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际能源界预测,21世纪氢能将得到广泛应用,而燃料电池将成为利用氢能的重要途径。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储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率高,洁净、无污染。燃料电池最先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在航天飞机上。当时的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利用电气化学的  相似文献   

2.
氢燃料电池结合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可实现对燃油发动机的绿色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取得长足发展.然而,成本和寿命一直制约着其大规模的商业化,迫切需要加强燃料电池的材料新体系及其电化学机理过程的研究,突破催化剂铂担量高,膜电极、双极板寿命短,衰减机理不明确,控制策略不完善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3.
氢燃料电池结合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可实现对燃油发动机的绿色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取得长足发展.然而,成本和寿命一直制约着其大规模的商业化,迫切需要加强燃料电池的材料新体系及其电化学机理过程的研究,突破催化剂铂担量高,膜电极、双极板寿命短,衰减机理不明确,控制策略不完善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安全、能源环境及能源效率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驶里程长、动力性能高、可以快速加氢等优点,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是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解决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广场》2003,(7):45-45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一种以氢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开始展露在人们面前。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这一反应具有能量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音低的特点,而且在使用上既可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随着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应用在车辆驱动上,这是氢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被称为是汽车工业面临的第二次革命。预计今后两年,以氢动力燃料电池为基础的产品的第一次浪潮将冲击市场,其中包括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轿车和大客车,以及用于商业大楼和住宅的小型发电机。在不远的将来,燃料电池汽车将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鼓励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与应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是其商业化推广中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解决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行在成本、性能以及配套加氢站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做好示范运行工作将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针对加氢站加氢设备存在对外依存度的问题,从专利申请趋势、创新技术聚焦、重点企业技术特点等角度对加氢机技术专利进行了分析,提出国内加氢设备专利布局建议。在氢能尤其是加氢站高压气态加注行业起到推动加快国产化高压氢气加注关键设备知识产区布局作用。氢能作为零碳排物质能源被认为是终极能源形式,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氢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其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加氢站建设被各地政府列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国际上已普遍认同长途重卡将是燃料电池应用的最佳场景,丰田、现代、尼古拉等纷纷推出燃料电池重卡样车,  相似文献   

8.
氢能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清洁能源受到了全球瞩目。鉴于美国有逾30年的氢能研发和应用实践经验,文章对美国政府制定的氢能发展规划和战略开展详细调研,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的美国氢能战略及发展目标、方向、成效,并重点剖析美国2020年最新氢能发展战略和2021年氢能攻关计划。文章认为,当前美国氢能战略已经从最初建立氢能技术储备和推动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行业的应用,转变为推进碳中和目标下加快氢能全链条、低成本技术开发应用,尤其是绿氢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等方向,具有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立和发展氢经济、在全球氢能技术和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等多元化目标;同时,美国在电解水技术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研发示范经验,未来将向兆瓦级规模和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制氢等方向发展。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文章针对我国氢能战略提出了加强氢能发展顶层设计、攻关突破氢能核心技术、建立氢能全技术链发展模式、加强对外合作、开展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氢气是全世界公认的环保燃料,在燃烧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在许多年以前不少汽车厂商就开始在做关于氢燃料方面的开发,燃料电池就是链接氢与汽车的"纽带"。当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与纯电动汽车渐渐画上等号时,氢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其他动力成员似乎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然而,近日几则关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新闻,让氢燃料电池技术重回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10.
2012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新能源展厅中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展示模型。 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展示了氢能、生物能、潮汐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其中氢能的应用引人瞩目。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经济转换的大背景下,把氢气、燃料电池和电池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并用这样的技术研发生活中无数具体应用的产品,这就是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新能源展示中氢能的核心主题。毋庸置疑,氢能的应用正向我们的生活走来。而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引致铜资源需求快速增长,资源需求和产业链风险不断增大,亟需通过有效的循环利用策略降低对原生资源的需求压力,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构建了铜资源—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分层级动态物质流模型,评估循环利用策略有效性,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铜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是实现铜循环利用的主力,再生铜资源对资源供给总量的乘数效应逐渐显现;②电机和电池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零部件,再生铜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③实施单一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性有限,需要通过执行复合策略,在减少原生铜消费的同时,增加再生铜供给,降低铜废料产出。为了发挥再生资源正外部性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原生铜消费与资源需求总量脱钩,需要铜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产业、消费者及政府之间的多主体协同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铜资源循环利用策略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和"低碳经济"的兴起,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来推动和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包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研究了分散决策和一体化决策两种决策方式,分析续航能力需求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对电池供应商和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并设计了可以使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交互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一体化决策可以实现产业链收益最大化,更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发展;创新成本分摊机制和创新补贴机制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决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机动车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预计到2010年达到2.7~3.1亿吨。而国内石油年产量仅能达到1.65~2亿吨。在我国未来10年内.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能源和环境问题。就汽车而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节能和环保。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税上调、燃油税开征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等一连串事件接踵而至,中国车市即将步入行业转折点。一直在国内市场上“不温不火”的柴油车.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以医用口罩产业相关专利时空分布信息为基础,构建对医用口罩产业技术发展的分析模型,选取医用口罩产业相关专利的主要分布区域,如中、美、日三国,基于专利数据对三个国家的医用口罩产业发展技术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时间维度分析表明,医用口罩产业链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较为成熟,而中国的技术处于快速发展中;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美国和日本的制造完全处于衰退的状态,而中国在此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分析结果与美国虽然一方面希望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对中国进行限制,但同时又不得不依赖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的现状可以相互印证。空间维度分析表明,中国医用口罩产业的技术集中度较低而且产业链中各技术之间的整合度不高,需要提高产业技术集中度并加强产业链中各技术之间的整合,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农作物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对于农业科技强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农作物种业仍面临着国家创新体系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效能低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全球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制约我国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问题和障碍。建议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独特规律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优化整合全国种业科技力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相似文献   

18.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