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1日中午至22日凌晨,特大暴雨降临北京,致190万人受灾,交通大面积瘫痪。截至23日17时,因灾死亡人数达到37人。北京市气象台于21日上午启动暴雨蓝色预警,随后,下午14时和18时30分分别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和暴雨橙色预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雨夜的北京,10万参与抢险、救援、排水的市民和干部,无数爱心志愿者和交通参与者,站在了大雨中。乃至普通市民所体现出的"最美精神",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博,传递着灾情,也传递着救援信息,激发了这个城市每一公民的责任与道义。虽然北京市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抗击这场暴雨,也涌现许多感人的故事,但道路被淹、市民被堵、人员伤亡依旧成为暴雨留给人们的心头之痛。新华网刊发了评论文章《追问北京暴雨下的应急  相似文献   

2.
暴雨袭城     
《中国新闻周刊》2012,(27):24-25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航班延误,火车晚点,高速公路被淹,城市交通一度混乱,甚至部分立交桥下也因积水吞噬生命。那些走向死亡的人,只不过是经过一座桥,或者走上一条路。有没有人提醒他们,这路不能走,这桥下有深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永远消逝了,在北京7月的一个雨夜,在一场被事前预知而绸缪不逮的大雨里。一场大雨当头浇下,光鲜靓丽的北京城,竟也有自己的脆弱。暴雨拷问着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管理。暴雨也考验着人情的冷暖,大雨之夜,一边是市民自发组织  相似文献   

3.
37个鲜活的生命,给北京这座城市的大雨应急机制敲响了警钟"当时已经是一片汪洋,什么都看不见。"谢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看到此种情况,心都凉了半截。谢胜是北京急救指挥中心999急救中心综合站站长,7月21日,他全程参与了丁志健的救援过程。怎么也想不到,原本车水马龙的广渠门桥下竟然成吞噬生命的灾难地点。谢胜说。从21日下午开始,持续了16个小时的大雨令北京城区多处被淹。官方公布的消息称,截至24日,暴雨共导致37人遇难,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此外道路桥梁多处受损,主要积水道路63处,  相似文献   

4.
2012年7月21日,61年来最大暴雨袭击京城,北京夜未眠。大雨无情,全城有爱。市政工人,伫立在井盖被掀掉的井口旁;交通警察,被大雨淋透依然执勤指挥;环卫工人,趴在水中清理被堵塞的排水孔;路边的市民,帮司机推走熄火的车辆;私家车主,热心搭载不相识的路人……暴雨之夜,一群平凡的人,各尽其责,临危不惧,共同演绎了这座城市的良心。  相似文献   

5.
暴雨一周     
7月底8月初,立秋将至,全国多个城市迎来连场大雨、暴雨,清凉之气骤降。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十来座城市,在  相似文献   

6.
一边是市民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乘客,另一边是出租车难觅影踪,甚至开价就是三百四百;一边是部分酒店坐地涨价,另一边是企业老板、酒吧员工打开办公室,为滞留的旅客提供食宿。大雨之夜,人心亦在经历一场考验7月22日,暴雨初歇,北京的早晨安静了下来。东方渐露的鱼肚白,替代了路灯的灯光。在过去的16个小时里,这些长年驻守路边的路灯,见证了一场罕见的袭城暴雨,也照见了城市的冷暖两面。"亲们,走起来""望京的高富帅和屌丝们有没有愿意义务去机场接被困的兄弟姐妹们?"7月21日22:32分,看着外面大雨如注,网友菠菜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华商报》、山东的《齐鲁晚报》等均做了及时跟进的深度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期间,笔者正在英国剑桥游学,通过网络,笔者对50多家媒体关于这次特大暴雨的报道进行了统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北京的立交桥下不再逢雨必涝,城市管理部门一直在想办法,但或许始终也没有痛定思痛。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北京便大兴土木准备改造城市下水系统,并设定了雨污分流等一系列计划,然而60余年后,这个城市仍在吞食多年忽视排水规划的恶果7月21日晚上8点多,家住北京西三环莲花桥西南角的瞿剑在五棵松看完电影准备开车回家。他看到外面正下着大雨,就知道莲花桥下又该积水了。"凡是有下凹式立交桥的地方都容易积水",本着这条原则,他弃走环路,七拐八绕地才回到家。  相似文献   

9.
陈艳萍 《新闻窗》2012,(5):37-37
2012年7月,北京大雨。7月21日晚,广渠门桥下一名男子被困在浸满水的越野车内丧生。  相似文献   

10.
有批评者指出,《环球时报》只是一味地给政府抬轿子,说好话。其实不然。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首都北京的排水系统在这场暴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这场暴雨"冲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原形,以及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首都的本色"。"这场大暴雨……  相似文献   

11.
路鹃 《青年记者》2012,(27):32-33
"7·21暴雨"中手机媒体的表现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发特大暴雨。灾难发生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体现出了惊人的有效性,尤其是手机媒体和微博对于民间力量的迅速动员和组织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12,(5):17-18
事由:7月21日,暴雨从天而降,京城很快变为汪洋“泽国”。 21日一早,北京不少媒体便以各种方式大量刊播雨情提示,建议市民减少出行。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200多位一线记者,已提前到位,“迎接”暴雨来袭。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在城市内涝中.广渠门一司机被淹死在自己的车中。当众多媒体网站在传颂“北京精神”,弘扬市民奋勇救人的主旋律时,一些商业网站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困在车内如何水下逃生、城市暴雨求生法则”这类话题,并制作成专题.形成了时髦的热点炒作,掀动了破窗锤的全国热销。我们必须看到,商业网站的“标题党”已经渐渐从人们印象中的色情、低俗中走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21"暴雨给北京市带来了惨重的损失,灾害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以"北京暴雨"为主题词,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截至7月26日可以得到315万条有关信息。灾难事件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和提高了政府和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一、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对舆论引导有重大作用传播信息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增加信息含量是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传播的长处得到发挥,精心选择的新闻图片对于信息的传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2日的北京日报用了9个版的空间以"抗击强降雨,大爱涌京城"为主题集中进行报道"7·21"暴雨,使用的新闻图片达到25幅。各  相似文献   

15.
<正>门头沟城区暴发山洪,三趟失联受困列车牵动着大家的心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自7月29日开始北京连续强降雨,西部、西南部、南部迎来特大暴雨。7月31日,随着雨势的不断加大,北京房山区、门头沟区暴发山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迅速成立应急报道组奔赴各区灾害现场进行报道。我作为应急报道组的成员,迅速跟随同事冒着大雨进入门头沟山区进行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6.
雨季如期而至,去年北京7·21大雨,夺去77条生命。一年过去了,高考女孩跌入排水管道不幸身亡、南宁一位女士暴雨中跌入无盖下水道失踪等类似新闻,伴随汛潮不断出现。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看不见的"良心"除了靠法律来约束外,官员政绩考核中不能只关心各种疯狂增长的数字,要把让人民安居、切实抓好排水系统这种看不见的工程,当作对城市管理者政绩的最好考核。雨必涝、暴必害,几成城市顽疾。我们日见高楼大厦、广场绿地、体育馆及地铁捷运等浩大工程填充了城市的"面子",却鲜有城市管理者在地下管网、排水系统等"里子"项目上动真功夫。光鲜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背后,像"血管"一样被掩藏在"身体"内部的地下管道,却呈  相似文献   

17.
傅有美 《青年记者》2012,(24):20-21
7月21日北京暴雨,杂志编辑丁志健困在车中不幸溺亡。湖南卫视"减压类"节目《完美释放》紧抓此线索,在丁志健追悼会结束的当天下午,将其遗孀请到了录制现场。本希望她通过电视"完美释放"痛楚与哀伤的栏目组发出官方预告微博之后,不料引来骂声一片——"消费苦难"、"作秀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 不久前,生活日报转载了关于长沙内涝的两篇稿件.由于编者选择、处理得好,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一篇是6月25日长沙一份报纸的报道<几经暴雨,长沙为何免于内涝>.该报道开头先是指出北京、武汉因暴雨造成内涝,给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然后对长沙城市下水道建设及清淤工作大加赞赏,说长沙不会发生内涝.另一篇是两天后新华社的报道:从6月28日中午开始的一场大雨,使长沙主要街道积水成河,不少地方交通阻断.网友嘲笑:"世界领先的水陆两用公交车在长沙诞生".两者巧妙对照,简直像一幅讽刺漫画,暴露了地方媒体报道中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远攻近交".  相似文献   

19.
林敏 《青年记者》2016,(22):32-33
六月中下旬以来,武汉迎来连绵雨水.武汉人早已习惯了梅雨季,习惯了这个季节城区渍水,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水上漂”奇观也只是提醒武汉人,夏天来了.然而,今年的梅雨季不同往年,这是一场比往年多10天的“暴力梅”. 我负责武汉远城区新洲区新闻,几场大雨后,我开始担心,新洲会不会出现山洪?暴雨会不会冲垮路面?关注雨情的同时,最不好的消息还是来了——7月1日晚,新洲区凤凰镇郑元村陶家湾举水河西堤发生溃口.新洲区遭遇有水文记录以来从没有过的上下游暴雨叠加,水位之高从没有过.  相似文献   

20.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一周里,由网络(特别是微博)、报纸、电视和广播(特别是直播)、移动媒体和公众传播共同组成了一个特定的舆论场。其中,作为北京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此次同题竞争中,北京晚报的表现可以用"抢点精准""抢先半步"来概括:7月21日,率先刊发气象台暴雨预警和排水集团等有关部门未雨绸缪的新闻和图片;7月22日,《雨中情》在暴雨后第一时间推出11块版的当天最大规模纸媒报道;7月23日,《721》首先发回京港澳高速的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