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全面介绍HY-2A卫星及载荷主要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数据产品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HY-2A在台风监测和海啸预警中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HY-2A卫星的数据产品能够满足海洋应用的需要,卫星在台风和海啸的监测中可以做到准确识别,并明显提高海洋灾害预报的时效,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充分发挥HY-2A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建议开发针对HY-2A遥感载荷的多源数据融合产品,提高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形成精细网格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数据产品,为风场、海浪、风暴潮同化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有效提高海洋数值同化预报模式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WRF模式和GSI同化系统,实现不同类型卫星资料(先进微波探测器A资料AMSU-A、微波湿度探测器资料MHS和高分辨率红外探测器4资料HIRS4)的循环同化应用。针对台风“烟花”(2106),本文开展了控制试验和多组卫星资料的直接同化对比试验,并对预报的台风路径和降水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循环同化卫星资料能够改进台风附近的高度场和湿度场;同化不同卫星资料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同化微波遥感资料对模式预报的改进优于同化红外辐射资料,其中同化微波湿度(MHS)卫星资料试验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以及降水都与实况更为接近;相比控制试验,直接同化MHS资料试验的48 h和72 h的预报路径误差分别下降约62%和44%,预报24~48 h的大雨和暴雨的TS评分分别提高26%和44%。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加速西行进入南海的台风是台风预报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根据1949-2009年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台风的移向和移速,按照文中对这类台风的定义统计后,收集到10个同等类型的台风个例。一般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此类台风具有月分布集中、强度强、登陆概率大等特征。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类台风的大气西风带环流背景特征和台风进入南海前后非均匀加速西行的成因,以0313号"杜鹃"和0814号"黑格比"两个典型台风为例,利用1°×1°NCEP再分析资料,从500hPa高空形势场、风场和涡度场这三方面入手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在台风西行过程中,一直都很强大的带状西太平洋副高或不断地非均匀加强西伸的副热带高压脊是维持台风非均匀加速西行最主要的原因;(2)台风北侧强大的偏东气流也在非均匀加强;(3)副高脊线附近的负涡度值区稳定且非均匀加强,是维持台风非均匀加速西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6,(14)
对2013年19号台风"天免"登陆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的外围影响,分析前期天气特征,大气环流形势,台风移动路径,作出预报并及时服务。  相似文献   

5.
李云泉  李海军  董旭 《科技通报》2009,25(4):407-411
在台风预报中,使用相似路径是常用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路径相似的台风由于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最终导致风雨影响差异很大.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和2005年15号强台风"卡努"从生成时间和移动路径上都非常的相似,但因大气环流结构有所不同,造成的风雨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台风过程的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找出同一季节,在洋面上生成的台风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结构,造成风雨影响不同的原因.物理量压能和湿焓两者综合应用,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强湿焓平流与未来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台风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嗅碳卫星")发射升空。这是继日本"呼吸"号卫星、美国"轨道碳观测者"2号(OCO-2)卫星之后,全球第三颗嗅碳卫星。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全球、中国及其他重点地区大气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
<正>8月17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商业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  相似文献   

8.
总统在说谎 1960年8月的一天,一艘返回式卫星溅落在夏威夷西北的太平洋海面上.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成功地回收了一面由"发现者13号"卫星带往太空运行后返回的美国国旗,这是人类首次将一个物体送入太空并使其安全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9.
黄磊 《百科知识》2009,(15):9-11
5月3日,今年编号第一号的台风“鲸鱼”(KUJIRA,台湾称为“柯吉拉”)在菲律宾东方海面上形成。这意味着今年的台风季正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据国防科工局消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一号"任务,已完成卫星、运载火箭出厂审定工作,转入发射实施阶段。"高分一号"卫星将于4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据介绍,"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RMM卫星资料以及FY-2C卫星TBB亮温资料,初步分析了0808号"凤凰"台风长时间维持的成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潜热释放和中纬度弱冷空气等都有利于热带气旋"凤凰"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12.
莫拉克台风,据美国NOAA系统应用多平台卫星地面风场分析(Multiplatform Satellite Surface wind Analysis)等十多种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确定,其中心最大风速是43.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43.1hPa。如按世界各国气象部门公认的美国Saffir—simpson台风强度5级分法是属于第二级(简写为Cat2),为中度台风。在卫星云图上,自其生成起直到8月7日23时50分在台湾花莲登陆,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9~2010年的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和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JTWC)热带气旋资料,文章通过研究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对东风波、赤道辐合带等的影响进而揭示低空越赤道气流准双周振荡与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关系。传统意义上,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可划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行路径、转向路径和异常路径,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西行路径和西北行路径。首先利用风场资料对低空(925h Pa)经向风进行低频(10~20天)滤波并对滤波后低频经向风场进行EOF分解,分析表明低空越赤道气流及与其相联系的经向风存在明显的准双周(10~20天)振荡现象。研究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较大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使得季风槽位置北抬,从而影响台风移动路径偏北,相反,较小的低频越赤道气流经向分量或负的分量不易使台风转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卫星Quik SCAT/Ncep混合洋面风、TRMM/TMI云中液态水资料,对2006年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BILIS"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碧利斯"的形成与第3号超强台风"艾云尼EWINIAR"的能量频散有关.通过分析时间滤波后的洋面风场,相对涡度场、云场都能得到明显的Rossby(罗斯贝)波列特征,三者位置一致,且紧随"艾云尼"东南方向的反气旋环流区对应于负的涡度扰动,天空晴朗;气旋环流区对应于正的涡度扰动,天空多云.波列成员中心连线的移向和路径与"碧利斯"的移向和路径相一致.同时动能差值场的演变、E矢量特征揭示了能量的传播方向,且与"碧利斯"的路径有关.波列尾流气旋环流生成初期相对涡度极大值呈振荡增长趋势,"碧利斯"生成时涡度达最大.  相似文献   

15.
空天科技     
<正>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在轨运行成果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天宫二号高度计海面风速反演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实现了海面风速的高精度反演,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随着2019年2月20日新一轮对地观测周期的结束,天宫二号三维成像高度计已在轨888天。迄  相似文献   

16.
7月19日,我国环境一号A/B星及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顺利通过出厂审定,即将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这两颗卫星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除了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外,还有超光谱成像等技术创新点。卫星入轨后,将大大提高我国对环境生态变化、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监测的能力。联想到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人们不禁要问:用卫星监测自然灾害的作用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波     
正"珠海一号"0 3组卫星发射成功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珠海一号"卫星工程是商业遥感卫星项目,规划研制发射34颗卫星组成星座,具备视频、高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成像等观测能力,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应用提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就像是卫星的"大巴车",开启了卫星的"群发模式"。运载火箭由"专车"变"大巴"起初,1枚运载火箭只能将1颗卫星发射到太空。那时,运载火箭相当于卫星的"专车"。因为是坐着"专车"升上太空,所以发射卫星的成本很高。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1枚运载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人地球轨道。1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3  相似文献   

19.
运用NCEP/NCAR 0.5°×0.5°再分析格点资料,台风报文资料,从大尺度环境场、越赤道气流、台风扰动能量频散等方面对1013号台风鲇鱼进入南海后出现路径突变转向的物理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鲇鱼"台风进入弱环境场后转向关键区内局地风场的变化与台风自身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突变有重要影响;(2)台风转向前期越赤道气流的加强对于转向区内的风向变化有积极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从对流层低层850 h Pa至中层500 h Pa随高度逐渐增强;(3)台风处于弱环境流场中时,台风运动有沿其自身扰动能量频散形成的波列传波方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8月1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卫星。该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是高分专项工程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微波"体检"轻松"透视"与利用可见光观测地球的兄弟姐妹相比,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它不需要借助光线,而是利用微波给地球照相"体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