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9月,担任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的董洁林女士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中国对人类创新贡献了多少?》一文,她带领她的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中国在科学方面不仅与欧美相差甚远,较之其他文明古国也相形逊色"。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和唐宋时期,此后中国的科技创新几乎止步不前。为什么中西方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为此我们编辑部约请了胡明艳、史晓雷两位作者谈谈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喝茶的敌人     
说来惭愧,我喝茶的缘起大半为了附庸风雅。最早喝茶是高中时,喝的是家乡很土的绿茶,有时还被烟熏过,极便宜。那时总觉得喝茶能拉近些我和"高人"的距离,仿佛魏晋名流、唐宋雅士会伴着氤氲的茶气也为我  相似文献   

3.
王淑梅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I0008-I0008
"行记"即旅行记、行程记的简称,先秦时旅行记录是史官文化的重要内容,自汉至魏晋六朝,随着人们对域外世界认识的不断拓展,行记遂成为一类重要文献。唐宋行记发展繁荣,类型和内容更为丰富,体式也渐趋完善,对后代行记的写作观念和模式影响深远。因此,对唐宋行记进行整体的文学和文化研究,能够拓展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唐宋文学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一条政治、经济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在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茶马古道对促进各个国家、地区、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在此,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去除异味;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八百石……先秦时期流行"酸味"从司马迁《史记》所记来看,早在商代初期,人们对食物的味道已很讲究。《史记·殷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伊尹是商初大臣,为了说  相似文献   

6.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其最大特点,就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费孝通语)。]  相似文献   

7.
喵喵 《今日科苑》2014,(7):81-84
<正>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cùjū)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蹴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甚至国家军队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能和体育运动,也就是今天足球的起源,它作为汉族重要文化影响了其它民族,直至渐渐传播至世界。战国以来,蹴鞠历经千年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直至清代中期最终在中国逐渐消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  相似文献   

8.
《天圣令》作为一部以唐令为蓝本参以宋代新制编纂的国家令典,对研究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政府管理的视角,结合田令、赋役令、营缮令、杂令中相关令条,探讨了北宋时期政府水旱灾害的预防管理、灾害的应急管理及灾后应对处置管理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礼乐"是汪晖教授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一书中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他看来"礼乐"的关键在于:"礼乐共同体"是中国文化认同的标志,"礼乐思想"在唐宋之际的转变是中国古代与现代思想的分水岭,唐宋"礼乐思想"的转换形成了中国思想史话语系统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雯 《今日科苑》2010,(18):231-231
第一章中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 中韩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中国的唐宋时期就有文化、政治和宗教的往来,双方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中都能发现与中国人的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在资源、贸易和产业结构、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各具优势、互补性较强。两国在贸易、投资、劳务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河东,即今山西地区,是大唐王朝"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战略要地与经济重地,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而此时,又是河东文化大繁荣的历史时期。在唐代河东的技术实践中,折射出鲜明的人力胜天工的技术工具思想、天人和谐的系统有机思想以及"天人不相预"和"在我人力"的有为自然观。同时,技术进步及其成就也赋予了唐代河东文学艺术创作的豪迈激情和不竭灵感,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技术"活化石"的同时,也带给中国以至世界千年隽永的艺术享受。文章从STS的视角,力图对唐代河东技术进步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技术创新的行业(门类)典型案例、技术进步所折射出的科学文化包括自然观以及技术与文学艺术的互动,作一个初步的系统探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新疆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新疆的出版印刷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期,《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印刷外贸加工规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网络、动漫游戏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截止2011年自治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3000余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78家,包装装潢印刷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时期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积淀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但事实上,不少中学生往往会以"功课负担太重"等为借口不愿意多读书,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提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有内容、定时间、找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环。在产业层面,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思考了在经济政策层面,如何借鉴国内其他产业和国外文化"走出去"的实践经验,我国文化"走出去"的经济政策环境如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外在因素是任何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不例外。外部因素是指对马克思中国化过程有影响的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外部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主要是:马克思的准则不仅要与内部因素相融合,还应与外部因素相融合。在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各个时期内,外部因素具积极和限制两大双重作用。在现代化经济时代,外部因素仍然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形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它是在过去五年我国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战略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提升,它将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广袤乡村全面"强起来"、从而进一步为实现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基础。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五年,"乡村"一词在我国城乡规划的语境下全面回归。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之后,"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成立,  相似文献   

17.
评"大情报"观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1历史功绩不可泯没 80年代末,冠之以"大"字的新术语不断涌现,如大经济、大工业、大农业、大教育、大文化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追本溯源,这些新术语是由"大科学"术语引发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普赖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指出:"现代科学不仅硬件如此光辉不朽,堪与埃及金字塔和欧洲中世纪大多数教堂相媲美,而且国家用于科学事业的人力物力的支出,也使科学骤然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环节.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面貌一新且强大有用,使人们不能不以‘大科学'一词来美誉之."[1]由此可见,所谓"大"主要指规模宏大,作用深远.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此同时,全球三大风暴(石油、粮食、次贷危机)也在冲击着世界经济和政治。人们不禁会深思:奥运后会不会出现"经济衰退"的后效应?三大风暴对中国经济和政治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唐宋时期的食糖和生产制作工艺,进一步说明了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食糖消费与生产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我得错开上下班高峰期,要不然路上不仅会堵车,还会堵人","在首都北京工作好是好,但是出门也忒堵了点!","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堵在路上了呀……"相信很多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都有过犯"堵"的经历。伴随着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时代进步,交通拥堵已经成了一线城市的灰色风景线。当然谁也知道,这是非常棘手、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的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