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在1888年4月《致玛·哈克奈斯》信中提出来的。恩格斯认为《城市姑娘》所描写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因为在《城市姑娘》中,作者只注意反映个别现象和局部生活的细节真实,而忽视了时代精神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的充分典型性,以致于人物自身的典型性与整个时代环境、时代气氛脱了节,人物的真实性、典型性受到了损害。恩格斯对于《城市姑娘》的评价及“真实地再现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同学们就应该学会刻画细节,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3.
典型人物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不注重典型环境的设计、构置、创造,则典型人物的典型性也必定很有限。恩格斯的著名论述“据我看来,现实主意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么典型了。”就正是指出了,哈克奈斯《城市姑娘》的最大失败,乃在于其没有写出典型环境,以致使其人物的典型性仅仅只限  相似文献   

4.
<正>写人散文怎样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实现人物的形神兼备呢?"典型性"的选材和描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汪曾祺先生深谙此道,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描写典型性的特征,塑造出一个典型的独立自由的西南联大教授。  相似文献   

5.
<正> 抒情散文写人,与小说、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不一样,有其自身的审美特点,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人物基本真实,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小说的人物一般是虚构的人物。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使之典型化。散文的人物一般是真实的人物。如《范爱农》中的范爱农,《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一个是鲁迅先生的朋友、同学,一个是鲁迅留学日本,于仙台读书时的老师,阿长则是他幼年时的保姆,都是真名实姓。作者所写的人物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没有不侔之处,所写事情也是真实的。自然,抒情散文中的人物也要求有典型性,但这种典型要求是:在生活原型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故事,使之典型化,而不能象小说那样以一种原型为基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散文作者一般只在丰富广阔的生活中搜寻,捕捉一些基本成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描写,而不能移花接木,将其他人的品质、行为、事情加在原型人物身上。散文作者由于受到“纪实性”特点的限制,不能如小说那样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法表现人物。散文作者的自由是在切近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自由。与小说等虚构的人物比较,散文中的人物的美主要在一个“真”字上。因其“真”,与读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8,(Z1)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7.
<正>一、立足学情,发现人物语言描写力典型问题为了更全面诊断第二、三学段学生的学情,我们研读了大量的学生习作,发现学生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存在着以下三个典型问题:(一)全程不“说”,一言不发生活中的人物是会说话的,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和人一样也会说话。但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笔下,人物却惜字如金。(二)一“说”到底,言之无味有一部分学生即使让人物开口了,在写提示语时却只一“说”到底,有时还习惯性将提示语全部放在前面,  相似文献   

8.
所谓奠基作品,我认为,犹如民间所言三岁看老之谓也。在报告文学成长、成熟、危机等等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无不时时刻刻看到他身工》这一奠基作中蕴涵的潜在基因的影子与作用。当然,其后的报告文学作品,自然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但他身工》这一奠基作中所蕴涵的那些报告文学的基因,却恰似成年人身上,永远有着出生时的形貌特征,是不断地成长而永远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我们读《包身工》,自然会对作者多次着力描写的“芦柴律”这一人物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但细究起来,“芦柴律”未必实有其人,几次对“芦柴律”的具体描写,如“芦柴棒”…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中国的文坛上,黄宗英、柯岩是两位引人瞩目的报告文学女作家。近几年来,她们各自在报告文学这块艺术园地里含辛茹苦地耕耘着,用富于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创作了一批艺术特色独具、文学兴味横溢,给予了读者以巨大的美学享受的报告文学作品。用文学手法写作报告文学作品,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早在一九三七年,茅盾就十分精辟地指出:报告文学“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好的报告文学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人物的刻划,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丰富,报告文学的写作手法也日臻多样。一位业余作家极力推崇长篇报告文学《命运》,说它“有诗味,有散文味,还巧妙地运用了小说的技巧。”这可以看作是对用文学手法写作报告文学作品的一种概括,尽管它还不是一种全面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创造典型系列是《子夜》的杰出成就。典型系列是“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和“人物是本位”的必然是不同阶级阶层群体的再现,是单个典型与系列整体的辩证统一.典型系列的特点在于互补性、直观性,充分正示了逻辑思维在茅盾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由老舍老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节选而来的,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章。文中,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仿佛情有独钟,用了很长的篇幅大段大段地极力描写“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泼墨如雨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触其物。读过本文,我们会惊叹于老舍先生的神来之笔,竟把“烈日”和“暴雨”描绘得如此真切!我们知道,小说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是为典型人物创造一个典型环境,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以,教材的训练重点确定为“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那么,在教…  相似文献   

12.
渲染之法同白描手法一样,是古以有之。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方法,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被运用于民歌的创作之中,不过它不像“赋比兴”笔法有一个明确的命名和内涵。就现有的文献考证,把渲染作为一种表现方法命名的,始见于北宋时代画家郭熙画论《林泉高致》一书中。因此,有论者说,渲染之法肇始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人物塑造、描写的方法之一。到了近代,这一方法又从文学移植到新闻写作中,在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人物新闻的写作中,常常通过对人物所处环境、景物的描写、渲染,对人物心理、行为的刻画形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每篇文学作品要抓住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讲解,这是首要的。景物描写往往是表现作品主题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因此,分析讲解景物描写也是不可忽视的。恩格斯曾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所谓“典型环境”,是指作品中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即人与人、阶级与阶级的关系,也包括典型化的自然环境,如人物活动  相似文献   

14.
描写,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所谓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辞海·文字分册》)在作文中,学生不会描写者大有人在。不少学生绘景粗枝大叶,写人缺血少肉,记事三言两语。一句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的难关?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与“叙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再现。但叙述再现的是粗略的过程,而描写再现的则是具体的细节。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善于通过对人物行动的编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心理的底蕴,灵魂的奥秘依附在人物的行动中显露出来。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在表现左光斗的性格特征时,就充分地运用了“以形传神”的传统手法,抓住左光斗几个有典型性的行动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左光斗的爱国精神、正直性格,正是通过“微行”选拔人才,在牢中“倚墙而坐”,训斥史可法等一系列行动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我常读徐迟同志近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哥德巴赫猜想》。在这报告文学的名篇中,作家真实地描绘了勇于为党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典型形象,文笔生动,其中议论蕴含哲理,形象生动,令人读后难以忘怀。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手段真实而及时地反映社会事变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体。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前者包括真实性、指导性和时效性等因素;后者要求作者注意选择和挖掘典型,生动地刻划人物形象,巧妙地安排艺术结构和运用文学语言等。“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  相似文献   

17.
烛烺同志认为“鲁迅以故人的‘巨变’,间接写出故乡如故。《故乡》中写故人,还是意在写故乡,以闰土的生活遭遇,显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儿有一个问題,即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以表现社会环境为主塑造人物为辅呢,还是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呢?我们认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果只描写了社会环境而不以塑造人物为主,或者把人物当作环境的附属品,社会环境描写得无论怎样生动深刻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文献   

18.
张书萍 《课外阅读》2010,(9):150-150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所有文学形式中,有小说美学、诗歌美学、散文美学、戏剧美学等,唯独没有“报告文学美学”。难道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吗?是因为它受新闻性的限制吗?是因为它离政治、时代、现实太近了吗?……或许它的美就在人们不屑思考的诸因素之中,在评论家们的偏见之中。不是吗?我们的一些评论家手中的尺子,往往是用量小说、散文的标准来衡量报告文学。他们认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就是人物刻划,心理描写,意境的创造,情节的安排等,而不是以报告文学自身的特性出发去研究。特别是近几年宏观综合式报告文学的兴起,淡化了人物和情节,强化了哲学意识,许多人便指责现在的报告文学议论太多,形象太少(还是用小说的尺度在衡量),是报告文学的“危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大多数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平淡,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关键在于描写人物时多用概述性语言,不能让人物自己说话。另外,在描写时,抓不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因而,塑造的形象大多“千人一面”。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