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邱薇 《辽宁教育》2016,(5):20-21
珠江五校以先进的民主教育理念、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空前的办学规模迎来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里程。在民主教育实践中,家校合作开放办学是其最重要的创新举措。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家校委员会",定期组织家委会成员召开会议,以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走近家长问愿  相似文献   

2.
吴若果 《教育》2011,(34):5
家委会,即"家长委员会"的简称,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校联系模式,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了解、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经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机构,它的任务是代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丰富学校教育,让家长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去亲近自己的孩子,帮助班主任或学校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对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家委会久已有之,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家委会,形同虚设,变味沦为"联谊会";投鼠忌器,家长有话难张嘴。目前家委会对学校参与和监督力度的大小,与校长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邱建兴 《上海教育》2016,(Z1):52-53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家委会成立机制有效确立内涵管理有发展,集中建设靠联动。为丰富学校的管理内涵,拓展管理渠道,为了让家长有效地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日常管理中,学校成立了各级家委会,并形成"家长驻校"  相似文献   

4.
从基层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家校合作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沙龙、网络平台等方式与途径,来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在此基础上,我校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中的家校合作的有效模式,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同伴互助沙龙"这一模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从2011年12月成立至今,"家长同伴互助沙龙"以"助人自助、互助共赢"为宗旨,在提升家庭教育理念、整合家长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家长委员会三要1.要将家委会办成家校沟通的"联谊会"。家委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因而,家委会要充分发挥传声筒的作用,要定期广泛征集全体家长对于学校管理的意见、建议,形成系统的报告,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促成有利于学生教育的校规校纪出台。同时,对于学校的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管理的思路,家长委员会有权要求学校管理者主动与其沟通,自觉接受家委会的监督。家委会要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促成家长与学校双向交流机制的建立,从而保  相似文献   

6.
叶茂 《班主任》2009,(2):32-33
一个班通常有四五十个孩子,如果只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力量,教育孩子的难度相当大,并且很容易发生“5+2=0”的现象。创建班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利于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魏强  曲怀志 《班主任》2014,(12):11-13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如何建立规范的家委会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委会的作用,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打造家校教育合力,成为中小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校家委会建设方面努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校邓淇校长。  相似文献   

8.
自教育部大力推动建立和发展家委会以来,许多学校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纷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家校合作。在这次新的家校合作中,笔者注意到,举行各种家校活动的浪潮风起云涌,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成为许多家长委员会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有的家长委员会为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有特长、有专业优势的家长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开辟了家长讲堂;有的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各种人脉,挖掘社会中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周末、寒暑假期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有相当一批家长已经形成了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并有一部分家长已经活跃在学校教育中,他们从家庭走到学校,为当前的家校合作添一把柴,将家校合作搞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9.
行知实验中学依托以学校和家委会合作,以《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促进真人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为抓手,结合校情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家委会德育共同体,建立家校互动新机制,在家校合作共育真人方面,有一些体会和感悟。制度建设是根本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合作,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学校重点抓了几方面工作。加强家委会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成立了家委会共同体机构后,学校要提升开放性办学思想和愿望,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对学校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要加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家校合作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为此,我校以"开放、民主、融合"为宗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敞开校园大门,架起家校桥梁家委会委员轮值是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孩子,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加强家校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每周三上午,海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始。枣庄市第十五中学积极推进家委会建设,逐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家委会的建设同时引发出我们一系列的思考。一、有效的探索家长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纽带、家校是促成孩子成长成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家委会建设不仅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家庭教育的优质提升.同时还有利于社会教育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的监护人,有权利了解、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办学状况。因此,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一种教育趋势,是完善中小学社会参与制度的需要,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建设家委会,实现家校合作与共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与家庭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校应树立"家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这一理念,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服务"为特点的家校合作模式,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山东省成立了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研究项目组,枣庄十五中成功入选首批家委会建设典型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在家委会组织建设、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资源开发、家庭教育提升、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家委会科研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家长教育资源和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并非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好的事情,当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时,熟不知,家长委员会这一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使家长们也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以此来加强家校联系。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要么压根没设立家委会,学校管理全由校方说了算;要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才设立家委会,但家委会却无任何实权可言。一方面是教师抱怨学生家长对子女教育不上心,另  相似文献   

16.
正毋庸讳言,家委会的规范,就是要真正弥补以往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家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打通家校教育之间的壁垒。因此学校和家长就应给予足够重视,那么该如何充分发挥家委会的综合功能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是构建明晰的家委会成员进出机制家委会是沟通家校的桥梁,可以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意见,向家长说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纠正家庭教育中倾向性的  相似文献   

17.
张秀红 《教育》2012,(8):31-31
家委会,是教师和家长联系的纽带,也是家校合力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在国外,家长委员会有其特有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在某种程度上既解决了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大包大揽,又减轻了学校管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小学方舟校区的一次家校活动,对数字校园的应用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为了创建崭新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实现家长走进学校、关心学校,参与建设学校的愿望。同时,借助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智慧与能量,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奉献爱心、贡献力量。该校低年级部召开了以"爱心飞扬同心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隋淑玲 《中国教师》2014,(16):87-89
<正>家长是学校实现高效办学的重要力量,家长委员会是家长的自治组织,它能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协助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旨在增强家校沟通、组织家校活动,帮助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学生,经过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来,笔者就我校的家委会工作模式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04年,时代小学就认识到:只有与家长结成的是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通过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互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优势互补,家校合作才不再是纸上谈兵。在一次家委会会议上,有一位家长提出:"现在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