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柳永《雨霖铃》(高语第三册三单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中“何处”看似简单,但对其释义历来争论颇大。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何处”表示地域方位,另一种则主张“何处”表示时间。的确,“何处”在古代诗歌中既可表处所,也可表时间。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苏轼《满庭芳》)②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③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以上三例皆以“何处”发问,紧承之句则以表处所的词语明晰作答,“何处”当…  相似文献   

2.
1.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你的笔友是哪里人? be from意为“(某人或物)来自……”,用于“人”时,指“此人是哪里人”;用于物时,指“此物产于何地”。在询问某人的国籍或住处时用Where...from?。be from的同义词组是come from“从……来”;“是……人”。例如:  相似文献   

3.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若只看词的内容,我们很难相信这首词的作者竟然是写出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因为这  相似文献   

4.
长吉图作为沿边开发开放重要区域的定位,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要求,打造一个沿边开放的平台进行先行先试.在这一战略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日益频繁,同时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单词量、加强俄语基础语法掌握和提高听说能力四个方面对新形势下二外俄语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对岑参为何处人,注释不一。第二册287页注释⑨是:“岑参(714——770),南阳(现在河南南阳)人。”第六册307页注释⑩是:“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注释,岑参究竟是何处人呢?《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岑文本,棘阳人……贞观中擢中书舍人。诏告皆所草定。敏速过人。迁侍郎。封江陵县子。逾年为中书令。”又“岑参,文本后……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载:“岑参,南阳人。”以上的“棘阳”“南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中国  相似文献   

6.
罗红伟 《历史学习》2003,(11):14-14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在第13页“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表格中,在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栏中有一项《中俄北京条约》,而在上一栏中也列举了中俄《北京条约》,为什么要重复列举这一条约呢?中俄《北京条约》除迫使清政府确认《瑷珲条约》外,还规定:(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惟“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二)中俄西部未定边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哨所)等处,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对秋后遍山红叶的留恋,也许是对枫林山水田地的眷恋,何国友——这位土生土长在枫林村的人民教师,在枫林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24年。24年来,他以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全村近3000父老乡亲的尊重,被誉为“枫林中的一片红叶”。  1976年9月,21岁的何国友刚高中毕业,就被推上了拿工分的教师位置。当时,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位脸带稚气的青年教师,但他默默地成长着。他牢记住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同情心,对人由衷地关怀,这才是教育的血和肉,教师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在工作实践中,他把对学生的同情、关怀理…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一册《蒲公英》一文:“男孩子和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不肯让人拨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犯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这一作“蒲公英”定语的动词短语中,单音方位名词“里”,只能受介词支配,构成介宾短语,不能受动词支配,构成“动词+(定语)+里”的动宾格式,如说成“看……里”、走……里”、“吹……里”等,但在“紧紧趴住扎根的土里”这一短语中,“里”却是由动词“往”支配的,构成了“住……里”的错误格式,这是很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对这短语修改的方式可有两种:一是改“住”  相似文献   

9.
筷子的由来     
中国人使用筷子,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实,在使用筷子之前,我们的祖先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用手抓饭吃的过程。但热粥汤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随地折取一些草茎木棍来帮助。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  相似文献   

1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内)1、下列国家中同时行使所得来源地管辖权、居民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的是…………………………………………………○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罗马尼亚2、在国际税收实践中,处于优先地位的税收管辖权是……○①居民税收管辖权②来源地税收管辖权③公民税收管辖权④居民和公民税收管辖权3、一个国家以地域的概念作为其行使征税权利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称为……………………………………………○①国籍原则②领土原则③属地原则④属人原则4、当…  相似文献   

11.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取得某国国籍,就成为某国公民。由此可推,“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相似文献   

12.
法制视窗     
请介绍一下你们各自寄宿的家庭……和我住一起的是两个中国人和一个台湾人。我抗议!你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国籍上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香港、澳门早已归,台湾一定会回到祖的怀抱。94法制视窗@一民 @海荣 @金钟 @刘海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国籍     
《初中生》2013,(Z1):15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的法律资格,也是国家实行外交保护的依据。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出·生这种方式取得国籍的。根据出生取得国籍分为依血统和依出生地原则。根据出生取得国籍,并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吾谁与归”中“归”的释义,认为“归”应训为“终、至”,“最终到达”。“与”在句中为介词,“跟……一起”。“吾谁与归(其谁与归)”的意思是:我还能和谁一起最终实现那至高的理想(探索到宇宙、人生的奥妙)呢?”  相似文献   

15.
化归思想是数学方法论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在数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化归的角度,研究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思想的内涵及其实际的应用。一、化归思想、方法及原则“化归”实质就是“由本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化归的方法,这从方法论的角度说也就是所谓的“化归原则”。应用化归原则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为:例如,前数学家莱布尼兹,首先开始利用有理分式的分解来计算积分,困难较大。后来他在代数中证明了任何真有理分式都可以分解为形如与的分式之和,而这两种分式的积分是很…  相似文献   

16.
1.勿要吸烟“勿”,表示劝阻或禁止,相当于“不要”,所以“勿要”重复,去掉“要”。2 忌不准随地小便“忌”,认为不适,有否定意义,再加上“不”,意思刚好相反。去“不”。3.凯旋而归  相似文献   

17.
“月亮”是历代诗人写不完看不厌的永恒题材。像晋代: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同是写“月”,但月在诗中的功能却迥然不同。月究竟有多少功能?在古诗词中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表时间。《诗经·君子于役》中写“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归?”这句诗的意思是“丈夫被国君征去服役,将外出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重聚。”这里的“不日不月”意思是“不可以用日月计算”表时间长久。同样,陶潜的《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贝克特的国籍,人教版必修③说“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岳麓版却说“该派……开山之作是法国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同教材对贝克特国籍的说法不一?哪种说法正确呢?  相似文献   

19.
若到江南     
若到江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从小在外婆家生活,处在中北方,我总是渴望能回到江南老家望一望。我爱江南,也许是本身就有江南血脉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20.
化归与解题     
“化归方法”是把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某种转化 ,归结到所解决的问题中去。化归方法主要原则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具体化原则、极端化原则、和谐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