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我们10位科学家最近签署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之所以得到了广泛响应,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的指示,代表了新  相似文献   

2.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于科研单位而言,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保存科研历史,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为祖国发展献身的科学家,形成的科研档案、实物档案、名人档案,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新时期的科研单位,需要多项举措助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3.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9月17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召开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会上,10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该《倡议书》通过网络平台在科技界进行广泛的联署活动,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有幸专访到签署《倡议书》的梅宏院士、陈晔光院士、孙斌勇院士,深入了解了《倡议书》的背景与意义、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以及科技管理部门推进作风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刊对采访的情况进行了汇集并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4.
《学会》2020,(4)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该文提出将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群众文化工作,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群众文化工作应坚持的时代性、先进性、广泛性、针对性、生动性原则,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做好资料采集基础性工作、加强文化载体开发创作、丰富工作方式和手段、发挥科学家言传身教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等有关措施,探索了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化功能,使科学家精神在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得到弘扬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29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是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杰出典范。一、响应国家号召学成回国:超越"自我""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国家最高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正2月11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中国科学家精神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围绕宣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了《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23,(11):71-71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2.任务目标。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相似文献   

8.
正2月11日,中国科协在京召开中国科学家精神研讨会,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相关议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围绕宣传科学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布了《科技工作者践行  相似文献   

9.
陶思敏 《科技通报》2022,(6):115-120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突出科学精神引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科普场馆在展现科技创新成果、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展现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思维。本文通过馆校结合中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意义,弘扬科学家精神需校内外的有效衔接,科学家精神在馆校结合中的探索与实践三方面,阐发用场馆资源构建高质量传播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课程突出科学探究砥砺科学家精神,跨界科普打造数字化平台共筑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2月22日,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400期回顾暨"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以"砥砺初心·共铸使命——弘扬科学家精神,创新立业新时代"为主题。200多位曾经参与过论坛活动的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大力弘扬当代科学家的精神,呼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砥砺前行,建功立业。会议由中国科协主办,  相似文献   

11.
正8月17日,中国科协党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工作方案》和《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工作方案》。会议由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主持。会议指出,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炜  史玉民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29-1734
秉志是科学救国的先驱和中国动物学界的开山大师,在科学救国和科研人才培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建构和倡导作为科学家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价值共识--“科学家之精神”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面貌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以“公而忘私、忠于所事、信实不欺、勤苦奋励、持久不懈、仁爱之心”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家之精神”,对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座谈会,以及座谈会上由10名中青年学者联名签署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封倡议书,更是  相似文献   

14.
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传播给社会大众,已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需要用心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以笔者亲身参与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为案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媒体对科学家形象的良好形塑不仅关乎科学家精神的厚植与弘扬,更深刻影响公众对科学家乃至科学的整体认知与态度。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科学报》和Wiely 2015-2020年科技人物报道为数据源,探索分析了国内外科学媒体在中国科学家形象塑造时的异同。结果显示:《中国科学报》科技人物报道以叙事记叙性通讯为体裁,男性且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为主体,科学家形象塑造以展现宏观科学精神为主,日常生活与个性挖掘为辅;Wiely以谈话实录性通讯为核心叙事方式,聚焦当代青年科技精英,侧重对科学家职业和个性特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勾画。两大科学媒体在科技人物报道对象及其形象塑造中均存在一定的性别刻板。据此,对科学媒体中科学家形象的塑造路径与策略提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和部署,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20,(6)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既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血脉,又蕴涵了新时代特点。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在宣传女院士的同时,更加关注和宣传基层女科技工作者,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和加强典型人物故事挑选推送,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触动大众,让百姓感觉榜样可追,更易增添他们的前行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科技传播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使科学从"科学家们"的科学变成了"全社会"的科学,市科学技术成为内化社会创新系统的重要元素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科技传播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推进,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促进人民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联名在2007年2月27日《科学时报》(A4版)上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以下简称《宦言》).《宣言》准确指出:在科技界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要求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强调"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有无止境的前缘……"等,但对于《宣言》中的另外某些说法,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关怀我国科技事业和广大科学家群体,提出"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