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对《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重要突破.一是王弼以玄解《老》,建立起了一套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二是唐代成玄英等人以重玄解《老》,丰富和发展了玄学的内涵;三是宋代以后的以心性学说解《老》。关于《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这三次突破,不仅是中国老学史的中心内容之一,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文化破译的系统工程──读《老子的文化解读》后致萧兵闵抗生萧兵先生:从1987年至今不到8年的时间里,您出版的皇皇巨著竟有10种之多,您的合作者叶舒宪教授也出了9种论著和两本译作.凭这样的实力通力合作,以洋洋95万余字的《老子的文化解读》.释《老子》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之友》2014,(4):F0002-F0002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一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太清宫镇)人。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的老子研究,引入了西学、佛学、儒学、墨学与之会通,使得老子义理的理解明白通透,而且有了现代气息。破除了前人对老子"不尚贤"的误解。打破了韩非子及其法家对《老子》的曲解。对《老子》一书的性质作了重新认识,进而提出了"九流皆史"说。章太炎的老子研究在老学史上应有相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纯一是近代一位颇为重要的佛教人物,像他那样主张佛化基督教、以佛教释评先秦诸子并且在这方面有多部专著的人很少见。他的《老子通释》一书即是本着佛学义理来解释《老子》的。通过分析张纯一所论老学源流、老子之道、无为之益、修身之理,可以发现他注解《老子》有两大特色,一是以通释老,二是以佛解老。通过研究《老子通释》一书,可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人物是怎么解读《老子》的。  相似文献   

6.
山东大儒张尔岐的《老子》研究在明末清初老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老子说略》以焦《老子翼》为解读参照,对宋明儒家在解老过程中大量使用“性命”理论的传统做出反动,转而重新注意《老子》的政治价值,体现出新的诠释风格。  相似文献   

7.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毛诗正义》集汉魏《诗》学之大成,《诗集传》是“诗经宋学”集大成的权成之作:  相似文献   

8.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流派,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创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流而为战国时关尹学派、文子学派、列子学派、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等。道家全部发展史上,黄老学派最具社会政治影响,庄子学派则无疑是道家思想的中坚。道家学派中最为重要的著作有《老子》、《庄子》、《列子》、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前四篇古佚书、《管子》四篇(《白心》、《内业》、《《心术》(上、下》)、《淮南子》等。道家思想精深充实,特别是老、庄,他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弊端,对人间的愚昧进行辛辣的嘲笑,他们主要贡献是在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解读鲁迅的《出关》入手,依据历史事实和前人的有关论述尽力恢复了老子、孔子和关尹子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以及老子与孔子、老子与关尹子之间的真实关系,分析了三门峡文化在先秦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与老子哲学的一定暗合性,破译了“道德”和“玄牝之门”的千古隐秘,论证了《道德经》诞生于三门峡灵宝函谷关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和宋代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两部重要的著作。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称《毛诗正义》为《诗经》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诗集传》为《诗经》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洪湛侯《诗经学史》认为  相似文献   

11.
老子在《绝智弃辩》(老子甲)中提出的道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是客观性和形上性的统一,老子的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它不是一个思辩的概念,而是一个混然自成的实体,它源于古始神话本原,是对中国神话本原的哲学概括,是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后起道家学关尹,太史儋(老儋)对老子的道进行了诠释和补充,构了中国天道本原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教育思想许梦瀛一、老子生平简述关于老子的生卒年月和《老子》这本书的作者和时代问题,向来众说纷坛,目前仍无定论。根据《史记·老在申韩列传》及《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史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解读鲁迅的《出关》入手,依据历史事实和前人的有关论述,尽力恢复了老子、孔子和关尹子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以及老子与孔子、老子与关尹子之间的真实关系。分析了三门峡文化在先秦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与老子哲学的一定暗合性。破译了"道德"和"玄牝之门"的千古隐秘。论证了《道德经》诞生于三门峡灵宝函谷关的偶然性、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老子>五章》一课出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五章选文,言简意丰,思想精深.本课以三个问题为中心,辅以其他资料,引导学生研读五章内容,力求使学生初步了解《老子》一书中“道”的内涵、老子的治国主张和老子的社会理想,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对老子的主张进行评价,以实现学生和老子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经典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培养、教育、塑造学生的权威的课本和教材,靠一代代人的传承、诵读、解释,并在传承、解释中发展、创新。 所谓“经典”,最主要的义项就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所谓“文化经典”,则是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的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这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就是指儒家的四书五经(或《十三经》),道家的《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孙子》,法家的《韩非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创造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创造教育现状在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文化主要沿袭的是儒家思想,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总体上是崇尚传统、尊师守礼的。中国教育很少重视创造教育,更不注重培育创造型人才;相反,却残酷地镇压、扼杀“离经叛道”的创造活动和革命精神。中国文化大含细入、源远流长。历史上也不乏创造理论和创造教育的倡导者。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0多年前(即在春秋时期)与儒教几乎同时诞生的道教(即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虽然全书并无“创造”二字,但却包含有世界上最早、最深奥的创造理论:如“无为而为”。它是…  相似文献   

17.
老予的道与自然之道是相合的,老子的心与人民的心是相通的。《老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成书于西周末年。但两千七百年以来人们很难懂得《老子》,除了各种主观上进行曲解的因素之外,文字的变迁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从老子所处时代的文字背景出发,举通行第一章为例,得出应以甲骨文与金文的本义来认识《老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商颂研究》序夏传才青年时代,我是高唱公木先生(张松如)作词的军歌走向战场的,以后又读过他的诗集和诗论,他是我敬重的老诗人。我搞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又读过他的《老子说解》、《老子校读》、《先秦寓言概论》,引用过其中的论点,他是我敬重的老学者。论资历,...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经典",是指各民族古老的、具有深刻思想意蕴,并在各民族历史上长期发挥精神指导作用的文化典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堪称"文化经典"的原典首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此外还有《论语》、《孟子》(儒家经典),《老子》、《庄子》(道家经典),《墨子》(墨家经典)等。这些典籍因其思想的原创性、内容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20.
从那个没有确切年代的传说开始,老子留给历史的就始终只是一个背影,然而,老子因为留下了《道德经》,他又成了古老中国的一面图腾,是神秘东方的一线灵光。千百年来,仁智互见,在无尽的文化乡愁中,也激发了后人的无穷灵性与智慧的交感。虽然《道德经》各种校订本高达3000余种,阐释老子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而当我读到马睿的《话说老子》(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