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观应受聘买办几达20年,但长期以来,偏重其思想主流,而将其买办给掩盖了,透过贯穿其整个前半生的卖办生涯,我们不会不得出这样的认识:(1)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化的前驱之一,在步履艰难的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中迈出了不可或缺的一步,集近代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者于一身,也是中国思想近代化中“有价值的引线人”,(2)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是爱国的,向上的,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一 郑观应(1842~1922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正翔,号陶斋。他是在“买办故乡”长大的。其叔父郑廷汇(秀汇)是上海新德洋行买办,同宗哥哥郑济东乃宝顺洋行之职员,著名买办唐廷枢是郑家的姻亲,曾寄圃和徐润则是郑家“两代相交近百年”的世交。如此家事和境遇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1842—1922)的一生,恰好同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相始终。他出生在有“买办故乡”之称的广东香山县。该县人士在近代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者颇多,因而经商致富者也不乏其人。郑观应从十七岁就开始“弃书学贾”,一直到临死前一年,大部分时间都跻身于企业界。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1842年—1921年)是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广东省香山县雍陌乡人。他一生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国难和国耻。郑观应17岁那年,因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而到上海学习经商。他在上海的叔父是洋行买办,  相似文献   

5.
买办与中国航运业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船航运业是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早的行业,轮船招商局是其代表。买办和新式商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投资于外资轮船公司,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旧式帆船业的衰落,为招商局的成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立在招商局成立之后,投资并经营了该企业。航运业的近代化,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近代化进程,带动了近代产业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业的近代化,不仅需要广大商人具有远大的商业视野、先进的商业智能,更需要增强团体凝聚力的商业道德。作为中国近代化的领头羊,上海是近代买办活跃的舞台。在变革的实践中并通过变革的实践,"买办凭借自己的财富和专门知识,成为一种新式商人"。根据中外经济学界的最新认识,有理由认为买办是中国最早具有近代属性的新式商人。19世纪后期产生于上海的商务英语教育和以买办为代表的新式商人在商业革命实践中所受的社会教育,标志着中国近代商业教育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略论郑观应司法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杰出代表之一,郑观应较多地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并以此反观中国当时的现实。他在揭露清朝司法弊端的基础上探讨司法改革问题,提出司法改革的一些设想。这些主张促进和影响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浅析买办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石志新买办是中国近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阶层,国内史学界历来对它大加贬斥,认为它是中国近代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的反动阶级。如“近代意义上的买办,只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产生的,它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工具和走狗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是我国近代史上由买办向民族资本家转化的典型,为商为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思想的矛盾、立场的复杂。他关心时局,勤于笔耕,与新闻报界联系紧密,并有自己独到办报观。不过,探析其理想中“日报”的性质特点,不难发现其“日报”观在当时只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①这是郑观应对自己一生传奇式经历的高度宏观的如实概括。其实,表现在具体行动过程中,有更为“奇”的事。例如,在1870年代到1880年前后,郑观应一方面在太古洋行当买办,并从一般买办上升到总买办的高位,另一方面,他在这同一时间过程中,写作并刊行具有高度爱国主义思想热情的《救时揭要》、《易言》两本书。这不奇怪吗?“买办”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尾随洋人忠诚为洋人服务的同义语,而“爱国主义”则是反对洋人侵权侵利,向洋人力争权利,力争使祖国迅速富强不受欺凌……等等的含义词。显然,“买办”与“爱…  相似文献   

11.
唐廷枢 (1832— 1892 )是中国近代著名买办、实业家 ,又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 186 3— 1873年是唐廷枢从事买办生涯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他扮演了两重性角色 :一方面凭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怡和洋行不断开创在中国的业务 ,为英国在华的经济侵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显表现他的买办性 ;但另一方面 ,作为洋行的高级“打工仔” ,不信任和屈辱时时伴随着他 ,特别是在经营洋行的轮船业务中 ,作为中国人的唐廷枢强烈意识着要拥有自己的轮船招商局 ,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郑子瑜因其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讲授中国修辞学变迁的学术经历及其后的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的崇敬。但修辞学史家的学术身份遮蔽了郑氏卓有精见的另一面:修辞诗学研究。本文作者以郑子瑜寄赠的《诗论与诗纪》为例,兼及国内学术刊物发表的郑子瑜部分论文,指出郑氏的修辞诗学研究不应该被忽视,阐释修辞学和诗学互相纠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樵不仅是宋代的著名史学家,而且对于文字学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在文字学史上尤其是“六书”研究史上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就其成就的内外因素而言,既有纵横贯通的思想基础、求实自得的创新意识和博雅深厚的学术积累,也生存于良好的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之中。《六书略》为郑樵所撰《通志略》之一《略》,是其专以六书说研究《说文》的代表作。该书涉及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之次第、象形为汉字结构之根本的功能观、“子母”理论等诸多观点。凡此表明,在六书研究史上,郑樵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14.
唐廷枢早年毕业于香港教会学堂,在英商怡和洋行做过十年买办,从而积累了丰厚的资产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经验.后接受李鸿章委派,创办和经营洋务运动时期两个规模较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历史事实客观地表明:唐廷枢作为中国第一代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生活 ,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 ,使其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化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开埠后苏南生丝业买办化的形成途径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开埠后苏南生丝业日益买办化。其形成的途径大致有如下几种:外国洋行利用中国传统的商业渠道操纵中国的商业资本;通过买办直接到生丝产地收购;通过买办利用“苏州制度”控制苏南的生丝市场;洋行在生丝出口的渠道中利用种种手段控制中国的生丝业。  相似文献   

17.
张謇系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者,江谦为近代江苏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江谦作为张謇的得意弟子,曾倾力协助恩师,为成功创办通州师范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奉承师愿,再接再厉,使南京高师成为初具现代科学体系、享誉东南的最高学府。师生两人携手并肩,共同为南通乃至江苏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为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先驱。张謇与江谦三十年的意气相投,坦诚相待,无私合作,共同推进了江苏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者杨廷福等曾认为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郑显文先生最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证,力证《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不谬。但检讨郑显文先生的各项证据,发现并不足以支持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观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存《唐律疏议》并不是永徽四年(653)的《永徽律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艰难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战略构想。其思想内容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理论预设、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改造的路径选择、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构想等等。毛泽东这一构想的巨大成功,及其为中国社会发展而孜孜以求的可贵探索精神,无疑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