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阿昆 《北京档案》2004,(12):36-36
开场白:"档案收集难在哪儿?"的辩论历时8个月,将于本期收场.说档案收集难,难在何处?说档案收集不难,原因又何在?70余人参与,各抒己见,又各执己见.既无专家定论,也无领导拍板,但读者皆已开阔视野,心知肚明.这就是"每期一辩"的宗旨,似无结论,似有结论,惟愿档案收集工作前景更美好.新年伊始推出新辩题"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诚盼读者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36-36
开场白:美猴即将引退,金鸡就要登场.转瞬间,"每期一辩"栏目跨越世纪,进入了她诞生后的第10个年头,并开始了第22个辩题"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的辩论.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先给大家拜个年,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本栏目的厚爱,更期盼未来岁月中,能得到您的更多支持与关注.客套话就此打住,现在辩论开始.  相似文献   

3.
开场白:"历史能否戏说"自开"辩"以来,本市读者颇为喜爱,外埠读者纷纷来稿;兰台人十分关注,圈外人更感兴趣.加之"十六大"召开前后,<中国档案报·档案大观>连续转载,致使栏目格外生辉.本期再选数篇,以为压轴之作.虽非结论,却有代表性和综合性.新的一年将推出新辩题"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欢迎光顾.  相似文献   

4.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1):42-42
开场白:本期刊登了来自诸多方面读者的稿件,其中包括署名樊璟琍的电子邮件,文章写得幽默诙谐,不乏讥讽,耐人品味.不知能否把您的真实姓名、地址、邮编告知阿昆,以便按规定尽早给您寄送样刊、稿酬.希望您今后更多地关注"每期一辩"."每期一辩"不仅是档案人的论坛,也是所有关注档案工作的其他行业读者的论坛.特别是像"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这样的辩题,档案圈外的读者应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5.
阿昆 《北京档案》2005,(5):33-33
开场白:编研不能搞无米之炊,说明炊之关键在于"米";有了"米",如何炊,炊什么,也是区县档案编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的辩论大体可概括为以上两点.企业要想常胜不衰,必须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每期一辩"要想把握时代脉搏,紧扣读者心弦,必须不断追逐新的热点,推出新的辩题.下一辩题是:"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但这不意味"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的辩论已近尾声,相反,却应了<沙家滨>中一句台词,"茶喝到这会儿,刚喝出点味道."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昆 《北京档案》2006,(3):41-41
开场白:春节前夕,承高勇君邀请,阿昆茶座在363.china.com网站开业,如此"每期一辩"又多一阵地.该网站系市档案馆职工开办的第一家个人网站.若想了解"每期一辩"的更多情况,请点击该网站;若给"每期一辩"投稿,除仍送yukun.yang@163.com外,也可寄送该网站.茶座将转载"每期一辩"前几期内容,供读者阅读或下载.顺便预告下半年辩题:"档案馆的档案屡屡被‘发现',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7.
开场白:朋友告诉我,兰台人不仅关心"历史能否戏说?"更关注电子文件的发展走势.为此,在<北京档案>明年1期隆重推出国际版本之际,新的辩题"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也将闪亮登场,欢迎<每期一辩>的新朋老友继续捧场.当然,本期和下期的辩题还是"历史能否戏说?"  相似文献   

8.
开场白:随着新世纪最初十年成为历史,一个新辩题我心目中的两个体系建设拉开了帷幕。阿昆期盼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以使未来十年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曹淑芳:近年报刊对两个体系多有提及,每期一辩以此为题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当您看到本期辩题是<我心目中的三个体系建设>时,一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辩题中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呢?为此,请特别关注本辩题的最后一辩.从下期起,<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0.
阿昆 《北京档案》2006,(8):40-40
开场白:自本栏目上期报道L单位档案馆对"尘封馆藏因何屡被‘发现'?"的讨论,拉开新辩题的序幕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读者来信见仁见智,或赞成,或反对,或另辟蹊径,独出心裁,更有人认为应先搞懂辩题中的"尘封馆藏"和"发现"等关键词的含义.阿昆深感:"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说句心里话,要办好"每期一辩",真正的英雄就是真正喜欢"每期一辩"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阿昆 《北京档案》2005,(9):32-32
开场白:上月市人大召开听证会,就本市禁放还是限放烟花爆竹听取意见.所有陈述人均为自愿报名,代表某一群体观点的市民,其陈述中的雄辩、机敏、严谨和不乏幽默的反诘,乃至把握问题的切入点,都给收看电视转播者以极大启迪.从某种意义上讲,"每期一辩"也是听证会,陈述人就是热心参与的各位作者,听证人则是档案界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本期是本辩题最后一辩,相信为时九个月的辩论,于您、于档案事业发展都好处多多.金秋十月,"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将闪亮开场.  相似文献   

12.
开场白:新世纪第一年即将过去,本辩题也将告一段落.<每期一辩>作为一个群众性栏目,只是为您提供一个思辩和争鸣的园地,它不会也不可能扮演一个类似经济合同仲裁者,或者体育项目裁判员的角色.如果您硬要说阿昆把您的思想搞乱了,请务必阅读本刊刊登的<北京市"十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关目标管理的论述.好了,现在预告明年首期辩题:"档案馆要不要提供馆藏以外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西阳 《北京档案》2000,(8):35-35
近日友人告诉我,前些年,竞相离开档案部门的人,近一两年又争相回到了档案部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记得早些年《中国档案》曾对档案人才流失的问题展开过讨论,后来《北京档案》的"每期一辩"栏目也以"档案人员跳槽的是与非"为题作过唇枪舌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阿昆 《北京档案》2005,(12):39-39
开场白:承蒙宣武区档案学会陈杨理事长为本期论辩组稿,感激之心难以言表."每期一辩"虽不能与云集专家学者的正规学术论坛相比,但却三言两语,不拘一格,唇枪舌剑,雅俗共赏;其间不免一二奇谈,三四怪论,五六说法,七八论争,颇能发人深省.如您欲涉足学术论坛的高雅殿堂,又不知从何做起,建议您不妨把"每期一辩"作为登楼之梯、敲门之砖.阿昆甘愿做一颗铺路石子,圆档案学会广大会员的梦.2006年即将到来,此开场白权当"每期一辩"的新年贺词.  相似文献   

15.
阿昆 《北京档案》2003,(1):53-53
开场白:伴随《北京档案》推同国际版本,实现创刊以来的第三次飞跃,“每期一辩”栏目也进入了她诞生的第8个年头,并开始了第18个辩题……  相似文献   

16.
开场白:“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当您收到本期杂志时,一个生机盎然、更加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招手。“每期一辩”将在新的一年向您展示新的辩题:文物档案资源能否共享?档案收集究竟难在哪里?您如果有好的辩题,阿昆可以变更计划,让您先辩为快。郑辉:档案馆发展档案文  相似文献   

17.
档案工作还是要讲默默无闻主持人阿昆开场白:《每期一辩》带着几分稚嫩、几分羞怯和广大读者见面了。不期围绕“档案工作还是要讲默默无闻”这个辩题,我们选登了3个正方和3个反方针锋相对的辩论,我们深信您读了以后,不仅会喜欢这个栏目,还会参与这个栏目。为此,我...  相似文献   

18.
阿昆 《北京档案》2007,(8):48-48
开场白:《档案与你同行》演讲比赛早已落下帷幕,但入选决赛的14名选手中只有一名男性的现实,却让我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于是萌发了在"每期一辩"栏目《评说档案演讲比赛中的阴盛阳衰》的想法,以请教各位同仁.至于《企业重组话档案》的辩论已历时半年,虽"万马战犹酣",亦断然于本期鸣金.  相似文献   

19.
阿昆 《北京档案》2003,(6):44-44
开场白:本期推出了新辩题“企业档案:分级管理?属地管理?”,辩题源于《北京档案》今年第一期刊登的马忠魁撰写的“属地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一文,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建议“每期一辩”就此展开讨论,阿昆为此征询了持不同观点者,都认为此举有益活跃学术氛围,是发扬学术民主、普及学术研究、集思广益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20.
阿昆 《北京档案》2005,(6):39-39
开场白:对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可谓众说纷纭.平谷区档案局原副局长马建国两年前撰写的一篇题为<档案编研工作产业化思考>的论文,于辩论中再次被人提及.如今,斯人已逝,斯文尚在.可能你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你不能不对他在身患重病期间,还如此热衷档案学术研究的精神,心怀感佩之情.本期通过几位同仁之口,简要推介了建国同志有关档案编研的新思路,既是代逝者参加论辩,也表达"每期一辩"栏目对这位往昔的热心作者的追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