营者通过广告宣传其产品,达到促销的目的;广大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商品。广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则成功的广告,往往是创作者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的产物。人们在广告语言中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产生了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引人瞩目的效果。本文拟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广告的常用修辞手法。 一、排比 排比是对某一个词、词组或者某个句子进行重复。其目  相似文献   

13.
传统影视广告的时间资源已临近饱和、广告品质参差不齐和广告投入成本逐年上升,在这种大环境下,植入式广告凭借其独特的营销模式,逐渐成为影视广告的新型模式。植入式广告既有优势也有弱势,在应用时要注意植入广告的对象、忌生搬硬套、把握广告数量和种类、善于捕捉机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在生活中消费娱乐并在娱乐中体验消费,娱乐化成为消费趋势。广告也逐渐发展成用娱乐的方式来行销,因此,植入式广告大行其道。我们可从品牌符号意义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来探讨植入式广告的运作策略,分析植入式广告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流程,构建出植入式广告的运作模式图,分析其发展趋势,以便能对业界更好地运用植入式广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呼唤人才,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培训市场的、兴旺,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出来。只要你留心便会发现,不少城市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路旁林立的电线杆上到处张贴着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广告;报刊、广播、电视荧屏上,除了企业产品宣传广告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各种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了。一位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消费社会,企业、消费者在市场环境当中的角色互动、广告信息传播及其技术的不断变革,都对广告传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这些变化以及当前广告传播活动社会责任的研究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在新的市场环境与传播技术下研究广告传播社会责任的新路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早已出现在中国电影的荧屏上。美国电影植入广告已经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广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比较中美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剖析电影植入式广告在植入技巧、有效运用、效果评估以及运作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柳 《华章》2011,(23)
在营销传播环境日益嘈杂的今天,传统媒体广告自身的硬伤逐步凸现,使得传统商业广告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当今社会传统商业广告质量的良莠不齐更加加剧了受众的离心倾向.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植入性广告,"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挺进了广告帝国,并在广告大家族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文针对植入式广告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改革进程,不仅加快了电影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电影广告产业的发展。植入式广告将产品或服务与电影相结合,试图达到艺术与营销的双赢,它拓展了广告宣传的新空间,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影制作中对资本的需求。由于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加之目前我国没有植入式广告的相关法律法规,其逐步盛行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了诸如植入的广告过多导致观众反感、植入广告与剧情发展并无关联性、植入广告为广告宣传所禁止的内容等问题。学界对于植入式广告的运行模式探讨得较多,而如何对其进行引导与监管却被忽视。只有将植入式广告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才能实现电影与广告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可复返。各种信息夹杂充斥着市场,如何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界定目标顾客,变潜在销售为有形销售,是每个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市场调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