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功能补位不足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社会化功能上升,对留守儿童社会化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作者探寻了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的特点及其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为留守儿童正常社会化提出了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韦翠荣 《广西教育》2012,(22):8+11-8,11
据调查显示,39.8%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仅会给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必须首先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担负起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生”这个重任,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大多采取"问题取向",刻板印象威胁理论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了"污名化"对个体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该做到:全社会客观、全面看待留守儿童,树立留守儿童积极、正面形象;教师不断提升修养,秉承无偏信念;学校挖掘教育资源,培养留守儿童的各种能力;多方合作营造"我留守,我自豪"的氛围,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刘先诚 《广西教育》2014,(21):62-6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关爱,有的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有的留守儿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据相关资料显示,有54.83%的留守儿童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同学和朋友,有8.30%的留守儿童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有12.10%的留守儿童根本不愿意对任何人讲心里话。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经常会独自在家,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一人,这种情况下对于留守儿童来讲会有心理的缺失,同时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不便。留守儿童一般在16岁以下,幸运的会有其他亲属照顾着,但是有大部分都是一个人在家。从2013年开始,针对留守儿童展开了调查,在国内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有6000万甚至更多。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分析,力求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亲情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缓解这一影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德育任务,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亲情意识。学校德育中亲情意识的渗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明确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的角色定位;第二,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责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扭曲、学业危机、品德不良等问题。综合历年来中小学留守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同伴关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搞好基础教育,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必然产生的一个群体,并且会长期存在。在校率低且留级率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学习成绩差、管理教育难等,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制、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为"留守儿童"进城扫清制度障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曾碧  侯攀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5):123-126
通过对陇南市成县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经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长期以往必然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转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外出务工方式,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效能;加强学校师资建设、建立学校监护系统、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民间救助组织、加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有义务对其展开科学的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长期与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相处,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其在思想、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教育》2014,(12):127-128
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不能接受父母照顾,而留在户籍地由父母一方或者委托人照顾,年龄在6到18岁的儿童。在社会转型阶段,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留守的过程中,儿童会出现一些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如果未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47):13-1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的特殊群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仅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而且也会对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需要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方面狠下功夫。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些关注大多采取问题取向。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逐渐使该群体“污名化”,刻板印象威胁理论认为这种“污名化”会对个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刻板印象威胁视角来探讨留守儿童“污名化”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整个儿童群体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往往就会造成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影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会使得儿童在性格以及意识上的发展走歪,出现漠视生命、孤僻、偏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当下大多数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意识与性格的塑造以及可持续发展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运用在实践当中,使生命意识得以在广大留守儿童群体当中渗透,让留守儿童塑造正确、完好的性格与意识形态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是目前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会民 《天津教育》2021,(4):172-173,176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的重点研究内容,因为他们缺少家长的陪伴,缺少家庭教育,这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作出了探讨,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的举措,供各位农村留守儿童家长以及教师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志红 《考试周刊》2014,(19):176-1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出现了大规模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越来越大,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农村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应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展心理疏导,制定管理制度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他们中的大多数将自己的孩子仍然留在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长期的留守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个尤为突出的难题。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