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183;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
英国画派的杰出代表庚斯博罗周学军编译庚斯博罗是18世纪的一位天才画家,在肖像画和风景画中,以其轻妙、流利的笔触感染着每一位观众。1777年,托马斯·庚斯博罗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公开展出了玛丽·格雷厄姆的肖像画,引起了轰动。当时正值这位艺术家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晚钟》     
《晚钟》(俄国)列维坦列维坦(1861──1900)是我国青年美术爱好者所喜爱的俄国风景画家。他的每一幅风景画都渗透着某种情调,对自然的感觉细致入微,绝妙地表达出自然的各种调子和状态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情愫和感觉,把自然状态的描绘和人的感受的表达联系起...  相似文献   

4.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印象派”波澜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历史性成功后的1887年,一位年轻的日本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印象派成为其人生选择。印象派的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无限的艺术激情,这个人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年)。黑田清辉于1893年回国,立即在日本艺坛掀起巨澜。他以倾向于印象派的全新艺术观念,改造西画教学并创立…  相似文献   

5.
正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1959—)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在特立尼达和加拿大度过童年,1979年赴伦敦先后就读于温布尔登艺术学院和圣马丁艺术学院,并在切尔西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02年返回特立尼达生活和工作至今。多伊格的作品几乎全都是风景画,但他却是一位另类的风景画家,亦一直抗拒与传统风景画扯上关系。他的作品不拘一格,所描绘的景物是介于记忆与想象之间的影像,创作灵感来自都市生活中偶遇的摄影或电影题材,抑或他童年时期的风景印记。他说:"自然在画中是再创造、记忆和幻想,而不是模仿。"画作呈  相似文献   

6.
仙游是著名人物画家李耕的故乡,受其影响,当地画古典人物者多,画山水、花鸟者少,画工笔花鸟画者更少;而年轻画家詹黎明的工笔花鸟画紧随时代,出类拔萃,堪称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7.
正在观赏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画时却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这幅画画的究竟是哪里啊?""题目写的是黄山秋色,怎么在黄山找不到这个景致啊?"但是,当人们在议论现实主义风格的风景画时则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瞧,画家把这个地方描绘得多美啊!跟真的一样!""哎呀,看看这幅画似乎把空气的清新感都表现出来了!"如此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在国际拍卖会上接连上扬,似乎带给画家一种福音。这种上扬刺激了各地画家涌向北京,涌向当代艺术的大本营——宋庄。画家、准画家、二把刀画家及来路不明面目可疑者……都认为当画家成名发财的机会到了。以画家的名义住进宋庄的外来者迅速增加,两年前仅百计的宋庄画家村现在数以千计。画家的剧增,直接促进当地农民式的房地产开发——高高低低的画家工作室、大大小小的画廊美术馆、工厂式的艺术区,热情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有人统计,过去一年宋庄农民当房东的收益700余万。  相似文献   

9.
花园雪景     
高更成长为一名画家就如同他长大成人一样,似乎一蹴而就。他大器晚成,也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他独特的印象主义画风是瞬间形成的,当然,此前他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过程,并吸收借鉴了周围画家的风格。幸运的是,高更无须摆脱学院派的束缚,因此可以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法国画家亨利·卢梭①的一生充满了离奇古怪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在他死后仅仅过了半个世纪,形形色色的佚话和怪诞的传说就像夜雾一样缠绕着这位画家,使人看不到他的庐山真面目。现在让我们来拨开这层传说的迷雾吧!当然,这些并不都是臆造。许多佚闻和朋友们的证言大概可以给我们证实这位“心灵纯洁的业余画家”的形象,然而,尽管是这样,关于卢梭的神话,还是有不少需待更正的。首先,他自称为杜瓦涅埃(海关官员法文clwan-je的音译),因此就有海关官员之说,但实际上他并不是正式的海关官员,只不过是在巴黎近郊对进入市内的食品和其…  相似文献   

11.
水色的美丽     
常工 《世界文化》2014,(9):I0001-I0004
<正>提到水彩,当然以轻松生动为第一特征。两色相遇,随水分多少相互渗透,变化莫测,浑然天成。画面里透明的色彩淡淡地告诉观者我可不是像油画那样层层叠加而成。水彩,就因为它的简括和不可预见的神奇变化而跻身各大画种之列。18世纪英国,画家们对大自然进行深入的观察,形成表现自然的欣赏性风景画。在色彩上突破前人的局限而追求真实的光色效果,显示了水彩画表现阳光和空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4-95
2012年12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于约翰·马德伊斯基艺术展厅和韦斯顿展厅举办了英国风景画顶级大师约翰·康斯特勃、托马斯·庚斯博罗和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作品专题展,名为《康斯特勃、庚斯博罗和特纳风景创作》。  相似文献   

13.
世文 《世界文化》2001,(2):12-14
地处多瑙河畔、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风光美丽、古趣盎然的城市。它那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绕城而过的蓝色河水、郊外遮天蔽日的森林以及远处高低起伏的峰峦,共同交织成一幅韵味无穷的风景画。维也纳曾是哈布斯堡时代神圣罗马帝国的京城,昔日的辉煌为它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因此,市内到处可见名胜古迹。这些先辈们世代努力堆积而成的丰富遗产,至今仍在散发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让世人对其充满眷恋。维也纳风格访问过维也纳的人,都非常喜欢这座古色古香的都市。它多姿多彩的巴罗克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式等各种风格…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画廊于去年10月1日至今年1月6日为泰纳(Turner,1775~1851)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做了一次完整全面的回顾展,主办者借调英国泰德美术馆86件精品,其他的则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收藏。共展出140件,一半油画,一半是水彩和素描,涵盖泰纳一生的创作,规模之大是其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5.
徐志广作品     
《中外文化交流》2008,(8):65-65
美术评论家赵力指出,徐志广的“苹果树”,既是画家发掘的独特画题,也是其情感与生命精神的浓缩,更是徐志广对视觉形式的创造基点。因此,“苹果树”不仅与自然的客观物件保持着现实性的联系,又能超越自然属性而提升为文化性的喻指与精神性的象征,进而“调动观者的感官与心灵,最终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6.
“世界画家看上海”是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和上海市外办联合主办的大型艺术活动,参加该活动的外国画家有23位,来自澳大利亚、芬兰、美国、新加坡等23个国家和地区。主办者将以“世界画家看上海”作品展的形式,集中展示23位外国画家在沪创作的美术作品。“老外”在上海遇建浩是与外国画家联系的主要负责人。当问及为何邀请像扬尼斯这样的年轻画家时,遇建浩说:“因为他非常有潜力,我们不仅邀请已经成名的画家,还邀请‘明日’之星。”其实,此次活动所邀请者并非都是“明日之星”,还有早已辉煌的“昨日”之星。来自澳大利亚的劳伦斯·道斯…  相似文献   

17.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18.
向阳的金秋     
军旅画家由于其创作总体的现实主义取向,而成为当今画坛上一支颇有声望的令人瞩目的群体。一批军旅画家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开拓,不仅取得了出色成就,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孙向阳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9.
郭栋 《世界文化》2007,(9):50-51
多少年了,我脑海里的枫丹白露一直弥漫于卢梭的风景画中,并陶醉于“枫丹”与“白露”那如诗如画的名字,觉得它是世界风景中最优雅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2014,(7):I0001-I0004
写意的平和性 “剑气箫心”是一种气质,是一种对比,在中国的写意画中也时常能窥见其中的存在。写意在技法上本来是一种粗放、不拘细节的“剑气”,然而其内涵所展示给观者的则是一种平和淡然“箫心”的意境,这是画家们的追求,也是画家们不断攀登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