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对报纸的共性研究较多,如党报的“喉舌”作用、报纸的指导性等,而相比之下,对报纸的个性,即报纸的特色研究不够。这恐怕是导致今天“千报一面”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各种报纸竞相发行,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闻战线上出现了“报竞人择”的新形势。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把报纸办得独具特色,不仅是新闻理论研究的新课题,也是报纸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办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对报纸的共性研究较多,如党报的“喉舌”作用、报纸的指导性等,而相比之下,对报纸的个性,即报纸的特色研究不够。这恐怕是导致今天“千报一面”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各种报纸竞相发行,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在新闻战线上出现了“报竞人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张金良 《新闻窗》2006,(1):53-53
网络时代缩小了地球的距离,世界各地的信息转瞬即可传遍全球。于是,网络仿佛成了信息的源头活水。一时间,许多媒体除了有限的原创信息外,大多采编网络信息。这在一些地方报纸上比较突出。作为新闻来说,这似乎无可非议。然而,报纸大副刊多元化趋向派生的许多副刊版面也被网络信息充斥,使地方报纸副刊变得“千报一面”、“千报一腔”,不但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影响了报纸的品位。这个问题值得报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 在新闻改革中,各省报都注意加强地方性,报纸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十年内乱期间那种“千报一面”的令人厌恶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但是在这同时,似乎也还存在对地方性  相似文献   

5.
储继华  刘晓云 《新闻传播》2006,(6):65-65,67
在娱乐新闻不断繁荣的同时,各家晚报娱乐新闻版面也出现了“千报一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家晚报的娱乐新闻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由此造成独家新闻、特色新闻越来越少。从晚报娱乐新闻版面所面临的这种状况看,如何打造晚报娱乐版特色已成为各家报纸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报纸“千报一面”,缺少个性和特色,表现在综合报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专业报技术性和知识性)有余,而可读性和趣味性不足。如何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困惑各报多年的难题之一。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率先推出“星期刊”,1984年2月11日《南方日报》又创办“南方周末”,并成为一张独立的报纸,同年10月《参考消息》推出“周末版”。此后至今,全国省级和地市级报纸  相似文献   

7.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生命力的表现”。这是9月间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十七个省、区的三十七家地、市报纸总编辑座谈会上一致的看法。他们说,过去一段时间为什么出现千报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呢?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不实事求是,一阵风,一刀切,不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办报,只讲统一,不讲区别;只讲共性,不讲个性;甚至错误地把地方特色当作地方主义来批判。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认为,地方报能否办出  相似文献   

8.
张政 《传媒观察》2003,(12):53-54
报业竞争的直接结果是报纸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面对读者选择的多元化,党报也不得不打破“千报一面”的模式,争取让自己变得“好看”起来。这一可视性的变化表现为:图片、图表用得多了、大了,标题更醒目、提神了。这无疑是非常可喜的进步,也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相似文献   

9.
在企业报的办报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即企业报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两个字:“我厂”。我把手头的160余种企业报粗略地翻了翻,头版三到五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有40份,一到二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就更普遍。而类似这种情况,局办报纸反复出现“我局”;公司报纸反复出现“我公司”;院校报纸反复出现“我院”等等。这种新闻标题制作中出现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企业报头版标题中的通病。象“我厂87年质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我一企业升级总目标”、“我厂综合服务公司七月一日正式挂牌”、“我厂厂长×××被聘为编委”、“我厂十次  相似文献   

10.
“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生命力的表现”。这是9月间在哈尔滨市举行的全国十七个省、区的三十七家地、市报纸总编辑座谈会上一致的看法。他们说,过去一段时间为什么出现千报一面、缺乏特色的现象呢?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了“左”的思想的影响,不实事求是,一阵风,一刀切,不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办报,只讲统一,不讲区别;只讲共性,不讲个性;甚至错误地把地方特色当作地方主义来批判。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认为,地方报能否办出地方特色,是地、市报纸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哪方面入手办出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已  相似文献   

11.
差异就是市场创新才有出路——对新闻同质化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我国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都市类报纸异军突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伴随着繁荣而来的是同质化现象开始困扰各家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新闻同质化的表现何为同质化?报业同质化现象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内容层次,典型特点是千报一面。其二是报业运营层次,表现为各报策划手法相似、营销运作雷同,缺少独树一帜的报业盈利模式。第一层次的表现最为显著。体育、娱乐、财经、I T等热点报道,你有我有全都有。我们通常说的…  相似文献   

12.
黄怿晨 《东南传播》2018,(1):138-140
平面媒体同质化导致"千报一面"的现象日趋明显,而随着各类媒介之间的日趋竞争,报纸媒体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为了能在新媒体时代继续立足,越来越多的报纸媒体开始注重版面的视觉形象包装,报纸的视觉设计已成为报媒赢得竞争的重要利器。为了解决排版混乱,视觉效果低下和传播效果不如预期的问题,《新疆日报》率先开展了视觉改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14.
近来,在沿海开放城市,党报“瘦报化”已呈明显发展之势,从东南沿海,到山东半岛,到东北三省,已有部分城市党报开风气之先,也有不少党报正在酝酿跟上,仅笔者所在的山东半岛,已有三家日报改为“瘦报”出版,这是近来我国新闻出版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所谓“瘦报”,就是将原来的报纸  相似文献   

15.
成岗 《传媒观察》2013,(2):13-14
时政新闻报道,由于被报道者地位高、发布信息重大而令人关注。在党报与都市报中,一度呈现出文本单一,语言枯燥乏味、模式化的现象,陷入所谓“千报一面”、“面目可憎”、“谁写谁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日报在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在报纸发行、广告收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日报发行50多万份,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2.4倍,晚报发行90多万份,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3倍。报纸利润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两倍。北京日报改善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有三: 第一、努力扩大报纸发行,增加广告收入。我报院落狭窄,用房紧张,印刷设备少,  相似文献   

17.
王哲 《传媒观察》2005,(1):58-59
当今时代,报业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激烈,各报在新闻资源、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地方报纸面临着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冲击,苏南某市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日发行量超过20万份,而当地日报、晚报日发行量的总和只有15万份。一时间,为了争夺读者、广告,地方报纸积极应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改、扩版。但是地方报纸在步入“厚报时代”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一些地方报纸走进了“雷同化”的误区。表现之一:报纸的版式“千报一面”。这一现…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可能是国内各类报纸“千报一面”的顶峰大聚会。瞧一瞧,看一看,从3月3日到5月20日的大部分时间段,党报乃至某些都市报、行业报,稿、图片,完全是一样的脸面,日报再翻版。中央各主流报纸、地方省市各报每天第一版的大多数文甚至连排列位置也仿佛人民日报再翻版。  相似文献   

19.
地方特色与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张省报,要想把地方特色与开放性结合起来,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这种结合的重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方日报就鲜明地提出:不再搞“小报抄大报”、“千报一面”的那一套,把报纸办出地方特色来。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多发地方稿件、扩大报道面、敢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坚持在报纸上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与此同时,南方日报顺应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报纸发行大战时下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在华东一些城市,订阅报纸的凭证——报卡满天飞的情况又开始出现。“黄牛”在报纸发行站附近叫卖报卡,网站《二手市场》等栏目交易报卡。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黄牛”的报卡不管在街头叫卖还是网上交易,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价格便宜20%~30%。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讲堂上,有“魔鬼发行”之称的发行职业经理人谭军波先生提出了“报卡灾难”的说法。顺顺当当走过了10多年历程的报卡怎么戴上了“灾难”的帽子?难道这一切全是报卡惹的祸?规模征订的助推器报卡是用于征订报纸的凭证,最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